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道隔流结构以及热流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94193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热流道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流道隔流结构以及热流道系统,流道隔流结构用于安装在热咀的出胶端,流道隔流结构包括:流道转接板,流道转接板内设有转接流道,转接流道与热咀的出胶端连通;至少一个咀尖,咀尖设于流道转接板的侧面,且咀尖的一端与转接流道连通,咀尖的另一端用于与模具型腔连通;至少一个隔流机构,隔流机构设于流道转接板的端部并与流道转接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提供的流道隔流结构用于安装在热咀的出胶端,当热流道系统完成注塑并保压结束后,其转接流道内的注塑压力会减小,隔流机构恢复到原位,也即隔流机构将转接流道和咀尖的连接处关闭,从而达到封住熔融塑胶向前流动的目的,进而有效的避免了延流现象的发生。延流现象的发生。延流现象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道隔流结构以及热流道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热流道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流道隔流结构以及热流道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热流道系统中,塑胶制品在生产过程中,会出现延流现象,出现延流现象的原因有:由于塑料的熔融温度不一样,注塑成型时射嘴温度非常关键,温度过高,容易导致射嘴发生流延,像水一样的流淌,不能成型;制品如果流动性太好,也容易导致流延,产品流延给注塑成型过程带来了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道隔流结构以及热流道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塑胶制品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延流现象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流道隔流结构,用于安装在热咀的出胶端,所述流道隔流结构包括:
[0006]流道转接板,所述流道转接板内设有转接流道,所述转接流道与所述热咀的出胶端连通;
[0007]至少一个咀尖,所述咀尖设于所述流道转接板的侧面,且所述咀尖的一端与所述转接流道连通,所述咀尖的另一端用于与模具型腔连通;
[0008]至少一个隔流机构,所述隔流机构设于所述流道转接板的端部并与所述流道转接板连接,所述隔流机构用于调节所述转接流道与所述咀尖连接处的导通和关闭。
[0009]根据上述所述的流道隔流结构,所述隔流机构包括:
[0010]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空腔;
[0011]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设于所述空腔内;
[0012]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设于所述空腔内,且所述推杆与所述弹性部件连接,所述推杆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转接流道内。
[0013]根据上述所述的流道隔流结构,所述推杆上设有限位凸部,所述限位凸部位于所述空腔内并靠近所述流道转接板一侧设置,所述限位凸部与所述弹性部件连接。
[0014]根据上述所述的流道隔流结构,所述推杆包括第一推杆部和第二推杆部,所述第一推杆部和所述第二推杆部连接,且所述第一推杆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推杆部的外径;
[0015]所述流道转接板靠近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限位腔,所述限位腔与所述转接流道连通,且所述限位腔的内径大于所述转接流道的内径;
[0016]所述第一推杆部的一端设于所述空腔内,所述第一推杆部的另一端设于所述限位腔内,所述第二推杆部设于所述转接流道内,所述第二推杆部用于控制所述转接流道与所述咀尖连接处的导通和关闭。
[0017]根据上述所述的流道隔流结构,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推杆的外部,且所述弹簧与所述限位凸部连接。
[0018]根据上述所述的流道隔流结构,所述隔流机构还包括导套,所述导套套设于所述推杆的外侧,且所述导套与所述壳体的外壁连接。
[0019]根据上述所述的流道隔流结构,所述流道隔流结构包括第一隔流机构和第二隔流机构,所述第一隔流机构和所述第二隔流机构分别设于所述流道转接板的两端。
[0020]根据上述所述的流道隔流结构,所述流道隔流结构包括第一咀尖、第二咀尖、第三咀尖、第四咀尖;
[0021]所述第一咀尖与所述第二咀尖关于所述转接流道对称设置,所述第一隔流机构用于控制所述转接流道与所述第一咀尖和所述第二咀尖连接处的导通和关闭;
[0022]所述第三咀尖与所述第四咀尖关于所述转接流道对称设置,所述第二隔流机构用于控制所述转接流道与所述第三咀尖和所述第四咀尖连接处的导通和关闭。
[0023]根据上述所述的流道隔流结构,所述流道转接板还设有进胶口,所述进胶口与所述转接流道连通,所述热咀的出胶端与所述进胶口螺纹连接。
[0024]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热流道系统,包括上述所述的流道隔流结构,所述热流道系统还包括注塑咀、分流板以及热咀,所述注塑咀与所述分流板连通,所述分流板与所述热咀连通,所述热咀与所述转接流道连通。
[0025]本技术提供的流道隔流结构以及热流道系统的有益效果至少在于:
[0026]本技术提供的流道隔流结构以及热流道系统,流道隔流结构用于安装在热咀的出胶端,当热流道系统完成注塑并保压结束后,其转接流道内的注塑压力会减小,隔流机构恢复到原位,也即隔流机构将转接流道和咀尖的连接处关闭,从而达到封住熔融塑胶向前流动的目的,进而有效的避免了延流现象的发生,且本技术提供的流道隔流结构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热流道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热流道系统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热流道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咀尖处于关闭状态;
[003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热流道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咀尖处于导通状态;
[003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流道转接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3]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34]1000、热流道系统;100、流道隔流结构;110、流道转接板;111、转接流道;112、限位腔;113、进胶口;120、咀尖;120a、第一咀尖;120b、第二咀尖;120c、第三咀尖;120d、第四咀
尖;130、隔流机构;130a、第一隔流机构;130b、第二隔流机构;131、壳体;1311、空腔;132、弹性部件;133、推杆;1331、限位凸部;133a、第一推杆部;133b、第二推杆部;134、导套;200、热咀;300、注塑咀;400、分流板;2000、模具型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6]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位于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7]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流道隔流结构100,用于安装在热咀200的出胶端,所述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道隔流结构,其特征在于,用于安装在热咀的出胶端,所述流道隔流结构包括:流道转接板,所述流道转接板内设有转接流道,所述转接流道与所述热咀的出胶端连通;至少一个咀尖,所述咀尖设于所述流道转接板的侧面,且所述咀尖的一端与所述转接流道连通,所述咀尖的另一端用于与模具型腔连通;至少一个隔流机构,所述隔流机构设于所述流道转接板的端部并与所述流道转接板连接,所述隔流机构用于调节所述转接流道与所述咀尖连接处的导通和关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道隔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流机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空腔;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设于所述空腔内;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设于所述空腔内,且所述推杆与所述弹性部件连接,所述推杆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转接流道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道隔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上设有限位凸部,所述限位凸部位于所述空腔内并靠近所述流道转接板一侧设置,所述限位凸部与所述弹性部件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道隔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包括第一推杆部和第二推杆部,所述第一推杆部和所述第二推杆部连接,且所述第一推杆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推杆部的外径;所述流道转接板靠近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限位腔,所述限位腔与所述转接流道连通,且所述限位腔的内径大于所述转接流道的内径;所述第一推杆部的一端设于所述空腔内,所述第一推杆部的另一端设于所述限位腔内,所述第二推杆部设于所述转接流道内,所述第二推杆部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昇烨吴育忠陈雨俭谢永权康仁植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柳道热流道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