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及其水套排气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0673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及其水套排气管,发动机水套排气管包括排气管和水套,排气管设置在水套内部,排气管与水套之间的空腔形成冷却水腔。排气管包括互相独立的第一管腔与第二管腔,随着第一管腔与第二管腔的延伸,第一管腔与第二管腔汇合为同一连通管腔,连通管腔内设置有中间隔板,中间隔板将连通管腔分隔为相互独立的连通管腔一和连通管腔二,连通管腔一与第一管腔相连通,连通管腔二与第二管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发动机水套排气管只是极小的一段采用了中间隔板,能够有效避免中间隔板冷却效果差,温度较高,中间隔板上易出现径向裂纹,裂纹延展至管腔管壁后,导致管腔进水,致使水套排气管故障的发生,保证发动机工作的可靠性。作的可靠性。作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及其水套排气管


[0001]本技术涉及发动机
,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及其水套排气管。

技术介绍

[0002]为了降低发动机辐射散热,提高发动机机舱舒适性,水套排气管在船用柴油机、气体机上应用越来越多。
[0003]水套排气管式排气系统是目前柴油机上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发动机的排气方式,由连接水管将柴油机气缸盖上的冷却水引入到柴油机排气系统中的水套排气管内,从而实现对高温的柴油机排气管进行冷却降温,以保证柴油机正常的工作。
[0004]水套排气管与柴油机的气缸盖连接在一起,其通常包括冷却水腔和砌墙,气腔通过隔板分隔形成前气道腔和后气道腔。水套排气管的外壁为水套外壁,前气道腔、后气道腔与水套外壁之间的空腔为冷却水腔。其中,前气道腔与柴油机的一、二、三气缸的排气端连通,后气道腔与柴油机的四、五、六气缸的排气端连通,且水套排气管的外壁上设有和冷却水腔连通的进水口及出水口。
[0005]但是,随着发动机的功率密度越来越高、排放要求越来越高、受制于发动机燃烧技术等限制,发动机的排气温度也越来越高,涡前温度能达到800℃左右。由此对排气管的可靠性挑战也越来越大。脉冲增压发动机使用的双流道排气管,两流道的中间隔板部分冷却效果较差,温度较高,隔板上易出现径向裂纹,裂纹延展至气腔的腔壁后,会导致气腔进水,进而致使水套排气管发生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所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发动机水套排气管,能够避免水套排气管因中间隔板的开裂而发生故障的情况,进而保证发动机工作的可靠性。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一种发动机水套排气管,包括排气管和水套,所述排气管设置于所述水套的内部,所述排气管与所述水套之间的空腔形成冷却水腔;所述排气管包括互相独立的第一管腔与第二管腔,随着所述第一管腔与所述第二管腔的延伸,所述第一管腔与所述第二管腔汇合为同一连通管腔,所述连通管腔内设置有中间隔板,所述中间隔板将所述连通管腔分隔为相互独立的连通管腔一和连通管腔二,所述连通管腔一与所述第一管腔相连通,所述连通管腔二与所述第二管腔相连通。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管腔的管壁与所述第二管腔的管壁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间隙与所述冷却水腔相连通。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中间隔板上设置有凹槽。
[0010]进一步的,所述凹槽沿着气流流动的方向延伸。
[0011]进一步的,所述凹槽位于所述中间隔板的中心线上。
[0012]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深度为所述中间隔板厚度的1/2。
[0013]进一步的,所述水套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皆与所述冷却水腔相连通。
[0014]基于一个总的专利技术构思,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发动机,能够避免水套排气管因中间隔板的开裂而发生故障的情况,进而保证发动机工作的可靠性。
[0015]一种发动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安装有上述的发动机水套排气管。
[0016]进一步的,所述发动机为六缸发动机。
[00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管腔与第一缸、第二缸、以及第三缸的排气端相连通;所述第二管腔与第四缸、第五缸、以及第六缸的排气端相连通。
[0018]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发动机水套排气管包括排气管和水套,排气管设置在水套的内部,排气管与水套之间的空腔形成冷却水腔。排气管包括互相独立的第一管腔与第二管腔,随着第一管腔与第二管腔的延伸,第一管腔与第二管腔汇合为同一连通管腔,连通管腔内设置有中间隔板,中间隔板将连通管腔分隔为相互独立的连通管腔一和连通管腔二,连通管腔一与第一管腔相连通,连通管腔二与第二管腔相连通。本技术的发动机水套排气管只是极小的一段采用了中间隔板结构,能够有效避免中间隔板冷却效果差,温度较高,中间隔板上易出现径向裂纹,裂纹延展至管腔的管壁后,会导致管腔进水,致使水套排气管故障的发生,进而保证发动机工作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的发动机水套排气管的立体图;
[0020]图2是本技术的发动机水套排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图2的仰视图;
[0022]图4是图2中A

