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9043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磁继电器,其能抑制产生位置偏离。在电磁继电器(1)中,在第一固定端子(6)中,第一固定触点(62)配置于触点支撑部(61)。在第一固定端子中,第一外部连接部(63)从触点支撑部的两端中的端部(61b)起相对于触点支撑部弯曲而形成。第一凸部(65)配置于第一外部连接部。可动接触片(8)包括第一可动触点(81)。第一可动触点与第一固定触点面对面。第一端子支撑部(22)具有抵接面(22a)和第一侧面(22b)且支撑第一固定端子。抵接面抵接于触点支撑部的与可动接触片相反的一侧的面(61a)。在第一侧面形成有供第一凸部嵌入的第一槽(221)。第一凸部配置于第一外部连接部中的与面(61a)相连的面(63a)。面(61a)相连的面(63a)。面(61a)相连的面(63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磁继电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磁继电器。

技术介绍

[0002]现今,已知有开闭电路的电磁继电器。例如,专利文献1的电磁继电器具备包括固定触点的固定端子和包括可动触点的可动接触片。固定端子贯通基座,并且通过将配置有固定触点的部分载置于基座上,来固定于基座。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

67640号公报
[0004]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电磁继电器中,由于仅在贯通基座的部分进行固定,所以在对从基座露出的部分施加了外力时,有产生固定端子的位置偏离的担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位置偏离的电磁继电器。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电磁继电器具备固定端子、可动接触片以及支撑部。固定端子具有固定触点、第一端子部分、第二端子部分以及第一凸部。第一端子部分配置有固定触点。第二端子部分从第一端子部分的两端中的第一端起相对于第一端子部分弯曲而形成。第一凸部配置于第二端子部分。可动接触片包括可动触点。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面对面。支撑部具有抵接面和第一侧面且支撑固定端子。抵接面抵接于第一端子部分的与可动接触片相反的一侧的第一端子面。第一侧面形成有供第一凸部嵌入的第一槽部。第一凸部配置于第二端子部分中的与第一端子面相连的第二端子面。
[0007]这样,通过在固定端子设置第一凸部,在支撑部设置供第一凸部嵌入的第一槽部,能够抑制固定端子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偏离。此外,通过使支撑部与第一端子部分抵接来限制固定端子的在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面对面的方向上的位置。
[0008]并且,由于以固定端子为基准将第一凸部和第一槽部设于可动触点的相反侧的空间,所以能够在不会因另外设置限制固定端子的位置偏离的限制部而损害可动触点侧的空间的情况下抑制固定端子的位置偏离。
[0009]并且,即使在形成支撑部的材料在槽部被第一凸部切削的情况下,由于第一槽部由固定端子覆盖,所以也能够减少切屑从第一槽部向外漏出的情况。
[0010]并且,由于以固定端子为基准将第一凸部和第一槽部设于可动触点的相反侧的空间,所以不会妨碍电弧的运动,能够在容易控制电弧的运动的状态下抑制固定端子的位置偏离。
[0011]第一槽部也可以沿第二端子部分从第一端子部分的第一端起延伸的方向形成。第一槽部也可以在抵接面侧具有能够供第一凸部插入的开口部。在该情况下,通过从开口部插入第一凸部,能够容易地将固定端子组装于支撑部。
[0012]第一槽部也可以具有配置部分、开口部侧部分以及连接部分。配置部分也可以配置有第一凸部。开口部侧部分也可以形成为比配置部分更靠开口部侧,并且宽度比配置部
分的宽度宽。连接部分也可以宽度随着从开口部侧部分朝向所述配置部分而变窄。在该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向第一槽部插入第一凸部。
[0013]固定端子也可以还具有第三端子部分。第三端子部分也可以从第一端子部分的与第一端相反的一侧的第二端起与第二端子部分平行地形成。在该情况下,在U字形状的固定端子中,能够抑制位置偏离。
[0014]固定端子也可以还具有第二凸部。第二凸部也可以配置于第三端子部分中的与第一端子面相连的第三端子面。支撑部也可以还具有第二侧面。第二侧面也可以形成有供第三端子部分的第二凸部嵌入的第二槽部。在该情况下,能够利用两个凸部和两个槽部来抑制位置偏离。
