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以及用于车辆的一体压铸式后地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5955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车辆以及用于车辆的一体压铸式后地板,旨在解决或缓解现有的一体压铸式后地板在电泳工序中易出现质量缺陷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车辆的一体压铸式后地板包括主体部分和设置于主体部分的加强筋部分,加强筋部分包括多个加强筋单体,多个加强筋单体中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主体部分朝向车辆的下方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后地板能够有效解决电泳积液问题,进而解决因此导致的表面质量问题,且生产效率高,成本低。成本低。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以及用于车辆的一体压铸式后地板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提供一种车辆以及用于车辆的一体压铸式后地板。

技术介绍

[0002]对于传统的整车设计而言,后地板总成通常由几十个钣金冲压件焊接或螺接而成,零部件众多,相应的模具数量众多,生产工艺链条冗长,累积公差大,影响整车质量,且部分受力较大的部位还需要通过增加料厚和调整材料的方式进行局部加强,整车重量很大。
[0003]作为一种改进,公开号为CN113998009A的专利申请提供了一种汽车及其后地板骨架总成,具体地,该后地板骨架总成包括左纵梁结构、右纵梁结构、前横梁、中横梁、后横梁、中左纵梁结构和中右纵梁结构,前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左纵梁结构的前端和右纵梁结构的前端连接,中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左纵梁结构的中部和右纵梁结构的中部连接,后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左纵梁结构的后端和右纵梁结构的后端连接,中左纵梁结构和中右纵梁结构均连接于前横梁与中横梁之间,中左纵梁结构沿由后向前的方向逐渐向右延伸设置且中左纵梁结构的后端靠近中横梁与左纵梁结构的交汇处设置以使得左纵梁结构与中左纵梁结构共同构成左Y型传力结构,中右纵梁结构沿由后向前的方向逐渐向左延伸设置且中右纵梁结构的后端靠近中横梁与右纵梁结构的交汇处设置以使得右纵梁结构与中右纵梁结构共同构成右Y型传力结构,左纵梁结构上、左纵梁结构与中横梁的交汇处设置有向上延伸且并排设置的第一左加强结构和第二左加强结构,右纵梁结构上、右纵梁结构与中横梁的交汇处设置有向上延伸且并排设置的第一右加强结构和第二右加强结构,第一左加强结构和第二左加强结构均与汽车的左后轮罩总成连接,第一右加强结构和第二右加强结构均与汽车的右后轮罩总成连接。
[0004]可以看出,上述专利文献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一体压铸的方式实现了多个分体钣金件的整合,大大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简化了生产工艺、提升了装配效率,但是该结构的后地板骨架总成依然存在问题,该铸件在后续的电泳工序中存在清洗液不易排出的问题,进而影响铸件表面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旨在解决或至少缓解上述技术问题,即至少解决或缓解现有的一体压铸式后地板在电泳工序中易出现质量缺陷的问题。
[0006]在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一体压铸式后地板,所述后地板包括主体部分和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分的加强筋部分,所述加强筋部分包括多个加强筋单体,所述多个加强筋单体中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分朝向所述车辆的下方的一侧。
[0007]本技术提供的用于车辆的一体压铸式后地板,通过将至少一部分加强筋单体
设置于主体部分朝向车辆的下方的一侧,在保证后地板强度性能不降低的同时,可以避免在电泳过程中因加强筋的阻碍而出现的兜液问题,进而有效解决现有的一体压铸式后地板在电泳工序中易因电泳积液而导致的表面质量问题。此外,与传统的通过将“U”形钣金连接盖板后形成的横截面封闭的骨架式结构相比,由于本技术中的一体压铸式后地板不需要额外开设漏液孔,也不需要为封堵漏液孔而设置专门的封堵构件,整车密封性更好,对胎噪、路噪的隔音性也更好。再者,由于加强筋单体设置于主体部分朝向车辆的下方的一侧,可以通过调整加强筋单体的高低、薄厚、数量等,实现对后地板局部结构强度的调整,进而提升试模、生产阶段的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0008]对于上述的用于车辆的一体压铸式后地板,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部分包括左纵梁、右纵梁、中横梁和后横梁,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分朝向所述车辆的下方的一侧的所述加强筋单体至少设置于所述中横梁上。
[0009]通过这样设置,对于面积较大的中横梁而言,不仅能够增强其结构强度,而且对于中横梁而言,因其具有较大的面积,因而更容易发生电泳积液的问题,而本技术的方案能够很好地解决该问题。
[0010]对于上述的用于车辆的一体压铸式后地板,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分朝向所述车辆的下方的一侧的所述加强筋单体中的至少一部分自所述主体部分的表面向下延伸。