A向的剖视图;
[0023]图5是图2中B

B向的放大的剖视图;
[0024]图6是图3中C

C向的剖视图;
[0025]图中,1、水套;11、进水口;12、出水口;21、第一管腔;22、第二管腔;31、第一排气口;32、第二排气口;33、第三排气口;34、第四排气口;35、第五排气口;36、第六排气口;4、中间隔板;4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7]一种发动机,它包括机体,在机体上安装有发动机水套排气管。
[0028]结合图1、图2、图3、以及图4共同所示,发动机水套排气管包括排气管和水套1,排气管设置在水套1的内部,排气管与水套1之间的空腔形成冷却水腔。
[0029]结合图2、图3、图4、图5、以及图6共同所示,排气管包括互相独立的第一管腔21与第二管腔22,随着第一管腔21与第二管腔22的延伸,第一管腔21与第二管腔22汇合为同一连通管腔,连通管腔内设置有中间隔板4,中间隔板4将连通管腔分隔为相互独立的连通管腔一和连通管腔二,连通管腔一与第一管腔21相连通,连通管腔二与第二管腔22相连通。
[0030]第一管腔21的管壁与第二管腔22的管壁之间设置有间隙,间隙与冷却水腔相连
通。由于间隙与冷却水腔相连通,间隙中充满冷却水,间隙中的冷却水能够较好地对第一管腔21和第二管腔22中流经的气体进行冷却,能够有效避免中间隔板4冷却效果差,温度较高,中间隔板4上易出现径向裂纹,裂纹延展至管腔的管壁后,会导致管腔进水,致使水套排气管故障的发生,进而保证发动机工作的可靠性。
[0031]在中间隔板4上设置有用于释放热应力的凹槽41。凹槽41沿着气流流动的方向延伸。凹槽41位于中间隔板4的中心线上。凹槽41的深度为中间隔板4厚度的1/2。
[0032]水套1上设置有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进水口11与出水口12皆与冷却水腔相连通。冷却水通过进水口11进入到冷却水腔中,对第一管腔21和第二管腔22进行冷却后,由出水口12排出。
[0033]在本实施例中,发动机为六缸发动机。第一管腔21与第一缸、第二缸、以及第三缸的排气端相连通;第二管腔22与第四缸、第五缸、以及第六缸的排气端相连通。
[0034]在水套1上设置有第一排气口31、第二排气口32、第三排气口33、第四排气口34、第五排气口35、以及第六排气口36。第一排气口31通过第一排气道与第一管腔21相连通,第二排气口32通过第二排气道与第一管腔21相连通,第三排气口33通过第三排气道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水套排气管,包括排气管和水套,所述排气管设置于所述水套的内部,所述排气管与所述水套之间的空腔形成冷却水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包括互相独立的第一管腔与第二管腔,随着所述第一管腔与所述第二管腔的延伸,所述第一管腔与所述第二管腔汇合为同一连通管腔,所述连通管腔内设置有中间隔板,所述中间隔板将所述连通管腔分隔为相互独立的连通管腔一和连通管腔二,所述连通管腔一与所述第一管腔相连通,所述连通管腔二与所述第二管腔相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水套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腔的管壁与所述第二管腔的管壁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间隙与所述冷却水腔相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水套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隔板上设置有凹槽。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水套排气管,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鹏孙运中孙辰龙李荣玖伍永松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重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