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9040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36
一种电磁继电器,其抑制制造成本的增加。电磁继电器具备第一固定端子、基座以及磁铁。第一固定端子包括第一固定触点。基座保持第一固定端子。基座包括设于第一固定触点的附近且朝向第一固定端子开口的磁铁插入孔。磁铁配置于磁铁插入孔,通过第一固定端子来防止从磁铁插入孔脱落。插入孔脱落。插入孔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磁继电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磁继电器。

技术介绍

[0002]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电磁继电器具备用于切断在触点产生的电弧的磁铁。电弧因磁铁的磁力所产生的洛伦兹力在触点壳体内的灭弧空间内伸长。为了避免在切断时电弧通过磁铁而继续,进而为了保护磁铁使其不受电弧的影响,磁铁配置于由绝缘材料形成的触点壳体的外侧。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

104360号公报
[0004]专利文献2:中国技术第202013854号说明书
[0005]在专利文献1的电磁继电器中,为了提高触点附近的磁通密度,需要使用磁力较强的磁铁,从而有电磁继电器的制造成本增加的担忧。并且,当在触点的附近配置磁铁时,在另外设置用于保护磁铁使其不受电弧的影响的部件的情况下、在另外设置用于保持磁铁的部件的情况下,也有电磁继电器的制造成本增加的担忧。例如,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电磁继电器中,为了在基座的外侧保持磁铁而涂敷有密封材料,制造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在电磁继电器中,抑制制造成本的增加。
[0007]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电磁继电器具备第一固定端子、基座以及磁铁。第一固定端子包括第一固定触点。基座保持第一固定端子。基座包括设于第一固定触点的附近且朝向第一固定端子开口的磁铁插入孔。磁铁配置于磁铁插入孔,通过第一固定端子来防止从磁铁插入孔脱落。
[0008]在该电磁继电器中,磁铁通过第一固定端子来防止从磁铁插入孔脱落。即,第一固定端子配置为覆盖磁铁插入孔的至少一部分,因此利用第一固定端子能够抑制磁铁受到电弧的影响。由此,与另外设置用于保护磁铁使之不受电弧的影响的部件、用于保持磁铁的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电磁继电器的制造成本的增加。并且,由于能够在第一固定触点的附近配置磁铁,所以能够在第一固定触点附近高效地提高磁通密度。其结果,也能够选定磁力较低的磁铁,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电磁继电器的制造成本的增加。
[0009]第一固定端子也可以封堵整个磁铁插入孔。在该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抑制磁铁受到电弧的影响。
[0010]磁铁也可以配置为与第一固定端子分离。在该情况下,能够抑制第一固定端子与磁铁干涉,因此例如能够避免第一固定触点的高度产生偏差。
[0011]第一固定端子也可以包括支撑第一固定触点的触点支撑部、以及从触点支撑部弯曲而从基座向外部突出的第一延伸部。在该情况下,例如,在电弧沿从触点支撑部朝向第一延伸部的方向伸长的情况下,第一延伸部能够兼具使电弧伸长的角形避雷器的功能。
[0012]第一固定端子也可以还包括与触点支撑部连接且与第一延伸部对置的第二延伸
部。磁铁插入孔也可以配置于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之间。在该情况下,例如,在电弧的伸长方向根据极性而变化的电磁继电器中,第一延伸部以及第二延伸部能够兼具使电弧伸长的角形避雷器的功能。并且,利用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或触点支撑部的任一个,能够防止磁铁从磁铁插入孔脱落。
[0013]第一固定端子也可以包括支撑第一固定触点的触点支撑部。磁铁插入孔也可以朝向触点支撑部开口。在该情况下,能够在第一固定触点附近高效地提高磁通密度。
[0014]第一固定触点也可以包括铆接固定于第一固定端子的铆接部。铆接部也可以配置于磁铁插入孔。在该情况下,利用磁铁插入孔能够避免铆接部与基座干涉。即,能够将磁铁插入孔用作供铆接部退让的空间。
