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深圳大学专利>正文

吸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8764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32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吸振装置,包括安装座及至少一个动力吸振器,安装座上形成有第一套腔及至少一个第二套腔,第一套腔用于套设于被减振结构上;动力吸振器的固有频率与被减振结构的固定频率相匹配,动力吸振器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动力吸振器包括一体连接的主体部及黑洞部,第二套腔套设于主体部上并锁紧,黑洞部沿竖直方向上的截面厚度沿远离主体部的方向呈幂函数逐渐减小,主体部沿竖直方向上的截面厚度与黑洞部沿竖直方向上的最大截面厚度相同。本申请的吸振装置通过安装座能够将被减振结构上的弹性波快速传递至动力吸振器,同时动力吸振器利用声学黑洞效应,拓展了减振降噪的频率范围,提高了减振降噪效果。提高了减振降噪效果。提高了减振降噪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振装置


[0001]本申请属于振动控制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吸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轨道交通为达到减振降噪的目的,主要从振源、传播途径、受振体这3个方面来考虑。其中,振源减振降噪技术为主要控制措施,并且也是最为有效的,而钢轨减振降噪技术为最常见的振源控制技术。钢轨振动控制技术现阶段主要采用阻尼技术,主要分为阻尼钢轨和钢轨动力吸振装置。阻尼钢轨对中、高频段内的钢轨振动噪声具有良好的减振降噪效果,但对于需要控制的钢轨主频振动,其减振降噪效果有限;钢轨动力吸振装置虽能对钢轨主频振动进行有效控制,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动力吸振装置,仅能够在其固有频率附近对被减振结构的振动进行有效控制,其减振降噪的频率范围较窄,导致减振降噪的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振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动力吸振装置减振降噪的频率范围较窄,导致减振降噪的效果有限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吸振装置,包括安装座及至少一个动力吸振器,所述安装座上形成有第一套腔及至少一个第二套腔,所述第一套腔用于套设于被减振结构上;所述动力吸振器的固有频率与所述被减振结构的固定频率相匹配;所述动力吸振器包括一体连接的主体部及黑洞部,所述第二套腔套设于所述主体部上并锁紧,所述黑洞部沿竖直方向上的截面厚度沿远离所述主体部的方向呈幂函数逐渐减小变化,所述主体部沿竖直方向上的截面厚度与所述黑洞部沿竖直方向上的最大截面厚度相同。
[0005]本申请提供的吸振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的吸振装置通过安装座的设置,并在安装座上形成第一套腔及第二套腔,第一套腔用于套住被减振结构,第二套腔用于套住动力吸振器并锁紧,从而通过安装座将被减振结构与动力吸振器连接在一起,且安装座成为被减振结构与动力吸振器之间的振动传递桥梁,被减振结构上的弹性波能够经由被减振结构快速传递至动力吸振器,并被动力吸振器减弱。此外,本申请的动力吸振器通过主体部及黑洞部组成,主体部被第二套腔套住并锁紧,主体部用于将被减振结构的振动传递至黑洞部,黑洞部沿竖直方向上的截面厚度沿远离主体部的方向呈幂函数逐渐减小变化,且黑洞部的固有频率与被减振结构的固有频率相匹配,由于黑洞部只需在截止频率之上就能够起到减振效果,所以具有宽频特性,并且由于声学黑洞效应,振动波在最小厚度接近于零的黑洞部内传播时,振动波的波速可以逐渐减小到趋近于零,使得该吸振装置能够将截止频率以上的弹性波聚集在小厚度处,被附加的阻尼材料耗散,拓展了减振降噪的频率范围,提高了减振降噪效果。
[000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套腔与所述第二套腔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
第一套腔及所述第二套腔均贯穿所述安装座沿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竖直方向,所述主体部与所述黑洞部沿所述第一方向一体连接。
[000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安装座包括第一安装件及第二安装件;所述第一安装件与所述第二安装件沿第二方向相互拼接锁紧,所述第一套腔由所述第一安装件与所述第二安装件拼接形成;
[0008]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竖直方向。
[000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安装件包括第一拼接部及第一加强部,所述第二安装件包括第二拼接部、第二加强部及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拼接部与所述第二拼接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对称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拼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拼接部的一端间隔形成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加强部自所述第一拼接部另一端向所述第二拼接部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加强部自所述第二拼接部另一端延伸至与所述第一加强部相接并锁紧,所述第一拼接部、所述第二拼接部、所述第一加强部及所述第二加强部共同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套腔;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加强部背离所述第一套腔的一侧,所述第二套腔形成于所述第一安装部。
