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出脚固定结构及电磁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0243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4: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引出脚固定结构及电磁继电器,所述引出脚固定结构包括引出脚和底座,底座设有插孔,所述引出脚穿插于所述插孔;还包括弹性卡件,所述弹性卡件从所述插孔的一端装入所述插孔内,且所述弹性卡件与引出脚卡扣连接,所述弹性卡件促使所述引出脚抵住所述插孔的内侧面。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引出脚可以实现无屑式插装,且无需点胶固定,从而既可以避免塑料屑增加产品不导通的风险,又可以避免采用胶固定时出现胶高温软化后引出脚插拔力会严重下降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引出脚固定结构及电磁继电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继电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引出脚固定结构及电磁继电器。

技术介绍

[0002]电磁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0003]电磁继电器通常包括磁路部分、接触部分和底座,磁路部分的引出脚(即线圈引出脚)和接触部分的引出脚(即动簧引出脚和/或静簧引出脚)通常插装于底座对应的插孔中,为了避免引出脚在插孔中晃动、脱离插孔,现有技术通常采用以下两种做法,第一种是在引出脚上设置卡苞或砍痕等,与插孔实现过盈配合,但这种方式会导致卡苞或砍痕等与插孔的内侧面发生摩擦而产生塑料屑,从而极大的增加产品不导通的风险,特别是在高铁、核电等特殊领域对触点导通要求极高的场合,无疑会增加风险管控成本。第二种方式是在引出脚和插孔之间的间隙点胶,利用胶凝固后固定引出脚,但胶的高温稳定性有待考量,且胶高温软化后引出脚插拔力会严重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引出脚固定结构及电磁继电器,其借助弹性卡件来固定引出脚,解决现有继电器引出脚固定方式所存在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引出脚固定结构,包括引出脚和底座,底座设有插孔,所述引出脚穿插于所述插孔;还包括弹性卡件,所述弹性卡件从所述插孔的一端装入所述插孔内,且所述弹性卡件与引出脚卡扣连接,所述弹性卡件促使所述引出脚抵住所述插孔的内侧面。
[0006]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卡件和/或所述引出脚上设置的限位部限制所述引出脚沿插孔的深度方向移动,所述限位部搭靠于所述底座。
[0007]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卡件与所述插孔的内侧面光滑配合;所述弹性卡件位于所述引出脚在厚度方向上的一侧。
[0008]进一步的,所述引出脚包括继电器的线圈引出脚、动簧引出脚、静簧引出脚中的一种或几种。
[0009]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卡件设有一个或多个楔形卡块,所述引出脚上设有与所述楔形卡块一一相扣合的卡孔或卡槽。
[0010]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卡件包括至少一个朝靠近所述引出脚的方向凸伸的第一弧形弯折部和至少一个朝远离所述引出脚的方向凸伸的第二弧形弯折部,第一弧形弯折部、第二弧形弯折部沿所述插孔的深度方向交替排布,且相邻的第一弧形弯折部与第二弧形弯折部圆滑过渡;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弧形弯折部设有所述一个或多个楔形卡块,所述第二弧形弯折部与所述插孔的内侧面接触配合。
[0011]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卡件呈V字形或W字形,所述弹性卡件以尖端先进入所述插孔、两端后进入所述插孔的形式装入所述插孔内;所述弹性卡件面向所述引出脚的一边端部与所述引出脚卡扣连接,所述弹性卡件远离所述引出脚的另一边与所述插孔的内侧面接触配合。
[0012]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卡件面向所述引出脚的一边分成并列分布的多个卡片,每个卡片的端部分别卡于所述引出脚上对应设置的卡台或卡槽或卡孔。
[0013]进一步的,所述插孔包括两端贯通的通孔和一端开放另一端封闭的沉槽,所述通孔与沉槽侧向相贯通;所述引出脚插装于所述通孔,且所述引出脚在所述通孔中的部分与所述通孔适配;所述弹性卡件从所述沉槽的一端装入所述沉槽内;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插孔的另一端处。
[0014]进一步的,所述插孔呈凸字形,其对应凸字形的宽部形成宽孔,对应凸字形的窄部形成窄孔,所述引出脚从所述宽孔穿过,并移至所述窄孔内,所述引出脚在所述窄孔内的部分与所述窄孔适配;所述弹性卡件位于所述宽孔内;所述限位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限位部分别位于所述窄孔的两端处。
[0015]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部包括两个限位台阶,所述两个限位台阶分别位于所述引出脚相背的两侧,且所述两个限位台阶的台阶面分别朝向所述插孔深度向内的方向,并分别搭靠于所述底座。
[0016]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磁路部分、接触部分;还包括如上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引出脚固定结构,所述引出脚包括磁路部分的线圈引出脚、接触部分的动簧引出脚、接触部分的静簧引出脚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7]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1、本专利技术的弹性卡件从所述插孔的一端装入所述插孔内,且所述弹性卡件与引出脚卡扣连接,使得弹性卡件不会从所述插孔中调出,同时,所述弹性卡件促使所述引出脚抵住所述插孔的内侧面,从而提高引出脚的插拔力。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引出脚可以实现无屑式插装,且无需点胶固定,从而既可以避免塑料屑增加产品不导通的风险,又可以避免采用胶固定时出现胶高温软化后引出脚的插拔力会严重下降的问题。
[0019]2、所述弹性卡件和/或所述引出脚上设置的限位部限制所述引出脚沿插孔的深度方向移动,能够进一步提高本专利技术的引出脚的插拔力。
[0020]3、所述弹性卡件与所述插孔的内侧面光滑配合,可以进一步避免塑料屑产生。
[0021]4、所述弹性卡件大致呈波浪形或V字形或W字形,使得弹性卡件结构简单,易于成型,且能够确保弹性卡件与插孔的内侧面光滑配合。
[0022]5、所述限位部包括所述两个限位台阶,使限位部的构造简单,易于成型。
[0023]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引出脚固定结构及电磁继电器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的引出脚与弹性卡件在分解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实施例一图1中Ⅰ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6]图3是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的引出脚固定结构的俯视图;
[0027]图4是实施例一图3的A

