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集成仪表板配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0848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型集成仪表板配合结构,包括中控面板与仪表板本体,所述中控面板的背部设置有限位结构一,仪表板本体上安装有与限位结构一位置对应且相互适配的限位结构二,中控面板与仪表板本体经过限位结构一和限位结构二安装后,当中控面板受外界压力时中控面板和仪表板本体之间的缝隙不会扩大。采用限位结构一和限位结构二将中控面板和仪表板本体之间适配安装,通过限位结构一和限位结构二在中控面板受到外界压力时,通过限位结构二对限位结构一进行施压,使得中控面板和仪表板本体之间缝隙不会扩大,进而有效保证中控面板和仪表板本体安装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和仪表板本体安装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和仪表板本体安装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集成仪表板配合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内饰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集成仪表板配合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仪表板本体和中控面板一般采用分体安装设计,大多采用连接件进行可拆卸安装。例如公开号为CN204774681U公开的一种仪表面板与仪表台的总成,包括仪表面板和用于安装仪表的仪表台,所述仪表面板与仪表台可拆卸连接,通过仪表面板与仪表台可拆卸连接,便于维修仪表,拆装方便,也不影响整体外观。但是仅采用连接件实现连接,当面板受外力作用时,面板和仪表台之间的缝隙会被扩大,经常如此后,缝隙会扩大,容易藏污纳垢而且不美观,实用性会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专利技术人经过实践和总结得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集成仪表板配合结构,包括中控面板与仪表板本体,所述中控面板的背部设置有限位结构一,仪表板本体上安装有与限位结构一位置对应且相互适配的限位结构二,中控面板与仪表板本体经过限位结构一和限位结构二安装后,当中控面板受外界压力时中控面板和仪表板本体之间的缝隙不会扩大。
[0004]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做出如下改进,所述限位结构一包括设置于中控面板下表面靠近边缘位置的限位凸起一,限位结构二包括设置于仪表板本体上表面靠近顶部位置处的限位凸起二以及设置于仪表板本体下表面靠近底部位置处的限位凸起三,限位凸起一和限位凸起二之间预留有夹角且二者沿各自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90
°
,当中控面板与仪表板本体安装后,限位凸起一与限位凸起二、限位凸起三处于稳定状态。
[0005]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做出如下改进,限位结构一的底部设置有由弧段一和弧段二围设而成且为钩状结构的定位体。
[0006]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做出如下改进,所述限位凸起三包括一体设置于仪表板本体上的连接体、设置于连接体顶部的限位体以及设置于连接体顶部的导向体,当中控面板与仪表板本体安装后,限位体和限位凸起一处于稳定配合状态。
[0007]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做出如下改进,所述限位体包括圆弧状结构的向外凸起,限位体和弧段二适配安装。
[0008]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做出如下改进,所述中控面板的背部还设置有连接结构一,仪表板本体上还安装有与连接结构一可拆卸安装的连接结构二。
[0009]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做出如下改进,所述中控面板的背部还设置有连接结构三,仪表板本体上还安装有与连接结构三可拆卸安装的连接结构四。
[0010]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做出如下改进,所述连接结构一和连接结构二、连接结构三和连接结构四的连接方式为螺栓、插接、扣接、卡接中任一方式。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可以获得以下技术效果:
[001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限位结构一和限位结构二将中控面板和仪表板本体之间适配安装,通过限位结构一和限位结构二在中控面板受到外界压力时,通过限位结构二对限位结构一进行施压,使得中控面板和仪表板本体之间缝隙不会扩大,进而有效保证中控面板和仪表板本体安装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中控面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仪表板本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中图3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8]图5为本技术中图3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9]图6为本技术中图2的C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0]图7为本技术为实施例1中限位结构一和限位结构三的连接配合图;
[0021]图8为本技术为实施例1中限位结构一和限位结构二的连接配合图;
[0022]图9为本技术为实施例2中限位结构一和限位结构二的连接配合图;
[0023]图10为本技术为实施例2中限位结构一和限位结构三的连接配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5]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0026]实施例1
[0027]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新型集成仪表板配合结构,包括中控面板10与仪表板本体20,所述中控面板10的背部设置有限位结构一11,仪表板本体20上安装有与限位结构一11位置对应且相互适配的限位结构二21,中控面板10与仪表板本体20经过限位结构一11和限位结构二21安装后,当中控面板10受外界压力时中控面板10和仪表板本体20之间的缝隙不会扩大。
[0028]限位结构一11包括设置于中控面板10下表面靠近边缘位置的限位凸起一111,限位凸起一111几乎与中控面板10垂直设设置,限位结构二21包括设置于仪表板本体20上表面靠近顶部位置处的限位凸起二211以及设置于仪表板本体20下表面靠近底部位置处的限位凸起三212,限位凸起一111和限位凸起二211之间预留有夹角且二者沿各自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90
°
,角度优选为120
°
,限位凸起三212则为普通的限位结构(向上凸起设置),当中控面板10与仪表板本体20安装后,限位凸起一111与限位凸起二211、限位凸起三212处于稳定状态。
[0029]利用限位凸起一111的底部先与限位凸起三212适配安装,再将限位凸起一111的
顶部与限位凸起二211适配安装,进而保证中控面板10和仪表板本体20的稳定安装,当中控面板20受外接作用力时,通过限位凸起二211和限位凸起三212的作用分别将靠近缝隙处进行支撑,防止发生变形或者位置偏移,进而保证缝隙稳定。
[0030]实施例2
[0031]如图1、图2、图9和图10所示,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限位凸起一111包括由弧段一和弧段二围设而成且为钩状结构的定位体,弧段二所对应的圆心角大于弧段一的圆心角且弧段二的弧长小于弧段一的弧长,二者均向外侧拱起;限位凸起三212包括一体设置于仪表板本体20上的连接体2121、设置于连接体2121顶部的限位体2122以及设置于连接体2121顶部的导向体2123,当中控面板10与仪表板本体20安装后,限位体2122和限位凸起一111处于稳定配合状态;限位体2122包括圆弧状结构的向外凸起,限位体2122和弧段二适配安装。
[0032]在安装时,通过限位凸起三212的导向体2123对限位凸起一111的底部进行导向,当移动至弧段二和限位体2122适配后完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集成仪表板配合结构,包括中控面板与仪表板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面板的背部设置有限位结构一,仪表板本体上安装有与限位结构一位置对应且相互适配的限位结构二,中控面板与仪表板本体经过限位结构一和限位结构二安装后,当中控面板受外界压力时中控面板和仪表板本体之间的缝隙不会扩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集成仪表板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一包括设置于中控面板下表面靠近边缘位置的限位凸起一,限位结构二包括设置于仪表板本体上表面靠近顶部位置处的限位凸起二以及设置于仪表板本体下表面靠近底部位置处的限位凸起三,限位凸起一和限位凸起二之间预留有夹角且二者沿各自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90
°
,当中控面板与仪表板本体安装后,限位凸起一与限位凸起二、限位凸起三处于稳定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集成仪表板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限位结构一的底部设置有由弧段一和弧段二围设而成且为钩状结构的定位体。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金林王春芳杨健宇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福亨汽车内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