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压泵内定子装置及其增压泵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07301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增压泵内定子装置,其包括:壳体、油路结构、限位结构,所述壳体包括具有管腔的壳本体以及由所述管腔内壁凸伸而出的环形连接部,所述油路结构设置在所述环形连接部上,所述油路结构用于增压泵内定子装置的进油及出油;所述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环形连接部上,所述限位结构用于对增压泵内的轴承组件及电机端盖进行限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增压泵内定子装置,在定子壳体上设置了油路结构,将润滑油运输至轴承组件,在转轴与轴承间形成油膜,同时在止推垫与止推盘间形成油膜,再通过过油孔与回油孔将多余的油排出,保护产品启动、运行、停止状态,避免直接摩擦,提高产品寿命。品寿命。品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压泵内定子装置及其增压泵


[0001]本技术涉及增压泵
,尤其涉及一种增压泵内定子装置及其增压泵。

技术介绍

[0002]当前主流技术增压泵轴承均采用气浮轴承结构,该技术在工作时轴承与轴无接触,可长时间稳定运行,当前技术主要缺陷是启动和停止时刻,轴与轴承间会干摩擦,造成轴及轴承的磨损,一般启停次数4000次左右,产品的使用及维护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增压泵内定子装置,以解决现有增压泵中轴与轴承间会产生干摩擦,造成轴及轴承的磨损的弊端。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增压泵内定子装置,其包括:壳体、油路结构、限位结构,所述壳体包括具有管腔的壳本体以及由所述管腔内壁凸伸而出的环形连接部,所述油路结构设置在所述环形连接部上,所述油路结构用于增压泵内定子装置的进油及出油;所述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环形连接部上,所述限位结构用于对增压泵内的轴承组件及电机端盖进行限位。
[0006]其中,所述油路结构包括第一进油孔,所述第一进油孔为径向贯穿所述壳本体和所述环形连接部的通孔。
[0007]其中,所述油路结构还包括过油槽和第二进油孔,所述过油槽为凹设于所述环形连接部上的环形槽,所述第一进油孔连通于所述过油槽,所述第二进油孔为由所述过油槽径向向内延伸至环形连接部的内环面的通孔。
[0008]其中,所述油路结构还包括过油孔与回油孔,所述过油孔为轴向凹设于所述过油槽底部的凹槽;所述回油孔为由所述壳本体径向延伸的通道,所述回油孔与所述过油孔连通。
[0009]其中,所述壳本体外侧设有若干圈散热片。
[0010]其中,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槽与螺纹孔,所述限位槽为设置于所述环形连接部的卡口;所述螺纹孔设置于所述环形连接部上。
[0011]一种增压泵,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轴承组件以及如上所述的增压泵内定子装置,所述转轴穿设于所述轴承组件,所述轴承组件装设于所述壳本体内部。
[0012]其中,所述轴承组件包括:前轴承和前轴承座,所述前轴承座上设有安装槽,所述前轴承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转轴穿设于所述前轴承;所述前轴承座的侧壁上开设有贯穿的第一前轴承座通道,所述第一前轴承座通道连通于所述油路结构;所述前轴承上设有前轴承通道,所述第一前轴承座通道连通于所述前轴承通道,所述前轴承通道向内通往所述转轴。
[0013]其中,所述轴承组件还包括止推盘、止推垫以及支承套,所述止推垫和所述支承套
均套装于所述转轴,所述止推垫位于所述前轴承与所述支承套之间,所述止推盘套装于所述支承套外;所述止推盘上设有储油凹槽以及径向延伸的止推盘通道,所述止推盘通道连通于所述储油凹槽,所述前轴承座上还设有第二前轴承座通道,所述第二前轴承座通道连通于所述储油凹槽,所述第二前轴承座通道还连通于所述油路结构。
[0014]其中,所述前轴承座与所述止推盘均设计有凸起部与凹陷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限位结构中的限位槽进行卡接,所述凹陷部与所述油路结构中的过油孔配合设置。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增压泵内定子装置,在定子壳体上设置了油路结构,将润滑油运输至轴承组件,在转轴与轴承间形成油膜,同时在止推垫与止推盘间形成油膜,再通过过油孔与回油孔将多余的油排出,保护产品启动、运行、停止状态,避免直接摩擦,提高产品寿命。
[0016]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技术手段,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一种增压泵内定子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一种增压泵内定子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一种增压泵的装配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一种增压泵装配体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图4中的局部放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一种增压泵的前轴承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技术一种增压泵的前轴承座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技术一种增压泵的前轴承座截面图;
[0026]图9为本技术一种增压泵的止推盘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标识说明:
[0028]10、壳体;11、壳本体;12、环形连接部;20、油路结构;21、第一进油孔;22、过油槽;23、第二进油孔;24、过油孔;25、回油孔;30、限位结构;31、限位槽;32、螺纹孔;40、散热片;50、轴承组件;51、前轴承;511、前轴承通道;52、前轴承座;521、第一前轴承座通道;522、第二前轴承座通道;53、止推盘;531、储油凹槽;532、止推盘通道;54、止推垫;55、支承套;56、凸起部;57、凹陷部;60、转轴;70、增压泵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3]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压泵内定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油路结构、限位结构,所述壳体包括具有管腔的壳本体以及由所述管腔内壁凸伸而出的环形连接部,所述油路结构设置在所述环形连接部上,所述油路结构用于增压泵内定子装置的进油及出油;所述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环形连接部上,所述限位结构用于对增压泵内的轴承组件及电机端盖进行限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压泵内定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路结构包括第一进油孔,所述第一进油孔为径向贯穿所述壳本体和所述环形连接部的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增压泵内定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路结构还包括过油槽和第二进油孔,所述过油槽为凹设于所述环形连接部上的环形槽,所述第一进油孔连通于所述过油槽,所述第二进油孔为由所述过油槽径向向内延伸至环形连接部的内环面的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增压泵内定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路结构还包括过油孔与回油孔,所述过油孔为轴向凹设于所述过油槽底部的凹槽;所述回油孔为由所述壳本体径向延伸的通道,所述回油孔与所述过油孔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压泵内定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本体外侧设有若干圈散热片。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压泵内定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槽与螺纹孔,所述限位槽为设置于所述环形连接部的卡口;所述螺纹孔设置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志荣蔡紫超刘赣川张宁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南方德尔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