A剖视图;
[0028]图5是实施例一图4中Ⅱ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9]图6是实施例一图3的B

B剖视图;
[0030]图7是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的电磁继电器的主视图;
[0031]图8是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的电磁继电器的左视图;
[0032]图9是实施例一图8的C

C剖视图;
[0033]图10是实施例二本专利技术的引出脚与弹性卡件在分解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1是实施例二本专利技术的引出脚固定结构的俯视图;
[0035]图12是实施例二图11的D

D剖视图;
[0036]图13是实施例二图11的E

E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本专利技术中,对于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对于描述中,采用了“上”、“下”、“左”、“右”、“前”和“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出脚固定结构,包括引出脚和底座,底座设有插孔,所述引出脚穿插于所述插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卡件,所述弹性卡件从所述插孔的一端装入所述插孔内,且所述弹性卡件与引出脚卡扣连接,所述弹性卡件促使所述引出脚抵住所述插孔的内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出脚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件和/或所述引出脚上设置的限位部限制所述引出脚沿插孔的深度方向移动,所述限位部搭靠于所述底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出脚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件与所述插孔的内侧面光滑配合;所述弹性卡件位于所述引出脚在厚度方向上的一侧;所述引出脚包括继电器的线圈引出脚、动簧引出脚、静簧引出脚中的一种或几种。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引出脚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件设有一个或多个楔形卡块,所述引出脚上设有与所述楔形卡块一一相扣合的卡孔或卡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出脚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件包括至少一个朝靠近所述引出脚的方向凸伸的第一弧形弯折部和至少一个朝远离所述引出脚的方向凸伸的第二弧形弯折部,第一弧形弯折部、第二弧形弯折部沿所述插孔的深度方向交替排布,且且相邻的第一弧形弯折部与第二弧形弯折部圆滑过渡;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弧形弯折部设有所述一个或多个楔形卡块,所述第二弧形弯折部与所述插孔的内侧面接触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引出脚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件呈V字形或W字形,所述弹性卡件以尖端先进入所述插孔、两端后进入所述插孔的形式装入所述插孔内;所述弹性卡件面向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艺青卓彬谭忠华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宏发电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