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防门抗反弹性能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8353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防门抗反弹性能检测装置,属于防护工程检测技术领域,包括静载系统,所述静载系统的一端与人防门扇的一侧的中心抵接,用于向所述人防门扇施加水平压力;拉力连接机构,所述拉力连接机构对称倾斜设置在所述静载系统的两侧且一端与人防门框相连,用于向所述人防门框施加倾斜拉力;支撑托盘,所述支撑托盘与所述静载系统远离所述人防门扇的一端抵接,两侧分别与所述拉力连接机构相连,用于将所述静载系统的压力转换成所述拉力连接机构的拉力;和数据采集设备,所述数据采集设备与静载系统和拉力连接机构电连接,进行数据采集与存储;通过位移量推算出与集中载荷等效的平面荷载的大小,实现人防门抗反弹性能的检测与评估。的检测与评估。的检测与评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防门抗反弹性能检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防护工程检测
,特别涉及一种人防门抗反弹性能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防护工程口部常设置人防门,用于抵抗遭受武器破坏作用时产生的冲击波、弹片、有害气体、高温气体等。研究表明,在冲击波作用下,人防门会产生反弹效应。为保证人防门在反弹力作用下不产生破坏,这就要求人防门门扇、门框、闭锁、铰页等组件必须保证具有足够的强度。但工程现场的人防门实际质量却不容乐观,一是材料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采用铸铁件代替铸钢件,用低牌号钢材代替高牌号钢材,用低强度螺栓代替高强度螺栓等;二是工艺达不到设计要求,焊缝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螺纹链接长度不达标等。这些都给人防门的抗反弹性能留下不小隐患。为检验人防门的抗反弹性能,目前主要采用化学爆炸的方式进行,但存在技术条件要求高、试验成本高、只能在试验室进行而无法真实反映工程现场的人防门产品质量等问题。因此,研制一种人防门抗反弹性能检测装置的需求十分迫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至少解决上述的现有技术中的人防门抗反弹性能检测评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人防门抗反弹性能检测装置,包括:
[0004]静载系统,所述静载系统的一端与人防门扇的一侧的中心抵接,用于向所述人防门扇施加水平压力;
[0005]拉力连接机构,所述拉力连接机构对称倾斜设置在所述静载系统的两侧且一端与人防门框相连,用于向所述人防门框施加倾斜拉力;
[0006]支撑托盘,所述支撑托盘与所述静载系统远离所述人防门扇的一端抵接,两侧分别与所述拉力连接机构相连,用于将所述静载系统的压力转换成所述拉力连接机构的拉力;和
[0007]数据采集设备,所述数据采集设备与所述静载系统和所述拉力连接机构电连接,进行数据采集与存储。
[0008]优选的,所述静载系统包括千斤顶和压力传感器,所述千斤顶的一端与所述人防门扇的一侧的中心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一端抵接。
[0009]优选的,所述支撑托盘为开口朝下的桶状结构,包括顶板和侧壁,所述顶板的内侧中心与所述压力传感器远离所述人防门扇的一端抵接,所述顶板的外侧沿圆周均匀固定设置有四个翼环,所述翼环的中央设置有通孔,所述侧壁上沿圆周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径向孔。
[0010]优选的,所述径向孔的数量大于所述通孔的数量。
[0011]优选的,所述拉力连接机构包括:位于同一直线上的钢索、拉力传感器和挂钩,所述钢索包括位于所述支撑托盘与所述拉力传感器之间的第一钢索和位于所述拉力传感器与所述挂钩之间的第二钢索,所述拉力传感器串联在所述第一钢索和第二钢索之间,所述第二钢索通过挂钩与所述人防门框上的突出部位或凹陷部位相连。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钢索的一端与所述通孔或所述径向孔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拉力传感器的一端相连,所述拉力传感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钢索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钢索的另一端与所述挂钩固连,所述挂钩与所述人防门框上的突出部位或凹陷部位相配合。
[0013]优选的,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拉力传感器均通过屏蔽电缆连接所述数据采集设备。
[0014]优选的,所述千斤顶与所述人防门扇之间依次设置有钢质垫板、橡胶垫板,所述千斤顶远离所述压力传感器一端与所述钢质垫板的一端抵接,所述钢质垫板的另一端与所述橡胶垫板的一端抵接,所述橡胶垫板的另一端与所述人防门扇的一侧的中心抵接。
[0015]优选的,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支撑托盘之间设置有调整垫块,所述调整垫块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托盘的中心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压力传感器远离所述千斤顶的一端抵接。
[0016]优选的,所述调整垫块与所述支撑托盘的顶板的内侧或外侧的中心抵接,所述调整垫块的直径小于所述两个翼环之间的距离。