[0015]可动接触片也可以能够沿第一方向移动,该第一方向包括可动触点向固定触点接近的接触方向和可动触点从固定触点离开的离开方向。电磁继电器也可以还具备磁铁部。磁铁部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产生用于使在固定触点与可动触点之间产生的电弧伸长的磁场。在该情况下,由于以固定端子为基准将凸部和槽部设于可动触点的相反侧的空间,所以不会妨碍电弧的运动,能够在容易控制电弧的运动的状态下抑制固定端子的位置偏离。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位置偏离的电磁继电器。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电磁继电器的立体图。
[0018]图2是示出电磁继电器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
[0019]图3是从前方观察到的电磁继电器的内部构造的主视图。
[0020]图4是从前方观察到的触点装置以及驱动装置的立体图。
[0021]图5是从前方观察到的第一固定端子的主视图。
[0022]图6是从下方观察到的第一固定端子的仰视图。
[0023]图7是示出磁铁部、可动接触片、第一固定端子以及第二固定端子的位置关系的图,
[0024]图8是从上方观察到的基座的局部立体图。
[0025]图9是示出第一固定端子向第一端子支撑部的安装的图。
[0026]图10是从上方观察到的第一端子支撑部的俯视图。
[0027]图11是从右方向观察到的第一端子支撑部的侧视图。
[0028]图12是示出将第一固定端子安装于第一端子支撑部的状态的图。
[0029]图13是示出L字形状的固定端子和端子支撑部的图。
[0030]符号说明
[0031]1:电磁继电器;6:第一固定端子;8:可动接触片;22:第一端子支撑部;22a:抵接面;22b:第一侧面;61:触点支撑部;61a:面;62:第一固定触点;63:第一外部连接部;63a:面;65:第一凸部;221:第一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电磁继电器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各附
图中,将Z2所示的方向作为上方向,将Z1所示的方向作为下方向,将X1所示的方向作为左方向,将X2所示的方向作为右方向,将Y1所示的方向作为前方向,将Y2所示的方向作为后方向进行说明。此外,上述方向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定义的,并不限定电磁继电器的配置方向。
[0033]<结构>
[0034](电磁继电器1的概要)
[0035]图1是电磁继电器1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从电磁继电器1除去壳体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图2的侧视图。
[0036]如图1~图3所示,电磁继电器1具备基座2、壳体10、触点装置3、驱动装置4以及磁铁部5。
[0037]基座2由树脂等具有绝缘性的材料形成。基座2支撑触点装置3以及驱动装置4。触点装置3以及驱动装置4由安装于基座2的壳体10覆盖。如下述的图4所示,在触点装置3设有两个第一固定端子6和第二固定端子7、以及能够将第一固定端子6与第二固定端子7之间连接的可动接触片8。驱动装置4使可动接触片8移动,并使可动接触片8与第一固定端子6及第二固定端子7接触、或者从第一固定端子6及第二固定端子7离开。磁铁部5利用洛伦兹力使伴随触点的离开而产生的电弧伸长。
[0038](触点装置3)
[0039]图4是从前方观察到的触点装置3以及驱动装置4的立体图。
[0040]触点装置3具有第一固定端子6(固定端子的一例)、第二固定端子7(固定端子的一例)、可动接触片8以及可动部9。第一固定端子6、第二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固定端子,其具有固定触点、配置有所述固定触点的第一端子部分、从所述第一端子部分的两端中的第一端起相对于所述第一端子部分弯曲而形成的第二端子部分、以及配置于所述第二端子部分的第一凸部;可动接触片,其具有与所述固定触点面对面的可动触点;以及支撑部,其具有抵接于所述第一端子部分的与所述可动接触片相反的一侧的第一端子面的抵接面、以及形成有供所述第一凸部嵌入的第一槽部的第一侧面,所述支撑部支撑所述固定端子,所述第一凸部配置于所述第二端子部分中的与所述第一端子面相连的第二端子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部沿所述第二端子部分从所述第一端子部分的所述第一端起延伸的方向形成,所述第一槽部在所述抵接面侧具有能够供所述第一凸部插入的开口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部具有:配置部分,其配置有所述第一凸部;开口部侧部分,其形成为比所述配置部分更靠所述开口部侧,并且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田刚古川和树川口直树塚田尧
申请(专利权)人:欧姆龙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