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发射接收组件和用于光发射接收组件的光路耦合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98495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29
本公开涉及光发射接收组件和用于光发射接收组件的光路耦合方法。光发射接收组件(100)包括:光发射组件(10)、光接收组件(20)和双通道光学元件(30)。双通道光学元件(30)包括第一表面(32)和第二表面(34)。光发射组件(10)的第一激光以13.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发射接收组件和用于光发射接收组件的光路耦合方法


[0001]本公开主要涉及光纤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发射接收组件和用于光发射接收组件的光路耦合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艺的提升,光通信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随着5G 通讯时代到来,物联网将得到飞速发展,光纤通信技术将是越来越重要。光通信主要采用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er,波分复用),承载方案有粗波分复用(CWDM)、密集波分复用(DWDM)、中等波分复用(MWDM)、细波分复用(LWDM)。
[0003]作为光通信中最核心的器件的光模块,光发射接收组件(Bi

Directional Optical Sub

Assembly, BOSA)通常包括光发射组件(Transmitting Optical Sub

Assembly,TOSA)和光接收组件(Receiving Optical Sub

Assembly,ROSA)。
[0004]传统的光通信中的BOSA,如CN104459904B中所公开的,主要通过45
°
反射片滤光来实现光发射和光接收。然而,这种BOSA具有波长的局限性,能够满足常规的CWDM等粗波分复用,而无法满足LWDM等窄波段的波分复用。这种传统BOSA的光路波长间隔较长,对光纤资源占用较大。期望能够进一步提升BOSA的性能以实现更窄波段的信号发射和接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光发射接收组件和用于光发射接收组件的光路耦合方法,其解决或至少部分解决上述问题中一个或多个。
[0006]在本公开的第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光发射接收组件。光发射接收组件包括:光发射组件,被配置为发出沿第一光学发射轴线传播的第一激光;光接收组件,被配置为接收沿第二光学接收轴线传播的第二激光,所述第二光学接收轴线与所述第一光学发射轴线平行;以及双通道光学元件,包括沿着所述第一光学发射轴线间隔开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平行,并且在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限定发射通道和接收通道,其中来自所述光发射组件的所述第一激光以13.5
±1°
入射角入射至所述第一表面,以在所述双通道光学元件内部沿着所述发射通道传输并且沿着第三光学轴线离开所述双通道光学元件,所述第三光学轴线与所述第一光学接收轴线和所述第一光学发射轴线平行;其中沿所述第三光学轴线传播的第二激光以13.5
±1°
入射角入射至所述第二表面,以在所述双通道光学元件内部沿着所述接收通道传输并且沿着所述第二光学接收轴线离开所述双通道光学元件,以使得经由所述光接收组件接收所述第二激光。
[0007]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光发射接收组件,在同一管壳内同时实施光发射组件和光接收组件,并且通过双通道光学元件实现细波分复用LWDM;显著提高光通信时光纤利用率,进而提高通信容量和通信效率。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双通道光学元件的所述第一表面可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双通道光学元件的所述第二表面包括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其中来自所述光发射
组件的沿所述第一光学发射轴线传播的所述第一激光入射到所述第一表面的所述第一区域而进入所述双通道光学元件并且在所述双通道光学元件内部沿着所述发射通道传播而透过所述第二表面的所述第三区域以沿着第三光学轴线离开所述光发射接收组件;并且其中沿所述第三光学轴线传播的所述第二激光在所述第二表面的所述第三区域处进入所述双通道光学元件并且在所述双通道光学元件内部在所述第一表面的所述第一区域处被反射,经反射的所述第二激光在所述第二表面的第四区域处被二次反射回所述第一表面的所述第二区域,并且透过所述第一表面而沿着所述第二光学接收轴线离开所述双通道光学元件。由此,通过在双通道光学元件的多个区域,可方便地通过双通道光学元件实现发射光的光路耦合和接收光的光路耦合。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的所述第一区域可包括滤光片,所述滤光片被布置为允许所述第一激光透过而进入到所述双通道光学元件,并且阻止入射到所述第一表面的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第二激光透过而离开所述双通道光学元件。由此,可通过滤光片,能够实现发射光的单向通道,而阻止接收光经过。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表面的所述第四区域可包括全反射膜,以使得入射到所述第四区域的所述第二激光被全反射;和/或所述第一表面的所述第二区域包括增透膜,以增强所述第二激光透过所述第二区域的能力。由此,可通过全反射膜,实现接收光的高效光耦合。通过增透膜,可以增强接收光的透光能力。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激光和所述第二激光的波长范围可在细波分复用波段内。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双通道光学元件可被安装成使得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相对于所述第一光学发射轴线呈76.5
±1°
