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交叉轨道自动换向节点、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交叉轨道自动换向节点、方法及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机械化方式实现自动换向的节点结构、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轨道发生交叉时,一般采用如中国专利CN203767506U公开的“一种绝缘型垂直交叉轨道连接装置”,其在交叉轨道的交叉区域的中心设置一小段可双向同行的过渡换向导轨,从而使得行走于两个轨道方向上的小车互不干扰。但是,该方式存在一严重不足,即过渡换向导轨与交叉轨道之间存在空隙,因此小车驶过的时候车轮将与两段轨道发生碰撞,不但影响其使用寿命,且导致小车颠簸,而在铁水包输送、新能源电池组件配送过程中,需要小车保持绝对的平稳。
[0003]为此,有中国专利CN106540452A开发了“一种轨道换向装置”,其将换向导轨设置于旋转形式,并且换向导轨旋转后与交叉轨道对接形成一条完整的轨道,从而保证小车经过时不会发生碰撞,保证了小车运行的稳定性;但是其换向轨道的换向采用旋转动力机构驱动,因此需要配备电气控制系统进行智能化控制才能实现自动换向;但是如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叉轨道自动换向节点,交叉轨道(1)的中间交叉区域(2)内设置有旋转的换向轨道(3),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轨道(1)朝向交叉区域(2)的一端下部凸起设置有限位块(1.4),且限位块(1.4)位于换向轨道(3)的旋转路径上,所述交叉轨道(1)朝向交叉区域(2)的端面设置有弧形对接槽(1.1),所述换向轨道(3)的两端端面均设置有与弧形对接槽(1.1)匹配的弧形对接凸起(3.1);所述弧形对接槽(1.1)的两侧均设置有引导坡面一(1.2),所述弧形对接凸起(3.1)的两侧均设置有引导坡面三(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交叉轨道自动换向节点,其特征在于:交叉轨道(1)和换向轨道(3)均安装于底座(301)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交叉轨道自动换向节点,其特征在于:交叉轨道(1)远离交叉区域(2)的一端的两侧均设置有引导坡面二(1.3)。4.一种交叉轨道自动换向装置,包含有交叉轨道(1),交叉轨道(1)的中间交叉区域(2)内设置有旋转的换向轨道(3),轨道小车通过底部的轨道轮(101)行走于交叉轨道(1)或换向轨道(3)上,其特征在于:轨道轮(101)的前方和后方均设置有引导轮(103),引导轮(103)与交叉轨道(1)或换向轨道(3)的侧面滚动接触,且两个引导轮(103)分别位于轨道轮(101)的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交叉轨道自动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轨道轮(101)通过其轮面上的环形槽骑行于交叉轨道(1)或换向轨道(3)上,所述交叉轨道(1)朝向交叉区域(2)的端面设置有弧形对接槽(1.1),所述换向轨道(3)的两端端面均设置有与弧形对接槽(1.1)匹配的弧形对接凸起(3.1);所述弧形对接槽(1.1)的两侧均设置有引导坡面一(1.2),交叉轨道(1)的另一端的两侧均设置有引导坡面二(1.3);所述弧形对接凸起(3.1)的两侧均设置有引导坡面三(3.2)。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交叉轨道自动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轨道(1)朝向交叉区域(2)的一端下部凸起设置有限位块(1.4),且限位块(1.4)位于换向轨道(3)的旋转路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其忠,祝文君,马银良,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鼎力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