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形成内源性血管支架的药物球囊导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6762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提供一种能形成内源性血管支架的药物球囊导管装置;包括球囊导管、聚多巴胺修饰的硫化铜纳米颗粒、抗凝药物、近红外光源;在球囊介入治疗过程中,通过球囊内部近红外光刺激,促进硫化铜纳米颗粒离子共振,激活血管平滑肌细胞质膜上的TRPV1通道,抑制泡沫细胞形成,同时抑制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促进靶病变胶原沉积,在血管壁固化,形成内源性自体血管支架;铜离子释放,既可促进血管的再生,又能发挥抗菌效果,从而有效降低手术感染细菌的几率。感染细菌的几率。感染细菌的几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形成内源性血管支架的药物球囊导管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形成内源性血管支架的药物球囊导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和代谢性疾病,是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事件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在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和单核/巨噬细胞中的积聚,导致泡沫细胞的形成;近几年来,有关AS的治疗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抗血小板、他汀类药物及介入治疗(PCI)的广泛应用极大的促进了AS患者的预后治疗;但是稳定斑块仍是目前最棘手的临床问题,需要开发更为有效的手段及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0003]光热治疗作为癌症治疗的重要治疗手段,是指将纳米材料作为光热剂,在外源激光照射下,将光能转化为热能,利用高温使细胞膜松动,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利用其光热转换效率和生物相容性的优势,增加肿瘤细胞对纳米材料的摄取;其中常作为催化剂的硫化铜纳米粒子可以实现光热转化和光动力治疗;光热治疗现已有报道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结果显示硫化铜纳米颗粒通过光热激活TRPV1信号通路,进而减少泡沫细胞的生成,减轻动脉粥样硬化。
[0004]同时,硫化铜纳米颗粒释放铜离子,可诱导生长因子的表达,提供有利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微环境,能促进胶原沉积和血管再生;铜离子还具有杀菌作用,主要通过与带负电的微生物膜牢固吸附,使蛋白质凝固,破坏细胞合成酶的活性,造成细胞丧失分裂增殖能力而死亡,如含铜的317L不锈钢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性能,有效抑制炎症反应;科学家发现在近红外光照射下,会增强硫化铜纳米晶在生理环境中释放一价铜离子,与周围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子转移,从而体现出光动力治疗特性。
[0005]聚多巴胺(polydopamine,PDA)是一种内源性含氮有机化合物,由于表面存在大量羟基基团,可以提升药物的亲水性能和生物相容性。
[0006]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但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仍有约5%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且由于自身结构、尺寸限制,在部分分叉病变、小直径冠脉血管(<2.5mm)病变处的应用往往受到局限;目前药物洗脱球囊将抗增生药物直接暴露于血液,无法避免药物涂层在到达病变部位之前被溶解、冲刷损失在血液中,生物利用度较低,药物释放靶向性差。
[0007]已公开专利申请案号:101211404,提供一种释药套管,主要包含一弹性内层、一弹性外层,与至少一种药物,这些药物包入于该弹性内层与该弹性外层之间;在使用过程中,当治疗剂为奈米粒子时,将球囊导管的导引线进一步更换为光线,近红外光可透过该光线照射奈米粒子使其发热升温,杀死癌细胞。
[0008]然而现有公开技术,仍然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1)近红外光使用过程中操作复
杂,费时费力;(2)近红外光利用效率低、能量损耗高、光照时间长;(3)使用范围狭窄。
[0009]根据以上背景,本专利技术通过硫源与铜源制备不同粒径的硫化铜纳米颗粒(CuS NPs),将TRPV1抗体的氨基与(CuSNPs)表面的羧基偶联形成酰胺,得到CuS

TRPV1,并且在CuS

TRPV1 表面修饰聚多巴胺层(PDA),利用PDA的非共价键自聚在聚多巴胺层表面负载药物,制备一种可实现近红外光热治疗的载药硫化铜纳米粒子,在球囊介入过程中,表面的抗凝药物抑制血小板集合,再通过球囊内近红外光刺激,促进硫化铜纳米颗粒离子共振,释放至靶血管病变处,减少泡沫细胞的生成,同时促进靶病变胶原沉积,在血管壁固化,形成内源性自体血管支架;同时硫化铜纳米粒子降解过程中缓释铜离子,既可促进血管的再生,又能发挥抗菌效应,有效降低手术感染细菌的几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传统药物球囊导管和药物洗脱支架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形成内源性血管支架的药物球囊导管装置,操作简单,省时省力,近红外光的利用率高,能量损耗少,光照时间短。
[001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可溶性硫源与铜源制备不同粒径的硫化铜纳米颗粒(CuS NPs),将TRPV1抗体的氨基与(CuSNPs)表面的羧基偶联形成酰胺,得到CuS

