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目标抗体的试剂组合、试剂盒、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95531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33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检测目标抗体的试剂组合、试剂盒、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在本申请中,当待测溶液中含有目标抗体时,采用第一蛋白抗原和第二蛋白抗原与目标抗体形成抗体抗原复合物,通过第一单链DNA、第二单链DNA、第三单链DNA的互补配对产生颈环结构,进而使得供体荧光基团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激发受体荧光基团发射荧光,根据该荧光强度计算出目标抗体的含量。本申请的检测方法简单、背景干扰小、灵敏度高、测量误差小。度高、测量误差小。度高、测量误差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检测目标抗体的试剂组合、试剂盒、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0001]本申请属于化学发光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检测目标抗体的试剂组合、试剂盒、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人的健康状况与血液成分存在一定关系。如果人出现病理状况或者受到感染,那么就会向血液中分泌特定的抗体分子,故可以通过识别血液中是否存在特定的抗体分子来判断血液的成分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检测血液中是否存在目标抗体可以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来检测。该方法将发光基团与目标抗体的特异性抗原相连,以制成检测试剂。当血液样品中不存在目标抗体时,特异性抗原无法与血液中的目标抗体特异性结合,此时,发光基团一般不具有发光活性,不会产生较强的荧光强度。当待测溶液中存在目标抗体时,该目标抗体能够特异性结合检测试剂中的抗原,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此时,发光基团在发光底物的作用下发射较强的荧光。可以采用化学发光检测仪器来获得荧光强度。荧光强度的数值与血液中目标抗体的含量具有对应关系,因此,可以根据荧光强度的数值来计算出血液中目标抗体的浓度。
[0003]然而,上述方法采用单一荧光基团来发射荧光,并根据该单一荧光基团的荧光强度计算目标抗体的含量。由于单一荧光基团在没有目标抗体的存在下也会发射本底荧光,即便有对照试剂的存在,本底荧光也会对荧光强度的真实数值产生影响,从而在测试目标抗体的含量时造成较大的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目标抗体的试剂组合、试剂盒、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能够解决现有的化学发光检测法的单一荧光基团所发射的本底荧光对目标抗体的真实含量进行干扰的技术问题。本文中提到的一些实施例可以来自相同的实施例,也可以来自不同的实施例。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目标抗体的试剂组合。该试剂组合至少包括:第一试剂、第二试剂、第三试剂和第四试剂。
[0006]其中,第一试剂由第一单链DNA和第一蛋白抗原偶联而成。第一单链DNA含有第一DNA序列和第二DNA序列。第一DNA序列和第二DNA序列并非直接相邻,而是相隔2个或5个核苷酸。目标抗体能与第一蛋白抗原的第一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在本申请中,在描述单链DNA时,其连接方式从左到右是从5

端到3

端。
[0007]第二试剂由第二蛋白抗原、第二单链DNA和受体荧光基团依次偶联而成。第二单链DNA具有第三DNA序列和第四DNA序列。第三DNA序列与第四DNA序列直接相连,中间并没有间隔核苷酸。第三DNA序列与第二DNA序列互补。目标抗体能与第二蛋白抗原的第二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第一蛋白抗原(又称第一支架蛋白)与第二蛋白抗原(又称第二支架蛋白)为相同的蛋白质,每个蛋白抗原分子仅由一个抗原表位能够被目标抗体的互补决定区
(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CDR)特异性识别和结合。上述的第一抗原表位与第二抗原表位为相同的抗原表位,故第一蛋白抗原、第二蛋白抗原能够同时被目标抗体结合,此时能够形成稳定的抗体抗原复合物。
[0008]第三试剂由供体荧光基团和第三单链DNA偶联而成。第三单链DNA含有第五DNA序列和第六DNA序列。第五DNA序列和第六DNA序列直接相连,中间并没有间隔核苷酸。第五DNA序列与第四DNA序列互补,第六DNA序列与第一DNA序列互补。通过上述单链DNA分子之间的互补配对,第一单链DNA、第二单链DNA和第三单链DNA能够组装成颈环结构(Stem

