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道组件和集成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3676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烟道组件和集成灶,烟道组件包括:管道,包括安装口;支撑部,设于管道内;过滤件,能够穿过安装口,且与支撑部抵接,支撑部用于对过滤件限位;盖板,盖合安装口。通过在管道内部设置于过滤件适配的支撑部,使经由安装口插入管道的过滤件可借助支撑部的限位功能直接定位在预定安装位置,免去了定位支架结构。并且,在安装滤芯的过程中,本申请将滤芯插入安装口后盖合盖板即可完成滤芯装配,相较于先将滤芯安装在支架结构上,后将支架结构推入排烟管道,最终密封安装口的安装方式来说,简化了装配流程。简化了装配流程。简化了装配流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烟道组件和集成灶


[0001]本技术涉及厨房用具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烟道组件和集成灶。

技术介绍

[0002]在相关技术中,在排烟管道上设置可拆装过滤装置的情况下,需要为滤芯配套设置较为复杂地拆装支架,以借助支架在排烟管道内固定滤芯。以至于产品存在工艺难度大、生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0003]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能够克服上述技术缺陷的烟道组件,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5]为此,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烟道组件。
[0006]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集成灶。
[0007]有鉴于此,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烟道组件,烟道组件包括:管道,包括安装口;支撑部,设于管道内;过滤件,能够穿过安装口,且与支撑部抵接,支撑部用于对过滤件限位;盖板,盖合安装口。
[0008]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烟道组件,烟道组件用于输送油烟,以将油烟集中排放至预定区域。具体地,烟道组件包括管道、和过滤件。管道为烟道组件的主体结构,其内部形成有供油烟流动的通道。过滤件设置在风道内,用于过滤流经的油烟中所夹杂的含异味物质、有害物质和污染物,以保证由出风口最终排出的气流的清洁度,降低油烟对室内环境的污染,且保障用户的健康。其中,管道上形成有安装口,安装口的尺寸大于过滤件的尺寸,以使过滤件能够穿过安装口,从而在安装口处完成过滤件的拆装。设置可拆装的过滤件可以为用户维护过滤件提供便利条件,例如在过滤件内所附着的污染物较多时,用户可在拆下过滤件后清洗或更换过滤件。
[0009]相关技术中,滤芯的定位精度直接影响过滤件对油烟的过滤性能,因此设置了较为复杂的支架结构来定位排烟管道内的过滤件。其中,复杂的支架结构会增加产品的工艺复杂度,降低生产效率且增大生产成本。并且,该支架结构需插入至排烟管道内部定位滤芯,对支架和排烟管道的装配精度要求较高,导致装配难度增加。以至于产品存在工艺难度大、生产成本高、装配难度大的技术问题。
[0010]对此,本申请所限定的烟道组件还包括支撑部和盖板。支撑部设置在管道内,且支撑部对应管道上的安装口设置,支撑部用于对插入至管道内部的过滤件进行限位,以将过滤件定位在预定安装位置。盖板与管道连接,且盖板盖合安装口,设置盖合安装口的盖板可以密封安装口,避免油烟从安装口区域泄漏。具体地,通过在管道内部设置于过滤件适配的支撑部,使经由安装口插入管道的过滤件可借助支撑部的限位功能直接定位在预定安装位置,免去了定位支架结构。并且,在安装滤芯的过程中,本申请将滤芯插入安装口后盖合盖
板即可完成滤芯装配,相较于先将滤芯安装在支架结构上,后将支架结构推入排烟管道,最终密封安装口的安装方式来说,简化了装配流程。
[0011]由此可见,本申请通过在管道内设置支撑部,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所存在的,工艺难度大、生产成本高、装配难度高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优化烟道组件结构,压缩烟道组件生产成本,提升烟道组件生产效率和装配效率的技术效果。
[0012]其中,过滤件包括能够吸收异味物质的活性炭滤芯。还包括通过产生点磁场,以借助电吸附作用收集异味物质的电吸附滤芯。对此,该技术方案不对过滤件的具体结构形式做硬性限定,满足油烟过滤需求即可。
[0013]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烟道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筋,设于管道的内表面,环绕管道的延伸方向设置;第二支撑筋,设于管道的内表面,环绕管道的延伸方向设置,在管道的延伸方向上与第一支撑筋间隔;过滤件位于第一支撑筋和第二支撑筋之间。
[0015]在该技术方案中,对支撑部的结构进行说明。具体地,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筋和第二支撑筋。第一支撑筋和第二支撑筋均呈环状,且第一支撑筋和第二支撑筋均在管道的内表面上环绕管道的延伸方向设置。并且,在管道的延伸方向上,第一支撑筋和第二支撑筋间隔设置,以在第一支撑筋和第二支撑筋之间形成插接空间,该插接空间与安装口相对。以管道在竖直方向延伸为例,安装过滤件时,将过滤件由安装口推入插接空间,直至过滤件的前端与管道的内壁抵接。完成过滤件的插接步骤后,过滤件的下表面抵接在第一支撑筋上,过滤件的上表面抵接在第二支撑筋上,从而通过第一支撑筋和第二支撑件阻止过滤件向下或向上运动。
