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道组件和集成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3676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烟道组件和集成灶,烟道组件包括:管道,管道用于输送油烟;过滤机构,设于管道内,用于过滤油烟;检测机构,设于管道内,位于过滤机构的下风侧,用于检测过滤后的油烟中的物质信息;控制器,与检测机构连接,用于根据物质信息确定过滤机构的过滤性能。通过设置检测机构和控制器,使过滤机构的过滤性能可被监控,从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所存在的:抽油烟设备存在安全隐患、不利于用户健康的技术问题。康的技术问题。康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烟道组件和集成灶


[0001]本技术涉及厨房用具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烟道组件和集成灶。

技术介绍

[0002]在相关技术中,抽油烟设备中的气味过滤装置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内部的吸收介质容易趋于饱和,从而慢慢失去除味的作用,对在烹饪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没有明显气味,但对身体健康有较大危害的气体也失去吸附作用,以至于抽油烟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受到影响,破坏用户使用体验。
[0003]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能够克服上述技术缺陷的烟道组件,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5]为此,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烟道组件。
[0006]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集成灶。
[0007]有鉴于此,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烟道组件,烟道组件包括:管道,管道用于输送油烟;过滤机构,设于管道内,用于过滤油烟;检测机构,设于管道内,位于过滤机构的下风侧,用于检测过滤后的油烟中的物质信息;控制器,与检测机构连接,用于根据物质信息确定过滤机构的过滤性能。
[0008]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烟道组件,烟道组件用于输送油烟,以将油烟集中排放至预定区域。具体地,烟道组件包括管道、和过滤机构。管道为烟道组件的主体结构,其内部形成有供油烟流动的通道。管道上还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用于连接烟机组件,出风口置于油烟排放的目标区域,具体出风口可以布置在临近地面的位置,以避免排出气流直吹用户。过滤机构设置在通道内,用于过滤流经的油烟中所夹杂的含异味物质、有害物质和污染物,以保证由出风口最终排出的气流的清洁度,降低油烟对室内环境的污染,且保障用户的健康。
[0009]相关技术中,多通过气味过滤装置滤出污染物和有害物,但气味过滤装置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内部的吸收介质容易趋于饱和,从而慢慢失去除味的作用,对在烹饪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没有明显气味,但对身体健康有较大危害的气体也失去吸附作用。目前存在通过气压检测装置判断过滤装置工作状态的技术方案,但过滤装置发生明显堵塞的时间要晚于吸收介质达到饱和的时间,在气压检测装置发出报警前,过滤装置已失去过滤有害物质的能力。以至于用户可能会在无法察觉的情况下吸入有害健康的油烟,导致抽油烟设备存在安全隐患、不利于用户健康的技术问题。
[0010]对此,本申请在烟道组件中设置了检测机构,检测机构设置在管道内,且位于过滤机构的下风侧,油烟先穿过过滤机构,后接触检测机构。检测机构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用于根据检测机构的检测信号判断过滤机构的状态。具体地,检测机构能够对穿过过滤机构
的油烟中的物质信息进行检测,该物质信息包括油烟中所夹杂的物质的种类,以及与物质种类对应的物质含量。控制器能够根据检测机构所检测出的物质信息确定出当前过滤机构的过滤性能,在判断出过滤机构的过滤性能无法满足油烟过滤需求的情况下,控制器即可通过发送报警信息和提示信息提醒用户及时更换过滤机构,以避免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吸入油烟中的有害物质。
[0011]由此可见,本申请通过设置检测机构和控制器,使过滤机构的过滤性能可被监控,从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所存在的:抽油烟设备存在安全隐患、不利于用户健康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提升烟道组件智能化程度,提升烟道组件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障用户健康的技术效果。
[0012]具体地,控制器根据物质信息确定过滤性能的流程如下:第一步,在接收到集成灶启动指令后,基于启动指令控制烟机组件开启,以通过烟机组件抽吸油烟。第二步,控制检测装置对过滤机构所排出的气流进行检测,以得到检测信号。第三步控制器根据检测信号确定出油烟中所夹杂的物质的种类以及对应含量,并判断该物质含量是否位于预设范围内,若判断出物质含量超出预设范围,则生成对应的报警信息或提示信息,以提醒用户及时更换过滤机构,从而实现对过滤机构的实时监控。
