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注射的缓释镇痛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注射的缓释镇痛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术后镇痛是手术麻醉管理的关键。目前,对于下肢手术(如膝关节置换术),多采用神经阻滞镇痛泵镇痛。神经阻滞镇痛作为一种局部给药模式,具有镇痛效果确切、药物副作用少的优点,但神经组织镇痛泵留置技术要求高、局部并发症多、设备昂贵、携带不便等问题,难以满足临床需求;此外,临床剂量的局麻药,单次给药仅维持约6h,维持时间不长,若进一步加大剂量则极易产生中枢和心血管毒性,较难实现安全且较长的阻滞时间。术后切口的局部浸润麻醉也是一种常用的镇痛方法,一般常用0.25%
‑
0.375%罗哌卡因单次切口局部浸润。然而,单次阻滞的切口局部浸润麻醉,虽然起效快,效果确切,然而单次大剂量施加易导致局部甚至全身药物高浓度,易引起全身毒副作用,且单次阻滞的镇痛时长短暂,难以满足术后长时间的镇痛需求。除了针对于术后的镇痛外,部分包括术前给药、精确局部给药等场景下,往往无法通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注射的缓释镇痛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A1、合成载罗哌卡因的电纺丝;A2、合成水凝胶溶液;A3、于水凝胶溶液中加入可乐定和载罗哌卡因的电纺丝,混合获得可注射的缓释镇痛复合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1通过静电纺丝聚已内酯、罗哌卡因混合溶液合成载罗哌卡因的电纺丝。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聚已内酯、罗哌卡因溶解于二氯甲烷中获得聚已内酯、罗哌卡因的混合溶液。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聚已内酯与罗哌卡因的质量比为1∶2~3.5。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步骤:A11、将聚已内酯和罗哌卡因溶解于二氯甲烷中,磁力搅拌获得混合液;A12、将混合液转移至注射器中,于静电场下形成纺丝状射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黑子清,陈素芳,李明强,王海霞,姚伟锋,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