[001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0018]通过千斤顶实现人防门承受爆炸冲击波作用下的反弹力模拟;通过压力传感器、拉力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实现反弹力值量测;通过量测千斤顶的伸缩量实现人防门扇中心变形;通过直接记录人防门扇中心局部承受的集中载荷与位移,通过位移量推算出与集中载荷等效的平面荷载的大小,从而实现人防门抗反弹性能的检测与评估;
[0019]本检测装置全部组件均具有便携式的特点,既可在试验室检测,又可在工程现场在不拆卸人防门的情况下进行检测,对人防门质量检测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防门抗反弹性能检测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防门抗反弹性能检测装置中支撑托盘与静载系统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防门抗反弹性能检测装置中支撑托盘与静载系统的组合的主视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防门抗反弹性能检测装置中支撑托盘与静载系统的组合的主视结构剖面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防门抗反弹性能检测装置中支撑托盘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防门抗反弹性能检测装置中压力传感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防门抗反弹性能检测装置中压力传感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防门抗反弹性能检测装置中拉力传感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防门抗反弹性能检测装置中拉力传感器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1、人防门扇;2、人防门框;3、橡胶垫板;4、钢质垫板;5、千斤顶;6、压力传感
器;7、调整垫块;8、支撑托盘;81、翼环;82、通孔; 83、径向孔;9、第一钢索;10、拉力传感器;11、挂钩;12、数据采集设备; 13、屏蔽电缆;14、第二钢索。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3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而不是要求本专利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术语“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部件间接相连;可以是有线电连接、无线电连接,也可以是无线通信信号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32]请参阅图1

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人防门抗反弹性能检测装置,包括:静载系统、拉力连接机构、支撑托盘和数据采集设备。
[0033]静载系统包括千斤顶5和压力传感器6,千斤顶5的一端与人防门扇1 的一侧的中心抵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防门抗反弹性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静载系统,所述静载系统的一端与人防门扇的一侧的中心抵接,用于向所述人防门扇施加水平压力;拉力连接机构,所述拉力连接机构对称倾斜设置在所述静载系统的两侧且一端与人防门框相连,用于向所述人防门框施加倾斜拉力;支撑托盘,所述支撑托盘与所述静载系统远离所述人防门扇的一端抵接,两侧分别与所述拉力连接机构相连,用于将所述静载系统的压力转换成所述拉力连接机构的拉力;和数据采集设备,所述数据采集设备与所述静载系统和所述拉力连接机构电连接,进行数据采集与存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防门抗反弹性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载系统包括千斤顶和压力传感器,所述千斤顶的一端与所述人防门扇的一侧的中心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一端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防门抗反弹性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托盘为开口朝下的桶状结构,包括顶板和侧壁,所述顶板的内侧中心与所述压力传感器远离所述人防门扇的一端抵接,所述顶板的外侧沿圆周均匀固定设置有四个翼环,所述翼环的中央设置有通孔,所述侧壁上沿圆周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径向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人防门抗反弹性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孔的数量大于所述通孔的数量。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人防门抗反弹性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力连接机构包括:位于同一直线上的钢索、拉力传感器和挂钩,所述钢索包括位于所述支撑托盘与所述拉力传感器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永生王月桂王泓田志敏郝鲁波张蓓黄静华刘晓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