[001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安装件包括第三拼接部、延长部及第三加强部,所述第二安装件包括第四拼接部、第四加强部及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三拼接部与所述第四拼接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对称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三拼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拼接部的一端间隔形成有第二开口;所述延长部连接于所述第三拼接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安装部自所述第四拼接部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延长部,所述第三拼接部、所述第四拼接部及所述第二安装部共同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套腔;所述第二套腔形成于所述第二安装部;所述第四加强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部背离所述第一套腔的一侧,所述第三加强部自所述延长部背离所述第三拼接部的一端向所述第四加强部延伸并与所述第四加强部抵接并锁紧。
[001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安装座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厚度分布均匀。
[001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吸振装置包括两个所述动力吸振器,两个所述动力吸振器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或者相互贴合设置;
[0013]和/或,所述第二套腔中安装有至少一个沿第二方向分布的所述动力吸振器;至少一个所述动力吸振器沿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总宽度设置为与所述被减振结构沿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相适配。
[001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幂函数为:
[0015][0016]其中,ε和m均为有理数,m大于等于2,x表示所述黑洞部12中的某一点与黑洞部12外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h(x)表示该点表面到黑洞部12的中垂线的垂直距离,x0表示最小厚度的延伸距离,x1表示主体部11与黑洞部12的连接处到黑洞部12外边缘的水平距离,h0表示黑洞部12的最小厚度。
[001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动力吸振器包括两个所述黑洞部,两个所述黑洞部分别对称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相对两侧;所述黑洞部还连接有阻尼件,所述阻尼件由粘弹性材料制成。
[001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至少一个所述动力吸振器的所述主体部上设有用于与其他其他结构碰撞的碰撞部。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吸振装置安装于钢轨后的第一侧面示意图;
[0021]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吸振装置安装于钢轨后的第二侧面示意图;
[0022]图3为图1中的动力吸振器;
[0023]图4为图2中吸振装置的侧面示意图;
[0024]图5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吸振装置安装于钢轨后的侧面示意图;
[0025]图6为图5中吸振装置的侧面示意图;
[0026]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吸振装置中动力吸振器上设有碰撞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吸振装置中动力吸振器上设有碰撞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9为本申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吸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及至少一个动力吸振器,所述安装座上形成有第一套腔及至少一个第二套腔,所述第一套腔用于套设于被减振结构上;所述动力吸振器的固有频率与所述被减振结构的固定频率相匹配;所述动力吸振器包括一体连接的主体部及黑洞部,所述第二套腔套设于所述主体部上并锁紧,所述黑洞部沿竖直方向上的截面厚度沿远离所述主体部的方向呈幂函数逐渐减小变化,所述主体部沿竖直方向上的截面厚度与所述黑洞部沿竖直方向上的最大截面厚度相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腔与所述第二套腔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套腔及所述第二套腔均贯穿所述安装座沿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竖直方向,所述主体部与所述黑洞部沿所述第一方向一体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包括第一安装件及第二安装件;所述第一安装件与所述第二安装件沿第二方向相互拼接锁紧,所述第一套腔由所述第一安装件与所述第二安装件拼接形成;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竖直方向。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件包括第一拼接部及第一加强部,所述第二安装件包括第二拼接部、第二加强部及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拼接部与所述第二拼接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对称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拼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拼接部的一端间隔形成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加强部自所述第一拼接部另一端向所述第二拼接部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加强部自所述第二拼接部另一端延伸至与所述第一加强部相接并锁紧,所述第一拼接部、所述第二拼接部、所述第一加强部及所述第二加强部共同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套腔;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加强部背离所述第一套腔的一侧,所述第二套腔形成于所述第一安装部。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件包括第三拼接部、延长部及第三加强部,所述第二安装件包括第四拼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艳杜彦良任伟新许红彬叶昆沈文爱盛曦周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