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维隔震/振厚橡胶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64360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44
一种三维隔震/振厚橡胶支座,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叠层厚橡胶支座、橡胶隔震支座、上扣件和下扣件,叠层厚橡胶支座的底部与橡胶隔震支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叠层厚橡胶支座包括第一盖板、叠层厚橡胶层和第一底板,第一盖板和第一底板通过叠层厚橡胶层建立连接,第一盖板底部固定安装在上扣件,上扣件设置在叠层厚橡胶层的外侧,橡胶隔震支座顶部固定安装有下扣件,上扣件的下侧与下扣件的上侧建立滑动卡装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研发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橡胶隔震支座对竖向振动控制能力较差,同时现有竖向隔振装置构造复杂,可靠性较差,难以实际应用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既有水平橡胶隔震支座的水平隔震能力,也具备叠层厚橡胶支座竖向隔振能力。座竖向隔振能力。座竖向隔振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维隔震/振厚橡胶支座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维隔震/振的厚橡胶支座,属于土木工程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引起建筑物竖向振动逐渐收到广泛关注,自2000年至今,学者们提出了众多的同时考虑隔绝地震作用的建筑物被动竖向隔振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0003](1)一种三维橡胶隔震支座,其包括上部传统橡胶隔震支座与下部厚橡胶支座相叠合,厚橡胶隔震支座放于钢套筒内,然而此设计中未考虑厚橡胶支座竖向抗拉拔,且对于支座内连接构造设计不明确;
[0004](2)一种竖向隔震器与常规水平隔振器组合在一起的三维隔震装置,其中竖向隔振器由主碟簧、辅助碟簧以及粘弹性阻尼器组合而成,相比其他方案该方案相对较为复杂,且竖向振动引起位移相对较小,粘弹性阻尼器作用有限;
[0005](3)一种由多个三维隔震单元并联组合而成的三维隔震支座,隔震单元中段为倾斜柱形弹性体,通过将竖向变形转化为倾斜柱形弹性体斜向位移和扭转位移的方式达到竖向隔振的目的,该装置设计新颖,但装配较为复杂,加工精度要求较高;
[0006](4)一种由水平限位弹簧、水平滑板支座、铅芯橡胶支座以及其他零件组成的三维隔震支座,该支座水平隔震通过水平滑板支座以及弹簧实现,竖向隔振通过倾斜的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实现,该装置平面尺寸较大,所需柱墩横截面积较大;
[0007](5)一种竖向隔震装置,该支座外观为设有凹槽的下支撑座和位于凹槽内的上支撑板,具有抗扭转变形的能力,但该装置凹槽及上支撑板加工较为复杂,需要较高加工以及安装精度;
[0008](6)一种由厚橡胶支座、水平隔震支座、抗拉拔套筒以及其他零部件组合而成的三维隔震支座,该支座受力以及工作机理清晰,但抗拉拔套筒加工以及安装难度较高。
[0009]因此,亟需提出一种新型的三维隔震/振的厚橡胶支座,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研发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橡胶隔震支座对竖向振动控制能力较差,同时既有竖向隔振装置构造复杂,可靠性较差,难以实际应用的问题,现有三维隔震支座中,早期设计方案总体上为考虑竖向隔震支座的水平限位与抗拉拔限位,之后的设计方案中总体上大多存在装置构造复杂,可靠性较差,难以实际应用等问题,构造简单合理与实用效果之间的兼顾仍是三维隔震装置设计的难点,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专利技术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专利技术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专利技术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专利技术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11]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0012]一种三维隔震/振厚橡胶支座,包括叠层厚橡胶支座、橡胶隔震支座、上扣件和下扣件,叠层厚橡胶支座的底部与橡胶隔震支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叠层厚橡胶支座包括
第一盖板、叠层厚橡胶层和第一底板,第一盖板和第一底板通过叠层厚橡胶层建立连接,第一盖板底部固定安装在上扣件,上扣件设置在叠层厚橡胶层的外侧,橡胶隔震支座顶部固定安装有下扣件,上扣件的下侧与下扣件的上侧建立滑动卡装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上扣件由两个半环形上扣件构成,两侧半环形上扣件紧密贴合形成环形。
[0014]优选的:所述下扣件由两个半环形下扣件构成,两侧半环形下扣件紧密贴合形成环形。
[0015]优选的:所述下扣件通过聚四氟乙烯条与上扣件建立滑动连接。
[0016]优选的:所述半环形上扣件内侧加工有半环形限位滑槽,所述半环形下扣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的上半环形限位滑板、半环形立板和半环形底板,且上半环形限位滑板、半环形立板和半环形底板一体加工成型,半环形底板固定安装在橡胶隔震支座顶部,上半环形限位滑板滑动设置在半环形限位滑槽内。
[0017]优选的:所述橡胶隔震支座为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天然橡胶隔震支座或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
[0018]优选的:所述橡胶隔震支座包括第二盖板、水平橡胶层和第二底板,第二盖板和第二底板通过水平橡胶层建立连接,第二盖板顶部与第一底板固定连接,第二盖板顶部安装有下扣件。
[0019]优选的:所述叠层厚橡胶层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盖板和第一底板整体硫化粘结。
[0020]优选的:所述水平橡胶层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二盖板和第二底板整体硫化粘结。
[0021]优选的:所述叠层厚橡胶支座和橡胶隔震支座为圆形、方形或多边形支座,相应地,上扣件和下扣件为圆环形、方环形或多边环形扣件。
[0022]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3]1.本专利技术将水平隔震与竖向隔振解耦,通过叠层厚橡胶控制竖向振动,通过传统叠层橡胶支座控制水平地震动,同时对降低竖向地震相应也有显著的效果;
[0024]2.本专利技术克服了叠层厚橡胶抗拉拔能力差的问题,同时由于扣件将叠层厚橡胶完全环绕封闭,可以显著增强叠层厚橡胶的抗倾覆能力;
[0025]3.本专利技术在限制叠层厚橡胶支座拉拔受力的同时,也限制了叠层厚橡胶支座的水平运动变形能力,避免了叠层厚橡胶支座水平隔震能力差的问题;
[0026]4.本专利技术通过在上扣件和下扣件的贴合侧壁设置聚四氟乙烯条板,增强了扣件之间的可滑性,增强了装置竖向运动的顺滑程度;
[0027]5.本专利技术和现有三维隔震支座相比,本专利技术所用零件数量较少,加工难度相对简单,结构形式的工艺选择较为灵活;
[0028]6.本专利技术各零件之间主要采用螺栓相连,安装相对方便;
[0029]7.本专利技术相比传统橡胶隔震支座,仅在竖向高度上有所增大,未改变现有的支座安装工艺,更具有实际工程应用能力。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一种三维隔震/振厚橡胶支座的立体图;
[0031]图2是一种三维隔震/振厚橡胶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3是本专利技术叠层厚橡胶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4是本专利技术橡胶隔震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5是本专利技术上扣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6是本专利技术下扣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7是本专利技术半环形上扣件的立体图;
[0037]图8是本专利技术半环形下扣件的立体图;
[0038]图中1

