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螺柱自动上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5577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螺柱自动上料结构,涉及车载螺柱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车载螺柱自动上料结构,包括浸油装置,浸油装置外侧连接设置有入料装置,浸油装置的出料口内部设置有行止装置,且行止装置有两组,行止装置外部设置有上料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车载螺柱的手动定点上料效率低下和费时费力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电磁吸附器转动进入滑膛内部,同时旋臂与旋槽贴合转动,带动弧形板、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旋转,从而推开卡位器,使得螺柱柱体脱离滑轨底板进入托盘,当电磁吸附器再次进入滑膛内部时,吸附柱帽并带离螺柱柱体定点投放,从而完成车载螺柱的自动上料过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和生产成本。和生产成本。和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螺柱自动上料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车载螺柱
,具体为一种车载螺柱自动上料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车载螺柱是指具有螺纹的圆柱形紧固件。广泛应用于电力、化工、炼油、阀门、铁路、桥梁、钢构、汽摩配件、机械、锅炉钢结构、吊塔、大跨度钢结构和大型建筑等。
[0003]现如今的的问题,传统生产线上,车载螺柱的定点上料基本都是靠工作人员手动完成,效率低下,费时费力,存在操作失误导致螺柱接触地面的隐患,现有技术下也不便于对螺柱浸润润滑油,在上料过程容易磨损连接螺纹,从而造成很多残次品,加大生产成本以及劳动成本。
[0004]针对上述问题,为此,提出一种车载螺柱自动上料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螺柱自动上料结构,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传统生产线上,车载螺柱的定点上料基本都是靠工作人员手动完成,效率低下,费时费力,存在操作失误导致螺柱接触地面的隐患,现有技术下也不便于对螺柱浸润润滑油,在上料过程容易磨损连接螺纹,从而造成很多残次品,加大生产成本以及劳动成本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载螺柱自动上料结构,包括浸油装置,浸油装置外侧连接设置有入料装置,浸油装置的外表面开设有入料口和出料口,出料口内部设置有行止装置,且行止装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的行止装置外部设置有上料装置,一组所述的行止装置底部设置有滑轨底板;
[0007]所述上料装置包括驱动轴,驱动轴下端连接设置有电磁吸附器和旋臂,且电磁吸附器和旋臂均设置有三组,且三组所述的电磁吸附器和旋臂之间通过驱动轴连接,弧形板内部开设有滑膛,弧形板外侧开设有旋槽,且旋臂外侧和旋槽相匹配,弧形板下端通过轴连接设置有第一转板,第一转板下端通过轴连接设置有第二转板,第二转板内部开设有限位槽,且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为相同构造制成的构件,第二转板下端通过轴连接设置有托盘。
[0008]优选的,所述入料装置包括入料传送带,入料传送带贯穿入料口且部分位置处于浸油装置内部,入料传送带上表面开设有防滑孔,且防滑孔有多组,入料传送带上端外侧设置有防撞框,且防撞框有两组,两组所述的防撞框内部放置有螺柱柱体,螺柱柱体底部嵌合在防滑孔内部,螺柱柱体上端固定设置有柱帽,且柱帽在两组所述的防撞框上方。
[0009]优选的,所述浸油装置顶部设置有传动盒,传动盒内部设置有驱动轮,且驱动轮设置有两组,一组所述的驱动轮下端通过驱动轴与电磁吸附器、旋臂相连接,另一组所述的驱动轮下端通过轴连接设置有传动轮,且两组所述的驱动轮外部连接设置有传动传送带。
[0010]优选的,所述传动轮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的传动轮外侧连接设置有推进传送带,推进传送带外表面设置有推进板,且推进板有多组。
[0011]优选的,所述浸油装置包括设置在其内部下端的基座,基座下端设置有紧固板,且
紧固板与托盘相连接,基座内部设置有烘干器,且烘干器位置与出料口相接近,基座内部开设有油槽。
[0012]优选的,所述油槽包括设置在底部的槽底,槽底上部设置有润滑油,油槽内部设置有槽坡,且槽坡底部与槽底相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行止装置包括左滑轨和右滑轨,且左滑轨和右滑轨均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的左滑轨和右滑轨均贯穿入料口进入浸油装置内部,其中一组所述的左滑轨和右滑轨底部与滑轨底板相连接,且下端延伸至第二转板与托盘之间的位置,另一组所述的左滑轨和右滑轨下端延伸至弧形板与第一转板之间的位置。
[0014]优选的,所述行止装置包括卡位器,卡位器包括设置在左滑轨下端的挡板,挡板一端连接设置有弹簧,挡板上表面开设有滑槽,滑槽上部滑动设置有卡块,且卡块一端与弹簧连接。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6]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车载螺柱自动上料结构,启动入料传送带,在防滑孔的限制下,使得螺柱柱体通过入料口进入浸油装置,与此同时,电机驱动驱动轮转动,在传动传送带传动下使得与之轴连的传动轮转动,从而带动推进传送带运行,使得多组的推进板不断向前推进,当螺柱柱体运行至入料传送带终点时,刚好嵌入两组的推进板内部,推进板推动螺柱柱体至槽底,使得螺柱柱体下端浸润润滑油,继续运行,推进板推动螺柱柱体沿槽坡上升离开油槽,之后螺柱柱体继续向前并进入两组的行止装置内部,从而脱离推进板的夹持,并在重力作用下从滑轨底板上方向下滑行,同时柱帽的位置始终处在两组的行止装置上方,且螺柱柱体表面的润滑油在行进过程中逐渐被烘干器烘干,从而润滑和保护车载螺柱,减少螺柱螺纹在上料过程中受到的磨损,从而延长产品使用寿命。
