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链回转汽配悬挂输送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4365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链回转汽配悬挂输送线,包括两个输送装置、回转装置、存放装置、若干悬挂装置、控制系统;两个输送装置相互配合,输送装置包括两个输送轨道、输送链条、若干输送链轮、若干输送齿轮、输送电机、第一驱动空腔;回转装置与两个输送装置相配合,且与悬挂装置相配合,包括转动板、回转链条、若干回转链轮、若干回转齿轮、两个回转轨道、压力传感器、回转电机、转动电机、支撑座、第二驱动空腔;控制系统与输送装置、回转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回转装置解决了如何使悬挂装置自动回到输送轨道的初始位的技术问题。回到输送轨道的初始位的技术问题。回到输送轨道的初始位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链回转汽配悬挂输送线


[0001]本技术涉及汽配悬挂输送线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链回转汽配悬挂输送线。

技术介绍

[0002]在汽车的零件加工和装配中,往往需要对汽车零件进行输送,以形成生产线。
[0003]现有技术中,汽配悬挂输送线多为单向输送,在输送轨道的初始端将车辆的壳体或零件悬挂到悬挂装置上,然后进行输送,在此过程中进行装配或加工,当输送到输送轨道的末端后,将车辆的壳体或零件卸下,之后需要将悬挂装置从输送轨道上取下,运送到输送线的初始端安装到输送轨道上,浪费人力物力。且对于空间较小的厂房,直线输送路线较短,只能加入较少的加工步骤,十分不便。因此,需要一种双链回转汽配悬挂输送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是如何使悬挂装置自动回到输送轨道的初始位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双链回转汽配悬挂输送线。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双链回转汽配悬挂输送线,包括两个输送装置、回转装置、存放装置、若干悬挂装置、控制系统;两个输送装置相互配合,输送装置包括两个输送轨道、输送链条、若干输送链轮、若干输送齿轮、输送电机、第一驱动空腔;输送轨道为直条状,且水平设置,两个输送轨道相互平行;第一驱动空腔设置于输送轨道内部,且沿输送轨道设置;输送齿轮设置于两个输送轨道之间,其一端转轴贯穿输送轨道和第一驱动空腔,与第一驱动空腔的内壁轴承连接,输送齿轮的转动轴线与输送轨道的轴线垂直,若干输送齿轮沿输送轨道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输送链轮设置于第一驱动空腔内,套设于输送齿轮的转轴上;输送链条设置于第一驱动空腔内,套设于若干输送链轮上;输送电机的转轴与输送链轮连接;悬挂装置设置于两个输送轨道之间,与输送齿轮相配合;回转装置与两个输送装置相配合,且与悬挂装置相配合,包括转动板、回转链条、若干回转链轮、若干回转齿轮、两个回转轨道、压力传感器、回转电机、转动电机、支撑座、第二驱动空腔;支撑座设置于两个输送轨道的一侧,且位于两个输送轨道之间;转动电机为正反转电机,设置于支撑座上部,转动电机的转动轴线竖向设置;转动板横向设置于转动电机上方,与转动电机的转轴固定,且位于输送轨道上方;压力传感器设置于转动板上;两个回转轨道为直条状,设置于转动板下方,通过支撑架与转动板连接,且分别与两个输送轨道相配合;第二驱动空腔设置于回转轨道内部,且沿回转轨道设置;回转齿轮设置于两个回转轨道之间,其一端转轴贯穿回转轨道和第二驱动空腔,与第二驱动空腔的内壁轴承连接,回转齿轮的转动轴线与回转轨道的轴线垂直,若干回转齿轮沿回转轨道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回转链轮设置于第二驱动空腔内,套设于回转齿轮的转轴上;回转链条套设于若干回转链轮上;回转电机的转轴与回转链轮连接;控制系统与输送装置、回转装置连接。悬挂装置与输送齿轮相配合,对悬挂装置进行输送。回转装置与两个输
送装置相配合,且与悬挂装置相配合,使悬挂装置能顺利输送。两个回转轨道分别与两个输送轨道相配合,使悬挂装置顺利输送。