loop structure)。颈部的结构为

形,互相配对的区域呈现双螺旋结构。供体荧光基团在能被氧化剂氧化并且在不存在抗氧化剂的条件下发出第一荧光,第一荧光作为激发光在第一单链DNA、第二单链DNA和第三单链DNA相互配对的条件下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效应激发受体荧光基团发出第二荧光,以便根据第二荧光的强度获得目标抗体的含量。如果没有获得第二荧光的强度,那么目标抗体的含量为0,说明此时不存在目标抗体。可以事先获得第二荧光的强度与目标抗体的含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从而在二者之间建立起一一对应的数值关系,因此,就可以将对目标抗体的含量的测量转换为对荧光强度的数值的测量。
[0009]第四试剂包括抗氧化剂。该抗氧化剂能够抑制供体荧光基团被氧化而发出第一荧光。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供体荧光基团为氧化式发光,而并非受到激发光的照射而发荧光,因此,需要在第一试剂、第二试剂和第三试剂形成稳定的结构之前防止供体荧光基团被待测溶液中的氧化性物质氧化而产生背景荧光。背景荧光属于噪音的一种,会对荧光测量的真实值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目标抗体含量的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抗氧化剂与氧化剂不能同时存在于待测样品中,以免氧化剂对供体荧光基团的氧化发光作用被抗氧化剂中和。因此,需要先移除抗氧化剂再加入氧化剂。
[001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供体荧光基团与受体荧光基团之间发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效应。第一单链DNA、第二单链DNA、第三单链DNA在目标抗体存在的条件下互补配对,形成颈环结构,使供体荧光基团与受体荧光基团的间距小于能够发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极限间距,例如,在70埃至99埃的范围内,或者在7nm至10nm的范围内。
[001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供体荧光基团可以为吖啶酯,受体荧光基团可以为量子点。
[001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供体荧光基团的最大发射波长为430nm。
[0013]受体荧光基团的最大吸收波长可以在420nm至520nm的范围内,如可以为470nm。受体荧光基团的最大发射波长可以在595nm至615nm的范围内,如可以为605nm。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量子点为核壳结构量子点,其核层材料选自CdSe、CdS、CdTe、CdSeTe、CdZnS、ZnTe、CdSeS、PbS和PbTe中的一种或多种,其壳层材料选自ZnS、ZnSe、ZnSeS、PbS和PbSeS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量子点的粒径范围可以为3nm至5nm,也可以为4.1nm至4.2nm。
[001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单链DNA的3

末端的糖环通过第一偶联剂与第一蛋白抗原的氨基共价连接。第一单链DNA的5

末端的糖环没有修饰。可选地,第一单链DNA的3

末端的糖环经过NH2C7修饰基团修饰,NH2C7修饰基团通过第一偶联剂与第一蛋白抗原的氨基共价连接。可选地,第一偶联剂为双琥珀酰亚胺辛二酸酯钠盐。
[001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单链DNA的3