[0013]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烟道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检测机构与管道连接,且检测机构与过滤机构的出风侧相对设置。
[0015]在该技术方案中,检测机构固定在管道上,且检测机构与过滤机构的出风侧相对设置,即过滤机构所排出的气流可在不发生偏转的情况下直接接触到检测机构。其中,气流在发生偏转的过程中,部分有害物质可能会附着在管道的内壁上,以至于检测机构所检测出的物质信息与过滤机构所排出的气流的实际情况存在偏差。对此,通过设置与过滤机构的出风侧相对的检测机构,可以消除此部分偏差,避免弯转的管道影响检测机构的测量精度,确保控制器可以及时判断出过滤机构内部的吸收介质趋于饱和。进而实现优化检测机构布局,提升过滤机构监控精度和监控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0016]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管道包括第一安装口,检测机构包括:第一盖板,盖合安装口;传感器,与第一盖板连接,位于管道内。
[0017]在该技术方案中,管道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口,第一安装口连通管道内外。在此基础上,检测机构包括第一盖板和传感器。具体地,第一盖板盖合在第一安装口上,以封堵第一安装口,避免气体由第一安装口和管道之间的缝隙泄漏。传感器设置在第一盖板的盖合面上,在完成第一盖板和管道的连接后,传感器驻停在管道内的预定安装位置上。具体装配过程中,先将传感器由第一安装口插入管道内,其后对准并连接第一盖板和管道即可完成装配。通过设置第一安装口和第一盖板,免去了探入式安装检测机构的复杂操作,有利于降低烟道组件的装配难度,便于将检测机构准确定位在管道上。
[0018]其中,烟道组件还包括第二密封件,第二密封件设置在第一盖板的盖合面和/或第一安装口处,第一过密封用于密封第一盖板和第一安装口之间的缝隙。具体地,在完成第一盖板和管道的连接后,第一盖板压迫第二密封件,形变的第二密封件封堵第一盖板和第一安装口之间的缝隙,以阻止气体泄漏。
[0019]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盖板包括第一通孔,检测机构还包括:线束,穿设于
第一通孔,连接传感器和控制器。
[0020]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盖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在此基础上检测机构还包括线束,线束穿设在第一通孔中,其中线束的第一端与传感器连接,线束的第二端与管道外部的控制器连接,以通过线束将检测信号发送至控制器。该技术方案可以在不改变通道固有结构和不增加装配难度的基础上完成传感器和控制器之间的电连接。
[0021]其中,线束与第一通孔密封连接,具体可以通过注入密封胶密封线束和第一通孔之间的缝隙,以避免气体由第一通孔泄漏。
[0022]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检测机构还包括:罩体,与第一盖板连接,罩设于传感器外侧。
[0023]在该技术方案中,检测机构还包括罩体。具体地,罩体的开口与第一盖板的扣合面连接,以将传感器扣合在罩体内部。其中,罩体不阻挡气流的传递,由过滤机构排出的气体可穿入罩体并接触到传感器。通过设置罩体,一方面可以避免管道内壁上脱落的污染物附着在传感器上,以保证传感器的感测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管道,所述管道用于输送油烟;过滤机构,设于所述管道内,用于过滤所述油烟;检测机构,设于所述管道内,位于所述过滤机构的下风侧,用于检测过滤后的所述油烟中的物质信息;控制器,与所述检测机构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物质信息确定所述过滤机构的过滤性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与所述管道连接,且所述检测机构与所述过滤机构的出风侧相对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烟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包括第一安装口,所述检测机构包括:第一盖板,盖合所述安装口;传感器,与所述第一盖板连接,位于所述管道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烟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包括第一通孔,所述检测机构还包括:线束,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连接所述传感器和所述控制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烟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还包括:罩体,与所述第一盖板连接,罩设于所述传感器外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烟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包括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的范围为:大于等于0.5mm,且小于等于1.5mm。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烟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盖合在所述管道外侧,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太阳王小鹰吴慧民雷国茂莫业辉熊文翰彭志伟郑量蒙剑友杨强强刘小凯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