[0007]将汽车零件挂到单个或多个悬挂装置上,然后通过输送电机控制输送链轮转动,使输送齿轮转动,带动悬挂装置向回转装置方向移动。同时通过回转电机控制回转链轮转动,使回转齿轮转动,其中,回转齿轮和输送装置对悬挂装置的输送速率相同。当压力传感器感应到悬挂汽车零件的悬挂装置都移动到回转装置上后,停止回转电机,并控制转动电机转动,使转动板转动,使回转轨道与另一个输送轨道相接,然后启动回转电机,将相应悬挂装置输送到另一个输送轨道上,之后控制转动电机反向转动,使转动板回到原位。当加工工艺完毕后,将汽车零件卸下,然后输送装置将悬挂装置输送到存放装置处,等待使用。若仅用单个悬挂装置对汽车零件进行输送,会使汽车零件产生转动和晃动等情况,一般使用多个悬挂装置对汽车零件进行输送,当多个悬挂装置悬挂着汽车零件通过弯曲的轨道时,由于输送速度相同,多个悬挂装置之间的直线距离和相对角度会发生频繁变化,使其对汽车零件的输送不稳定。设置转动板,使多个悬挂装置之间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使对汽车零件的输送更稳定。在对汽车零件的输送过程中,往往需要对其进行多中加工或装配,若厂房比较小,会使输送路线较短,单次无法进行过多的加工步骤,需要对汽车零件进行多次的上下件,十分费时费力。通过添加另一个输送装置,能够增加输送路线的长度。
[0008]进一步的,悬挂装置包括顶板、传动齿板、悬挂绳、钩子、伸缩气缸;顶板横向设置于两个输送轨道上方;伸缩气缸设置于两个输送轨道之间,处于输送齿轮侧方,伸缩气缸的上部与顶板固定,伸缩气缸的下部处于输送轨道下方;悬挂绳与伸缩气缸的下部伸缩端连接;钩子与悬挂绳的下端连接;传动齿板固定于顶板底部,沿输送轨道方向设置,处于两个输送轨道之间,传动齿板底面上设置有若干条状凸起,与输送齿轮相配合,传动齿板的长度大于相邻两个输送齿轮之间的距离。传动齿板与输送齿轮相配合,带动传动齿板移动,输送齿轮和回转齿轮外形相同。
[0009]输送齿轮转动,带动传动齿板移动,使悬挂装置移动。设置伸缩气缸,用于方便上下件。
[0010]进一步的,悬挂装置包括若干滚轮、若干安装板;若干滚轮设置于输送轨道顶面上,位于顶板下方,且分别位于输送齿轮两侧,滚轮的轴线与输送轨道的轴线方向垂直;若干安装板分别竖向设置于滚轮的两侧,安装板的内侧面通过轴承与滚轮的两端转轴连接,安装板的上部与顶板固定;输送装置包括两个第一限位板、两个第一引导面;两个第一限位板为直板,分别设置于两个输送轨道顶面上,沿输送轨道的轴线方向设置,且位于若干安装板的两侧;两个第一引导面分别设置于两个输送轨道顶面上,沿输送轨道的轴线方向设置,处于若干滚轮外侧,且位于第一限位板的内侧,第一引导面为弧形凹面,下部与滚轮相接,且与输送轨道的顶面相切,上部与第一限位板的内侧面相切。
[0011]滑动产生的摩擦阻力较大,因此使用滚轮降低摩擦力。设置第一限位板,用于防止悬挂装置脱离输送轨道。设置第一引导面,用于防止安装板与第一限位板之间产生摩擦。
[0012]进一步的,悬挂装置包括若干第一滑块、若干第一滑道、若干滑动杆、若干抵接柱、若干第一弹簧;第一滑道竖向设置于安装板内侧面上;第一滑块设置于第一滑道内,第一滑块与滚轮的转轴通过轴承连接;抵接柱设置于第一滑道内,处于第一滑块上方,与第一滑块相配合,抵接柱底面上设置有橡胶层;若干滑动杆竖向设置于第一滑道内,上部与抵接柱底
面固定,下部贯穿第一滑块与第一滑道内部底面固定;第一弹簧套设于抵接柱和若干滑动杆上,下部与滑块连接,第一弹簧为压缩状态;输送齿轮的上部高于输送轨道的顶面。抵接柱与第一滑块相配合,对汽车零件的重量进行支撑。
[0013]对不同外形的汽车零件,需要通过人工对多个悬挂装置进行距离调节。当悬挂装置未悬挂汽车零件时,传动齿板处于输送齿轮上方,与输送齿轮不相接,方便工作人员对悬挂装置的位置进行调节。当悬挂装置悬挂汽车零件时,压缩第一弹簧,使传动齿板与输送齿轮啮合,使抵接柱与第一滑块抵接。
[0014]进一步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链回转汽配悬挂输送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输送装置、回转装置、存放装置、若干悬挂装置、控制系统;两个所述输送装置相互配合,所述输送装置包括两个输送轨道(1)、输送链条(15)、若干输送链轮(14)、若干输送齿轮(12)、输送电机(13)、第一驱动空腔;所述输送轨道(1)为直条状,且水平设置,两个所述输送轨道(1)相互平行;所述第一驱动空腔设置于所述输送轨道(1)内部,且沿所述输送轨道(1)设置;所述输送齿轮(12)设置于两个所述输送轨道(1)之间,其一端转轴贯穿所述输送轨道(1)和所述第一驱动空腔,与所述第一驱动空腔的内壁轴承连接,所述输送齿轮(12)的转动轴线与所述输送轨道(