[0016]由此可见,通过设置第一支撑筋和第二支撑筋,可以在管道内部气流流向或与气流流向相反的方向上对过滤件进行限位。以避免过滤件在气流的推力作用下发生错位甚至脱落的情况。进而提升支撑部对过滤件的定位可靠性,实现提升过滤件工作稳定性,提升油烟过滤可靠性的技术效果。同时,第一支撑筋和第二支撑筋的结构复杂度较低,设置第一支撑筋和第二支撑筋定位过滤件有利于降低烟道组件的工艺复杂度,从而实现压缩烟道组件生产成本的技术效果。
[0017]其中,第一支撑筋、第二支撑筋和管道为一体式结构,具体可通过注塑成型工艺一体成型第一支撑筋、第二支撑筋和管道。设置一体式的第一支撑筋、第二支撑筋和管道一方面有助于提升结构强度,降低第一支撑筋和第二支撑筋弯折甚至断裂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可以免去安装第一支撑筋和第二支撑筋的结构和步骤,从而降低装配难度。再一方面,第一支撑筋和管道间不存在结构缝隙,且第二支撑筋与管道之间同样不存在结构缝隙,可以避免部分油烟由结构缝隙跨过过滤件,从而提升过滤可靠性。
[0018]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支撑部还包括:第三支撑筋,设于管道的内表面,与过滤件的周侧面抵接。
[0019]在该技术方案中,支撑部还包括第三支撑筋,第三支撑筋设置在管道的内表面上,且位于第一支撑筋和第二支撑筋之间。以管道在竖直方向为例,第一支撑筋临近安装口的下边沿,第二支撑筋临近安装口的上边沿,第三支撑筋临近安装口左右两侧的边沿。在将过滤件插入插接空间后,第三支撑筋的端部与过滤件的周侧面抵接,以在过滤件的左右两侧阻挡过滤件。
[0020]由此可见,通过设置第三支撑筋,使第三支撑筋、管道内表面和盖板可以在垂直于管道延伸方向平面方向上共同定位过滤件,以阻止过滤件在垂直于管道延伸方向的方向上发生错位。并且,配合前述技术方案中的第一支撑筋和第二支撑筋,可以实现过滤件的全方位定位,以将过滤件精准定位在预定安装位置上。进而实现优化支撑部结构,提升过滤件定位精度,提高过滤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0021]其中,第三支撑筋和管道为一体式结构,具体可通过注塑成型工艺一体成型第三支撑筋和管道。设置一体式的第三支撑筋和管道一方面有助于提升结构强度,第三支撑筋弯折甚至断裂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可以免去安装第三支撑筋的结构和步骤,从而降低装配难度。再一方面,第三支撑筋与管道之间不存在结构缝隙,可以避免部分油烟由结构缝隙跨过过滤件,从而提升过滤可靠性。
[0022]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管道还包括避让槽,避让槽与安装口连通,且位于过滤件的上方和/或下方。
[0023]在该技术方案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管道,包括安装口;支撑部,设于所述管道内;过滤件,能够穿过所述安装口,且与所述支撑部抵接,所述支撑部用于对所述过滤件限位;盖板,盖合所述安装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筋,设于所述管道的内表面,环绕所述管道的延伸方向设置;第二支撑筋,设于所述管道的内表面,环绕所述管道的延伸方向设置,在所述管道的延伸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支撑筋间隔;所述过滤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筋和所述第二支撑筋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还包括:第三支撑筋,设于所述管道的内表面,与所述过滤件的周侧面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还包括避让槽,所述避让槽与所述安装口连通,且位于所述过滤件的上方和/或下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烟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槽的宽度的范围为:大于等于20mm,且小于等于80mm;所述避让槽的高度的范围为:大于等于5mm,且小于等于30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和所述管道卡接,所述烟道组件还包括:第一螺钉,连接所述盖板和所述管道。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道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握持部,设于所述盖板背离所述管道的面上。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道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扩散部,设于所述管道内,位于所述过滤件的上风侧,用于扩散流向所述过滤件的气流。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包括:第一壳体,所述安装口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在所述管道的厚度方向上扣合连接。10.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志伟吴慧民刘小凯江太阳蒙剑友熊文翰莫业辉杨强强雷国茂郑量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