末端与受体荧光基团连接。可选地,第二单链DNA的3

末端的糖环经过巯基修饰,受体荧光基团的表面经过氨基修饰,巯基通过第三偶联剂与受体荧光基团的表面的氨基共价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检测目标抗体的试剂组合,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试剂,由第一单链DNA和第一蛋白抗原偶联而成;所述第一单链DNA含有第一DNA序列和第二DNA序列;所述第一蛋白抗原的第一抗原表位能与目标抗体特异性结合;第二试剂,由第二蛋白抗原、第二单链DNA和受体荧光基团依次偶联而成;所述第二单链DNA具有第三DNA序列和第四DNA序列,所述第三DNA序列与所述第二DNA序列互补;所述第二蛋白抗原的第二抗原表位能与所述目标抗体特异性结合;第三试剂,由供体荧光基团和第三单链DNA偶联而成;所述第三单链DNA含有第五DNA序列和第六DNA序列,所述第五DNA序列与所述第四DNA序列互补,所述第六DNA序列与所述第一DNA序列互补;所述供体荧光基团在能被氧化剂氧化的条件下发出第一荧光,所述第一荧光在所述第一单链DNA、所述第二单链DNA和所述第三单链DNA相互配对的条件下激发所述受体荧光基团发出第二荧光,以根据所述第二荧光的强度和荧光强度与抗体含量的一一对应关系获得所述目标抗体的含量;第四试剂,包括:用于抑制所述供体荧光基团被氧化而发出所述第一荧光的抗氧化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测目标抗体的试剂组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抗体存在的条件下,所述第一蛋白抗原、所述第二蛋白抗原与所述目标抗体形成抗体抗原复合物,所述第一单链DNA、所述第二单链DNA、所述第三单链DNA互补配对而形成颈环结构,使所述供体荧光基团与所述受体荧光基团的间距小于能够发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极限间距;和/或所述供体荧光基团为吖啶酯;和/或所述受体荧光基团为量子点;和/或所述第一蛋白抗原与所述第二蛋白抗原相同,所述第一抗原表位与所述第二抗原表位为相同的抗原表位。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检测目标抗体的试剂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点为核壳结构量子点,其核层材料选自CdSe、CdS、CdTe、CdSeTe、CdZnS、ZnTe、CdSeS、PbS和PbTe中的一种或多种,其壳层材料选自ZnS、ZnSe、ZnSeS、PbS和PbSeS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所述量子点的粒径范围为3nm至5nm;和/或所述量子点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70nm,最大发射波长为605nm;和/或所述吖啶酯的最大发射波长为430n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测目标抗体的试剂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链DNA的3

末端的糖环通过第一偶联剂与所述第一蛋白抗原的氨基共价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单链DNA的3

末端与所述受体荧光基团连接,并且其5

末端的糖环通过第二偶联剂与所述第二蛋白抗原的氨基共价连接;和/或所述第三单链DNA的5

末端的糖环与所述供体荧光基团共价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检测目标抗体的试剂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链DNA的3

末端的糖环经过巯基修饰,所述受体荧光基团的表面经过氨基修饰,所述巯基通过第三偶联剂与所述受体荧光基团的表面的氨基共价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偶联剂为双琥珀酰亚胺辛二酸酯钠盐;和/或所述第二偶联剂为双琥珀酰亚胺辛二酸酯钠盐;和/或所述第三偶联剂为4

(N

马来酰亚胺基甲基)环己烷
‑1‑
羧酸琥珀酰亚胺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测目标抗体的试剂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链DNA中,按照从5

端到3

端的顺序,所述第一DNA序列位于所述第二DNA序列的上游;和/或所述第二单链DNA中,按照从5

端到3

端的顺序,所述第三DNA序列位于所述第四DNA序列的上游;和/或所述第三单链DNA中,按照从5

端到3

端的顺序,所述第五DNA序列位于所述第六DNA序列的上游;和/或所述第一单链DNA具有55个核苷酸,所述第一DNA序列覆盖所述第一单链DNA从5

端开始的第3至10个碱基位点,所述第二DNA序列覆盖所述第一单链DNA从5

端开始的第13至19个碱基位点;和/或所述第二单链DNA具有53个核苷酸,所述第三DNA序列覆盖所述第二单链DNA从5

端开始的37至43个碱基位点,所述第四DNA序列覆盖所述第二单链DNA从5

端开始的第44至51个碱基位点;和/或所述第三单链DNA具有22个核苷酸,所述第五DNA序列覆盖所述第三单链DNA从5

端开始的第3至10个碱基位点,所述第六DNA序列覆盖所述第三单链DNA从5

端开始的第11至18个碱基位点。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测目标抗体的试剂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DNA序列从5

端到3

端为GCTGAGTT,所述第六DNA序列从5

端到3

端为AACTCAGC;和/或所述第二DNA序列从5

端到3

端为CAACGAC,所述第三DNA序列从5

端到3

端为GTCGTTG;和/或所述第四DNA序列从5

端到3

端为GCTGAGAT,所述第五DNA序列从5

端到3

端为ATCTCAGC;和/或所述第一单链DNA的全长序列如SEQ ID No...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丹成舜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浦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