TRPV1,并且在CuS

TRPV1表面修饰聚多巴胺层(PDA),利用PDA的非共价键自聚在聚多巴胺层表面负载药物,制备一种可实现近红外光热治疗的载药硫化铜纳米粒子,将上述药物硫化铜纳米粒子分散到水溶性分散剂中形成载药涂层材料;使用超声喷涂法将载药涂层材料喷涂到球囊表面,将球囊真空干燥,即得到含有不同粒径药物的药物洗脱球囊导管。
[0012]优选的,TRPV1抗体:分子量100KDa,厂家:ABclonal。
[0013]优选的,所述的可溶性硫的来源是指硫脲、硫化钠及其水合物、硫化钾及其水合物、硫化铵及其水合物、硫代乙酰胺、硫代乙醇酸或十二硫醇中的一种或几种;可溶性铜的来源是指硝酸铜及其水合物、氯化铜及其水合物、碘酸铜及其水合物、硫酸铜及其水合物、醋酸铜及其水合物或氟化铜及其水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4]优选的,近红外光源附着在球囊内管表面。
[0015]优选的,外层带有抗凝药物的聚多巴胺修饰的CuS TRPV1纳米粒子涂在刻痕表面或微针表面。
[0016]优选的,所述抗凝药物为肝素类药物、香豆素类,其中肝素的分子量为1700

30000KD。
[0017]优选的,所述选择700

1100nm的近红外光作为光源,光源数量1

10个,光源是球状或圆柱状。
[0018]优选的,所述球囊直径1

14mm,长度5

350mm。
[0019]优选的,所述球囊导管是单腔管或双腔管或三腔管或四腔管,球囊内管是单腔管或三腔管。
[0020]优选的,所述球囊导管是单腔管时,球囊内管是单腔管或三腔管;球囊导管及球囊内管都是单腔管时,电源线用胶或是线固定在球囊内管;所述球囊导管是双腔管时,球囊内管是单腔管或三腔管;所述球囊导管是三腔管时,球囊内管是单腔管或三腔管;所述球囊导管是四腔管时,球囊内管是单腔管或三腔管。
[0021]优选的,所述球囊是刻痕表面或微针表面。
[0022]优选的,所述电源线的一端直接与电源开关相连接,或是与电源插口相连接,所述电源线直径0.1mm

0.5mm。
[0023]优选的,所述球囊导管装置是快速交换型或整体交换型。
[0024]在球囊介入治疗把病变位置时,通过球囊内部近红外光刺激,促进硫化铜纳米颗粒离子共振,释放至靶血管病变处,减少泡沫细胞的生成,同时促进靶病变胶原沉积,形成内源性自体血管支架;同时硫化铜纳米粒子释放的铜离子,既可促进血管的再生,又能发挥抗菌效应,有效降低手术感染细菌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形成内源性血管支架的药物球囊导管装置,包括球囊导管、球囊内管、外层带有抗凝药物的聚多巴胺修饰的CuS TRPV1纳米粒子、近红外光源、电源线、管座;球囊是刻痕表面或微针表面;近红外光源附着在球囊内管表面;外层带有抗凝药物的聚多巴胺修饰的CuS TRPV1纳米粒子涂在刻痕表面或微针表面;选择700

1100nm的近红外光为光源,光源数量1

10个,光源是球状或圆柱状;球囊直径1

14mm,长度5

350mm;其中,外层带有抗凝药物的聚多巴胺修饰的CuS TRPV1纳米粒子是:可溶性硫源与铜源制备不同粒径的CuS纳米颗粒,将TRPV1抗体的氨基与CuS纳米颗粒表面的羧基偶联形成酰胺,得到CuS

TRPV1,并且在CuS

TRPV1表面修饰聚多巴胺层,最后将抗凝药物包裹在聚多巴胺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形成内源性血管支架的药物球囊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凝药物为肝素类药物或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军周广泰初同超周超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瑞安泰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