倾斜地布置。由此,可以方便地布置双通道光学元件。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发射接收组件还可包括管壳,所述管壳包括器件侧和与所述器件侧相反的接头侧,所述光发射组件和所述光接收组件在所述器件侧附近被并排布置在所述管壳内部。由此,可以方便地实现管壳内的光学器件的布局。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管壳可包括安装在一起的金属壳和陶瓷体,所述金属壳在所述接头侧包括适于接纳所述陶瓷体的开口,所述陶瓷体包括:第一匹配部,具有所述金属壳的所述开口匹配的轮廓,以与所述金属壳一起限定腔体;中间电路层,包括导电层;以及第二匹配部,包括接地导电层,被配置为支撑所述中间电路层并且在所述腔体中突出地延伸,其中所述中间电路层包括贯通所述中间电路层延伸的多个通孔,所述通孔被配置为填充导电材料以与设置在所述第二匹配部中的接地导电层电连接而形成电磁屏蔽件。由此,可以简化管壳内的光学器件的光路耦合。此外,还能够提高电磁屏蔽性能。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匹配部还可包括支撑台和相对于所述支撑台具有降低高度的缺口部,所述支撑台被配置为支撑所述光接收组件的至少部分器件,所述光发射组件的至少部分器件被布置在所述缺口部处,所述支撑台相对于所述缺口部的高度差被配置为使得所述第一光学发射轴线和所述第二光学接收轴线处于同一水平面中。由此,可以简单的方式实现管壳内的光学器件的光路耦合。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接收组件还可包括:布置在所述双通道光学元件的光路下游的滤光器和布置在所述滤光器的光路下游的聚焦透镜,其中所述滤光器和所述聚焦透
镜中的至少一个的安装位置经由有源耦合的方式而被确定。
[0017]在本公开的第二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用于光发射接收组件的光路耦合方法。光路耦合方法包括:提供第一发射光耦合光路,来自所述光发射接收组件的光发射组件的所述第一激光以13.5
±1°
入射角度入射至所述光发射接收组件的双通道光学元件的第一表面,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发射接收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发射组件(10),被配置为发出沿第一光学轴线(L1)传播的第一激光;光接收组件(20),被配置为接收沿第二光学轴线(L2)传播的第二激光,所述第二光学轴线(L2)与所述第一光学轴线(L1)平行;以及双通道光学元件(30),包括沿着所述第一光学轴线(L1)间隔开的第一表面(32)和第二表面(34),所述第一表面(32)与所述第二表面(34)平行,并且在所述第一表面(32)和所述第二表面(34)之间限定发射通道和接收通道;其中来自所述光发射组件(10)的所述第一激光以13.5
±1°
入射角入射至所述第一表面(32),以在所述双通道光学元件(30)内部沿着所述发射通道传输并且沿着第三光学轴线(L3)离开所述双通道光学元件(30),所述第三光学轴线(L3)与所述第二光学轴线(L2)、所述第一光学轴线(L1)平行;其中沿所述第三光学轴线(L3)传播的第二激光以13.5
±1°
入射角入射至所述第二表面(34),在所述双通道光学元件(30)内部沿着所述接收通道传输并且沿着所述第二光学轴线(L2)离开所述双通道光学元件(30),以使得经由所述光接收组件(20)接收所述第二激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发射接收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通道光学元件(30)的所述第一表面(32)包括第一区域(31)和第二区域(33),所述双通道光学元件(30)的所述第二表面(34)包括第三区域(35)和第四区域(37);其中来自所述光发射组件(10)的沿所述第一光学轴线(L1)传播的所述第一激光入射到所述第一表面(32)的所述第一区域(31)而进入所述双通道光学元件(30)并且在所述双通道光学元件(30)内部沿着所述发射通道传播而透过所述第二表面(34)的所述第三区域(35)以沿着第三光学轴线(L3)离开所述光发射接收组件(100);并且其中沿所述第三光学轴线(L3)传播的所述第二激光在所述第二表面(34)的所述第三区域(35)处进入所述双通道光学元件(30)并且在所述双通道光学元件(30)内部在所述第一表面(32)的所述第一区域(31)处被反射,经反射的所述第二激光在所述第二表面(34)的第四区域(37)处被二次反射回所述第一表面(32)的所述第二区域(33),并且透过所述第一表面(32)而沿着所述第二光学轴线(L2)离开所述双通道光学元件(3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发射接收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32)的所述第一区域(31)包括滤光片,所述滤光片被布置为允许所述第一激光透过而进入到所述双通道光学元件(30),并且阻止入射到所述第一表面(32)的所述第一区域(31)的所述第二激光透过而离开所述双通道光学元件(30)。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发射接收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34)的所述第四区域(37)包括全反射膜,以使得入射到所述第四区域(37)的所述第二激光被全反射;和/或所述第一表面(32)的所述第二区域(33)包括增透膜,以增强所述第二激光透过所述第二区域(33)的能力。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发射接收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激光和所述第二激光的波长范围在细波分复用波段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发射接收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通道光学元件
(30)被安装成使得所述第一表面(32)和所述第二表面(34)相对于所述第一光学轴线(L1)呈76.5
±1°
倾斜地布置。7.根据权利要求1

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发射接收组件(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管壳(40),所述管壳(40)包括器件侧和与所述器件侧相反的接头侧,所述光发射组件(10)和所述光接收组件(20)在所述器件侧附近被并排布置在所述管壳(40)内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发射接收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壳(40)包括安装在一起的金属壳(42)和陶瓷体(44),所述金属壳(42)在所述接头侧包括适于接纳所述陶瓷体(44)的开口,所述陶瓷体(44)包括:第一匹配部(442),具有所述金属壳(42)的所述开口匹配的轮廓,以与所述金属壳(42)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文兴孝林崔晓磊赵忠锐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优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