[0011]通过这样设置,可以在保证不积存清洗液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后地板的加工难度。
[0012]可以理解的是,对于非平面的主体部分,加强筋单体也可以设置成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
[0013]对于上述的用于车辆的一体压铸式后地板,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在彼此相对的位置处分别向上延伸形成有减震器安装部位。
[0014]通过将减震器安装部位与左纵梁和右纵梁一体成型,与单独设置减震器安装座的方案相比,不仅简化了后地板整体的结构,而且有利于将减震器施加至减震器安装部位的作用力均匀地分散开,提升减震器安装部位的支撑能力。
[0015]需要说明的是,该减震器安装部位用于安装后减震器。
[0016]对于上述的用于车辆的一体压铸式后地板,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减震器安装部位包括形成在所述左纵梁的左减震器安装部位,所述左减震器安装部位靠近所述左纵梁的一侧的纵向尺寸大于其远离所述左纵梁的一侧的纵向尺寸;并且/或者
[0017]所述减震器安装部位包括形成在所述右纵梁的右减震器安装部位,所述右减震器安装部位靠近所述右纵梁的一侧的纵向尺寸大于其远离所述右纵梁的一侧的纵向尺寸。
[0018]与传统的倒T字形结构的减震器安装座相比,本技术中通过将左减震器安装部位和右减震器安装部位靠下的部分设置成其纵向尺寸大于左减震器安装部位和右减震器安装部位靠上的部分的纵向尺寸,即将减震器安装部位设置成近似呈三角形的结构,不仅能够提升支撑稳定性,而且有助于将减震器安装部位的受力通过对应的纵梁进行均匀分散,达到更好的减震效果,从而提升整车扭转性能和乘坐舒适性。
[0019]对于上述的用于车辆的一体压铸式后地板,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减震器安装部位具有多个减震器安装点,所述多个减震器安装点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成其与所述
后横梁之间的水平距离大于所述中横梁的后边线与所述后横梁之间的水平距离。
[0020]通过这样设置,使得中横梁中的至少一部分与左减震器安装点、右减震器安装点能够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在白车身装配完成的状态下,车身、减震器安装点和中横梁能够在竖直平面内构成闭合的环状结构,进而有利于提升整车的结构强度,对整车弯曲、扭转性能也能带来一定程度的提升。
[0021]对于上述的用于车辆的一体压铸式后地板,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左纵梁、所述右纵梁和所述中横梁连接构造有豁口。
[0022]与传统的利用前横梁将后地板的前端进行封闭的结构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后地板在其前端构造有较大的开口结构,这样一来,可以将浇铸过程中的浇注口设置在该豁口的区域内或靠近该豁口的区域内,保证浇注过程中铝液是沿车前向车后的方向流动,并且增大了注入铝液时的流道面积,提升铝液注入效率,而且由此获得的铸件的质量更好、性能更优,与传统的前端封闭的方案相比,铸件的性能可提升8%

15%左右。
[0023]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一体压铸式后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地板包括主体部分和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分的加强筋部分,所述加强筋部分包括多个加强筋单体,所述多个加强筋单体中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分朝向所述车辆的下方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一体压铸式后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分包括左纵梁、右纵梁、中横梁和后横梁,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分朝向所述车辆的下方的一侧的所述加强筋单体至少设置于所述中横梁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一体压铸式后地板,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分朝向所述车辆的下方的一侧的所述加强筋单体中的至少一部分自所述主体部分的表面向下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一体压铸式后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在彼此相对的位置处分别向上延伸形成有减震器安装部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一体压铸式后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安装部位包括形成在所述左纵梁的左减震器安装部位,所述左减震器安装部位靠近所述左纵梁的一侧的纵向尺寸大于其远离所述左纵梁的一侧的纵向尺寸;并且/或者所述减震器安装部位包括形成在所述右纵梁的右减震器安装部位,所述右减震器安装部位靠近所述右纵梁的一侧的纵向尺寸大于其远离所述右纵梁的一侧的纵向尺寸。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一体压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祁腾龙程铭申学开胡宪兵康雪云刘华初荣豹隋永乐曾亚平姜楠刘菁
申请(专利权)人: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