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复合件的高频冲击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07577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复合件的高频冲击轧制装置。包括机架,由下而上设于机架上的下轧辊组件、上轧辊组件、冲压组件及冷却组件。所述冲压组件包括冲击杆、油腔、换向阀、高压油泵及低压油泵;冲击杆包括第一步、第二部及第三部,第二部及第一部和第三部中的部分均穿设于油腔内。第一部直径大于第三部直径,且第一部空余端与上轧辊组件活动相连以使冲击杆具有垂直方向自由度。通过换向阀实现油腔内冲击杆的高频上下运动,以向复合件施加锻压冲击作用,提高了结合面的质量。冷却组件依次包括活塞杆、充气腔、隔膜腔、冷却管道及喷嘴,活塞杆一端与第三部空余端固定。使活塞杆与冲击杆同频运动产生脉冲冷却液以消除蒸汽膜,进而实现了快速降温。了快速降温。了快速降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复合件的高频冲击轧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轧机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复合件的高频冲击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复合件为一种依据实际使用需求对多种不同材质的组件进行复合而形成的结构。由于所述复合件同时具备任意一种组件的性能优势,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应用。
[0003]轧制是所述复合件常用的加工方式之一。但传统的轧机多用于进行由单一材质构成的组件的加工,因此在轧机的轧制部上仅设置了向原材料提供恒定碾压作用的轧辊结构。而构成复合件的不同组件间的结构及性能均不尽相同,而恒定的碾压作用在实践中则难以为不同组件间提供有效的结合作用力,因此制得的复合件多存在结合面质量不佳,甚至存在分层的缺陷。
[0004]同时,在轧制过程中,轧辊与原材料间的摩擦作用会导致轧辊温度上升,因此需要在轧制过程中对轧辊进行适当的降温处理以使其快速冷却。但现有轧机中的冷却部未考虑冷却初期形成于轧辊表面的蒸汽膜,因此难以进行快速冷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复合件的高频冲击轧制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复合件的高频冲击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由下至上依次设于所述机架上的下轧辊组件、上轧辊组件、冲压组件及冷却组件;所述下轧辊组件与所述上轧辊组件沿竖直方向横向间隔设置;所述冲压组件包括冲击杆、凸肩件、油腔、换向阀、高压油泵及低压油泵;所述冲击杆包括通过所述凸肩件相固定的第一部、第二部及第三部;所述第二部,及所述第一部和第三部中与其相邻的部分均穿设于所述油腔内,所述凸肩件的侧周与所述油腔相贴;所述第一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部的直径,且所述第一部的空余端与所述上轧辊组件活动相连以使所述冲击杆具有垂直方向的自由度;所述油腔由下而上依次包括第一油口、第二油口、第三油口;所述第一油口与所述高压油泵相连;所述第二油口与所述低压油泵相连;所述换向阀包括阀体、阀芯,及设于所述阀芯内的高压油道、低压油道,所述阀体包括下油口、上油口、出油口、第一入油口及第二入油口,且所述下油口的直径小于所述上油口的直径;所述下油口位于所述阀体下端,与所述第二油口相连通;所述上油口位于所述阀体上端,与所述高压油泵相连;所述出油口、第一入油口及第二入油口均位于所述阀体侧壁上,所述第一入油口与所述高压油泵相连,所述第二入油口与所述低压油泵相连;所述出油口一侧与所述第三油口相连通,另一侧通过所述高压油道与所述第一入油口相连通,或通过所述低压油道与所述第二入油口相连通;所述冷却组件包括活塞杆、充气腔、隔膜腔、冷却管道及若干喷嘴;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部的空余端固定,另一端与所述充气腔相固定;所述隔膜腔包括第一腔、第二腔,所述第一腔与所述充气腔相连通,所述第二腔同时与外部冷却管及所述冷却管道相连,所述冷却管道的空余端与所述喷嘴相连,所述喷嘴均匀间隔设于所述上轧辊组件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复合件的高频冲击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轧辊组件包括上轧辊、上轧辊套、上转轴器及减震件;所述上轧辊横向设置,两端插设于所述上轧辊套内,且一端与所述上转轴器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景辉温从众糜娜严钟李苹潘慧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