[0017]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车载螺柱自动上料结构,当螺柱柱体自由滑行时,在挡板和弹簧的共同作用下,卡块会沿滑槽滑行抵达右滑轨,从而阻挡向下滑行的螺柱柱体,使得螺柱柱体悬停在滑轨底板上方,由于驱动轮的转动带动驱动轴转动,使得电磁吸附器转动进入滑膛内部,同时旋臂旋转并与旋槽相贴合,即弧形板在电磁吸附器和旋臂的共同作用下,带动弧形板及其下端轴连的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不停旋转,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旋转经过两组的行止装置并推动卡块远离右滑轨,螺柱柱体下端进入限位槽,柱帽随即进入弧形板与第一转板之间的位置,使得螺柱柱体脱离滑轨底板进入托盘,从而跟随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转动,当电磁吸附器再次进入滑膛内部时,电磁吸附器吸附下方的柱帽使得螺柱柱体离开托盘,从而带动螺柱柱体转动至指定位置定点投放,从而完成车载螺柱的自动上料过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和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入料装置和浸油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传动盒和基座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油槽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的浸油装置俯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的上料装置拆分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技术的行止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技术的卡位器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浸油装置;11、入料口;12、出料口;13、传动盒;131、驱动轮;132、传动传送带;14、紧固板;15、传动轮;16、推进传送带;17、推进板;18、基座;181、烘干器;19、油槽;191、槽坡;192、槽底;2、入料装置;21、入料传送带;22、防撞框;23、防滑孔;24、螺柱柱体;25、柱帽;3、上料装置;31、驱动轴;32、电磁吸附器;33、旋臂;34、弧形板;341、滑膛;342、旋槽;35、第一转板;36、第二转板;361、限位槽;37、托盘;4、行止装置;41、左滑轨;42、右滑轨;43、卡位器;431、挡板;432、弹簧;433、滑槽;434、卡块;5、滑轨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螺柱自动上料结构,包括浸油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油装置(1)外侧连接设置有入料装置(2),浸油装置(1)的外表面开设有入料口(11)和出料口(12),出料口(12)内部设置有行止装置(4),且行止装置(4)有两组,两组所述的行止装置(4)外部设置有上料装置(3),一组所述的行止装置(4)底部设置有滑轨底板(5);所述上料装置(3)包括驱动轴(31),驱动轴(31)下端连接设置有电磁吸附器(32)和旋臂(33),且电磁吸附器(32)和旋臂(33)均设置有三组,且三组所述的电磁吸附器(32)和旋臂(33)之间通过驱动轴(31)连接,弧形板(34)内部开设有滑膛(341),弧形板(34)外侧开设有旋槽(342),且旋臂(33)外侧和旋槽(342)相匹配,弧形板(34)下端通过轴连接设置有第一转板(35),第一转板(35)下端通过轴连接设置有第二转板(36),第二转板(36)内部开设有限位槽(361),且第一转板(35)和第二转板(36)为相同构造制成的构件,第二转板(36)下端通过轴连接设置有托盘(3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螺柱自动上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装置(2)包括入料传送带(21),入料传送带(21)贯穿入料口(11)且部分位置处于浸油装置(1)内部,入料传送带(21)上表面开设有防滑孔(23),且防滑孔(23)有多组,入料传送带(21)上端外侧设置有防撞框(22),且防撞框(22)有两组,两组所述的防撞框(22)内部放置有螺柱柱体(24),螺柱柱体(24)底部嵌合在防滑孔(23)内部,螺柱柱体(24)上端固定设置有柱帽(25),且柱帽(25)在两组所述的防撞框(22)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螺柱自动上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油装置(1)顶部设置有传动盒(13),传动盒(13)内部设置有驱动轮(131),且驱动轮(131)设置有两组,一组所述的驱动轮(131)下端通过驱动轴(31)与电磁吸附器(32)、旋臂(33)相连接,另一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涛毛本丁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羽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