一种微LED的转移方法以及一种微LED显示基板技术

技术编号:3501681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5: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LED的转移方法以及一种微LED显示基板,涉及微发光二极管显示制造领域。通过在所述基底上的保护层中形成暴露第一像素电路构件的第一凹槽、暴露第二像素电构件的第二凹槽和暴露第三像素电路构件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且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三凹槽的深度,进而在后续的转移工序中,可以将不同厚度的微发光二极管单元一次转移至不同深度的凹槽中,有效简化了转移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LED的转移方法以及一种微LED显示基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发光二极管显示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LED的转移方法以及一种微LED显示基板。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的微LED显示基板的制造过程中,在红、绿、蓝三基色微发光二极管芯片的转移过程中,由于红、绿、蓝三基色微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厚度不同,需要进行三次转移工序才可以完成红、绿、蓝三种微发光二极管芯片的转移工作,且在转移过程中,需要先转移厚度最小的微发光二极管芯片,最后转移厚度最大的微发光二极管芯片,导致转移工序的工艺繁琐、灵活性低,且增加了微LED显示基板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微LED的转移方法以及一种微LED显示基板。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微LED的转移方法,包括:提供一基底,在所述基底上形成驱动功能层,所述驱动功能层包括多个呈矩阵排布的薄膜晶体管。
[0005]在所述驱动功能层上形成电路层,所述电路层包括保护层以及嵌设在所述保护层中的多个第一像素电路构件、多个第二像素电构件和多个第三像素电路构件,各像素电路构件分别与相应的一薄膜晶体管电连接。
[0006]对所述保护层进行开孔处理,形成暴露所述第一像素电路构件的第一凹槽、暴露所述第二像素电构件的第二凹槽和暴露所述第三像素电路构件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且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三凹槽的深度。
[0007]提供一转移基板,在所述基板上形成第一沟槽、第二沟槽和第三沟槽,在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沟槽中分别设置第一基色微发光二极管单元、第二基色微发光二极管单元和第三基色微发光二极管单元,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基色微发光二极管单元三者的厚度逐渐增加。
[0008]接着将所述转移基板上的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基色微发光二极管单元转移至所述基底,使得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基色微发光二极管单元分别嵌入到相应的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凹槽中,并使得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基色微发光二极管单元分别与相应的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像素电路构件电连接。
[0009]接着去除所述转移基板,接着在所述基底上形成公共电极层,以形成微LED显示基板。
[00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栅电极、栅绝缘层、有源层、源电极和漏电极,所述薄膜晶体管为顶栅型薄膜晶体管或底栅型薄膜晶体管。
[00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保护层的材质是无机电介质材料或有机电介质材料,
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像素电路构件均具有凸起结构,各凸起结构分别暴露在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凹槽中。
[00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转移基板在加热加压条件下可以软化流动,在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沟槽中分别设置第一基色微发光二极管单元、第二基色微发光二极管单元和第三基色微发光二极管单元的过程中,对所述转移基板进行加热加压处理,使得所述转移基板软化流动而包裹所述第一基色微发光二极管单元、所述第二基色微发光二极管单元和所述第三基色微发光二极管单元。
[001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沟槽、所述第二沟槽和所述第三沟槽三者的尺寸相同。
[001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第二基、第三基色微发光二极管单元的上表面均具有凹陷结构,在将所述转移基板上的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基色微发光二极管单元转移至所述基底的过程中,使得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像素电路构件的各凸起结构嵌入到相应的所述第一、第二基、第三基色微发光二极管单元的各凹陷结构中。
[001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将所述转移基板上的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基色微发光二极管单元转移至所述基底之前,在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凹槽中设置导电胶。
[0016]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微LED显示基板,其采用上述转移方法形成的。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本专利技术的微LED的转移方法中,通过在所述基底上的保护层中形成暴露第一像素电路构件的第一凹槽、暴露第二像素电构件的第二凹槽和暴露第三像素电路构件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且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三凹槽的深度,进而在后续的转移工序中,可以将不同厚度的微发光二极管单元一次转移至不同深度的凹槽中,有效简化了转移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
[0018]且通过在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像素电路构件上设置凸起结构,各凸起结构分别暴露在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凹槽中,进而在述第一、第二基、第三基色微发光二极管单元的上表面均设置凹陷结构,在将所述转移基板上的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基色微发光二极管单元转移至所述基底的过程中,使得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像素电路构件的各凸起结构嵌入到相应的所述第一、第二基、第三基色微发光二极管单元的各凹陷结构中,有效提高转移后的微发光二极管单元的接合稳固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显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在基底上形成驱动功能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显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在驱动功能层上形成电路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显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转移基板上设置微发光二极管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显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将转移基板上的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基色微发光二极管单元转移至基底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显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在基底上形成公共电极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
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0025]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微LED的转移方法,包括:如图1所示,提供一基底100,在所述基底100上形成驱动功能层101,所述驱动功能层101包括多个呈矩阵排布的薄膜晶体管102。
[0026]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所述薄膜晶体管102包括栅电极、栅绝缘层、有源层、源电极和漏电极,所述薄膜晶体管102为顶栅型薄膜晶体管或底栅型薄膜晶体管。
[0027]在更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基底100为玻璃基底、聚酰亚胺基底等合适的基底,在所述基底100上沉积缓冲层,该缓冲层为用本领域常用的材料即可,当该晶体管为底栅型薄膜晶体管时,先在缓冲层上沉积金属层,并图案化处理以形成栅电极,然后在栅电极上沉积栅绝缘层,然后在栅绝缘层上沉积半导体层,并图案化处理以形成有源层,接着沉积绝缘介质层以覆盖有源层,并对所述绝缘介质层进行开孔处理并沉积导电材料,以形成源电极和漏电极。
[0028]如图2所示,接着在所述驱动功能层101上形成电路层,所述电路层包括保护层103以及嵌设在所述保护层103中的多个第一像素电路构件1041、多个第二像素电构件1042和多个第三像素电路构件1043,各像素电路构件分别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LED的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一基底,在所述基底上形成驱动功能层,所述驱动功能层包括多个呈矩阵排布的薄膜晶体管;在所述驱动功能层上形成电路层,所述电路层包括保护层以及嵌设在所述保护层中的多个第一像素电路构件、多个第二像素电构件和多个第三像素电路构件,各像素电路构件分别与相应的一薄膜晶体管电连接;对所述保护层进行开孔处理,形成暴露所述第一像素电路构件的第一凹槽、暴露所述第二像素电构件的第二凹槽和暴露所述第三像素电路构件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且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三凹槽的深度;提供一转移基板,在所述基板上形成第一沟槽、第二沟槽和第三沟槽,在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沟槽中分别设置第一基色微发光二极管单元、第二基色微发光二极管单元和第三基色微发光二极管单元,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基色微发光二极管单元三者的厚度逐渐增加;接着将所述转移基板上的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基色微发光二极管单元转移至所述基底,使得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基色微发光二极管单元分别嵌入到相应的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凹槽中,并使得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基色微发光二极管单元分别与相应的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像素电路构件电连接;接着去除所述转移基板,接着在所述基底上形成公共电极层,以形成微LED显示基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LED的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栅电极、栅绝缘层、有源层、源电极和漏电极,所述薄膜晶体管为顶栅型薄膜晶体管或底栅型薄膜晶体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雍瞿澄陈文娟
申请(专利权)人:罗化芯显示科技开发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