叠层厚橡胶支座,2

橡胶隔震支座,3

上扣件,4

下扣件,11

第一盖板,12

叠层厚橡胶层,13

第一底板,21

第二盖板,22

水平橡胶层,23

第二底板,31

半环形上扣件,41

半环形下扣件,311

半环形限位滑槽,411

上半环形限位滑板,412

半环形立板,413

半环形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为使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维隔震/振厚橡胶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叠层厚橡胶支座(1)、橡胶隔震支座(2)、上扣件(3)和下扣件(4),叠层厚橡胶支座(1)的底部与橡胶隔震支座(2)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叠层厚橡胶支座(1)包括第一盖板(11)、叠层厚橡胶层(12)和第一底板(13),第一盖板(11)和第一底板(13)通过叠层厚橡胶层(12)建立连接,第一盖板(11)底部固定安装有上扣件(3),上扣件(3)设置在叠层厚橡胶层(12)的外侧,橡胶隔震支座(2)顶部固定安装有下扣件(4),上扣件(3)的下侧与下扣件(4)的上侧建立滑动卡装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隔震/振厚橡胶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扣件(3)由两个半环形上扣件(31)构成,两侧半环形上扣件(31)紧密贴合形成环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三维隔震/振厚橡胶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扣件(4)由两个半环形下扣件(41)构成,两侧半环形下扣件(41)紧密贴合形成环形。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三维隔震/振厚橡胶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扣件(4)通过聚四氟乙烯条与上扣件(3)建立滑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三维隔震/振厚橡胶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环形上扣件(31)内侧加工有半环形限位滑槽(311),所述半环形下扣件(41)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的上半环形限位滑板(411)、半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炯邵志鹏张亚军戴君武李晓明柏文王庆培王玉徐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