[0015]电磁继电器也可以还具备配置为与第一固定端子分离的第二固定端子和可动接触片。第二固定端子也可以包括第二固定触点。可动接触片也可以包括与第一固定触点对置的第一可动触点和与第二固定触点对置的第二可动触点。在该情况下,在具备第一固定端子和第二固定端子的电磁继电器中,能够抑制电磁继电器的制造成本的增加。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在电磁继电器中,能够抑制制造成本的增加。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电磁继电器的立体图。
[0018]图2是电磁继电器的侧视图。
[0019]图3是在与前后方向正交的平面处剖切触点装置的剖视图。
[0020]图4是在与左右方向正交的平面处剖切第一固定触点周边的剖视图。
[0021]图5是变形例的第一固定端子的剖视图。
[0022]图6是变形例的第一固定端子的剖视图。
[0023]图7是变形例的第一固定端子的剖视图。
[0024]图8是变形例的第一固定端子的剖视图。
[0025]符号说明
[0026]1:电磁继电器;2:基座;6:第一固定端子;6a:第一固定触点;6b:触点支撑部;6c:第一延伸部;6d:第二延伸部;6f:铆接部;7:第二固定端子;7a:第二固定触点;8:可动接触片;8a:第一固定触点;8b:第二固定触点;23a:磁铁插入孔;30a: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电磁继电器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在各附图中,将X1方向作为左方向,将X2方向作为右方向,将Y1方向作为前方向,将Y2方向作为后方向,将Z2方向作为上方向,将Z1方向作为下方向进行说明。此外,上述方向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定义的,并不限定电磁继电器的配置方向。
[0028]如图1及图2所示,电磁继电器1具备基座2、触点装置3以及驱动装置4。基座2由树脂等绝缘材料形成。基座2支撑触点装置3及驱动装置4。触点装置3及驱动装置4由安装于基座2的未图示的壳体覆盖。
[0029]图3是在与前后方向正交的平面处剖切触点装置3的剖视图。基座2包括底部21、端子支撑部22a、22b以及磁铁插入孔23a、23b。底部21在从上下方向观察时呈矩形。
[0030]端子支撑部22a、22b形成为从底部21向上方突出。端子支撑部22a配置为与端子支撑部22b在左右方向上分离。端子支撑部22a、22b的上表面包括与上下方向正交的平坦面。
[0031]磁铁插入孔23a设于端子支撑部22a。磁铁插入孔23a朝向上方开口。磁铁插入孔23a以向下方凹陷的方式形成于端子支撑部22a的上表面。磁铁插入孔23a的左右方向、前后方向以及下方向被端子支撑部22a覆盖。磁铁插入孔23b设于端子支撑部22b。磁铁插入孔23b朝向上方开口。磁铁插入孔23b以向下方凹陷的方式形成于端子支撑部22b的上表面。
[0032]触点装置3包括第一固定端子6、第二固定端子7、可动接触片8、可动部件9以及触点弹簧10。第一固定端子6、第二固定端子7以及可动接触片8是板状的端子,由铜等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形成。
[0033]第一固定端子6以及第二固定端子7的截面呈U字状,在从左右方向观察时具有呈U字状地弯曲的形状。第一固定端子6以及第二固定端子7保持于基座2。第一固定端子6以及第二固定端子7例如压入固定于基座2。
[0034]第一固定端子6包括第一固定触点6a、触点支撑部6b、第一延伸部6c、第二延伸部6d以及一对外部连接部6e。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固定端子,其包括第一固定触点;基座,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固定触点的附近且朝向所述第一固定端子开口的磁铁插入孔,并保持所述第一固定端子;以及磁铁,其配置于所述磁铁插入孔,通过所述第一固定端子来防止从所述磁铁插入孔脱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端子封堵整个所述磁铁插入孔。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铁配置为与所述第一固定端子分离。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端子包括支撑所述第一固定触点的触点支撑部、以及从所述触点支撑部弯曲而从所述基座向外部突出的第一延伸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塚田尧西田刚古川和树川口直树
申请(专利权)人:欧姆龙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