1)的轴线垂直,若干所述输送齿轮(12)沿所述输送轨道(1)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输送链轮(14)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空腔内,套设于所述输送齿轮(12)的转轴上;所述输送链条(15)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空腔内,套设于若干所述输送链轮(14)上;所述输送电机(13)的转轴与所述输送链轮(14)连接;所述悬挂装置设置于两个所述输送轨道(1)之间,与所述输送齿轮(12)相配合;所述回转装置与两个所述输送装置相配合,且与所述悬挂装置相配合,包括转动板(34)、回转链条、若干回转链轮、若干回转齿轮(33)、两个回转轨道(3)、压力传感器、回转电机、转动电机(37)、支撑座、第二驱动空腔;所述支撑座设置于两个所述输送轨道(1)的一侧,且位于两个所述输送轨道(1)之间;所述转动电机(37)为正反转电机,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部,所述转动电机(37)的转动轴线竖向设置;所述转动板(34)横向设置于所述转动电机(37)上方,与所述转动电机(37)的转轴固定,且位于所述输送轨道(1)上方;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转动板(34)上;两个所述回转轨道(3)为直条状,设置于所述转动板(34)下方,通过支撑架与所述转动板(34)连接,且分别与两个所述输送轨道(1)相配合;所述第二驱动空腔设置于所述回转轨道(3)内部,且沿所述回转轨道(3)设置;所述回转齿轮(33)设置于两个所述回转轨道(3)之间,其一端转轴贯穿所述回转轨道(3)和所述第二驱动空腔,与所述第二驱动空腔的内壁轴承连接,所述回转齿轮(33)的转动轴线与所述回转轨道(3)的轴线垂直,若干所述回转齿轮(33)沿所述回转轨道(3)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回转链轮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空腔内,套设于所述回转齿轮(33)的转轴上;所述回转链条套设于若干所述回转链轮上;所述回转电机的转轴与所述回转链轮连接;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输送装置、所述回转装置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链回转汽配悬挂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装置包括顶板(2)、传动齿板(23)、悬挂绳(25)、钩子(26)、伸缩气缸(24);所述顶板(2)横向设置于两个所述输送轨道(1)上方;所述伸缩气缸(24)设置于两个所述输送轨道(1) 之间,处于所述输送齿轮(12)侧方,所述伸缩气缸(24)的上部与所述顶板(2)固定,所述伸缩气缸(24)的下部处于所述输送轨道(1)下方;所述悬挂绳(25)与所述伸缩气缸(24)的下部伸缩端连接;所述钩子(26)与所述悬挂绳(25)的下端连接;所述传动齿板(23)固定于所述顶板(2)底部,沿所述输送轨道(1)方向设置,处于两个所述输送轨道(1)之间,所述传动齿板(23)底面上设置有若干条状凸起,与所述输送齿轮(12)相配合,所述传动齿板(23)的长度大于相邻两个所述输送齿轮(12)之间的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链回转汽配悬挂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装置包括若干滚轮(22)、若干安装板(21);若干所述滚轮(22)设置于所述输送轨道(1)顶面上,位于所述顶板(2)下方,且分别位于所述输送齿轮(12)两侧,所述滚轮(22)的轴线与所述输送轨道(1)的轴线方向垂直;若干所述安装板(21)分别竖向设置于所述滚轮(22)的两侧,所述
安装板(21)的内侧面通过轴承与所述滚轮(22)的两端转轴连接,所述安装板(21)的上部与所述顶板(2)固定;所述输送装置包括两个第一限位板(11)、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卓炜杨旭
申请(专利权)人:佩科自动化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