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器和油烟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3675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分离器和油烟处理设备,其中,分离器,用于油烟处理设备,包括:支架,支架设有出口;分离主体,设于支架上,分离主体位于出口的周侧,分离主体设有过滤孔,支架和分离主体之间合围出凹槽结构,且过滤孔连通凹槽结构;分离主体的至少一部分为导流主体,沿出口至凹槽结构的底壁,导流主体至凹槽结构的中部的距离逐渐减小。增大了分离器与第一盒体之间形成的分流流道的体积,因此可以大幅降低分流流道的进气阻力,提升电机相同转速下的风量,使得相同时间下吸入的油烟更多,进而提升油脂分离效率。而提升油脂分离效率。而提升油脂分离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离器和油烟处理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油烟处理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分离器和一种油烟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烟灶一体机包括油烟分离器,油烟分离器的阻力较大,增大了进风口的阻力,进而降低了风道的风量,影响吸油烟的效果。且油烟分离器对所吸入的油烟的油脂过滤效率较低,导致油烟排出烟管外部时仍带有较多的油脂,会造成对周围空气和使用环境的污染,影响了产品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分离器。
[0005]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油烟处理设备。
[0006]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分离器,用于油烟处理设备,包括:支架,支架设有出口;分离主体,设于支架上,分离主体位于出口的周侧,分离主体设有过滤孔,支架和分离主体之间合围出凹槽结构,且过滤孔连通凹槽结构;分离主体的至少一部分为导流主体,沿出口至凹槽结构的底壁,导流主体至凹槽结构的中部的距离逐渐减小。
[000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分离器包括支架和分离主体,分离主体设于支架,支架作为分离主体的安装载体,具有支撑和固定分离主体的作用。分离主体位于出口的周侧,且支架和分离主体之间合围出凹槽结构,且过滤孔连通凹槽结构。也即,支架的出口为凹槽结构的槽口,支架形成凹槽结构的底壁,分离主体形成凹槽结构的侧壁。
[0008]分离器置于油烟处理设备的第一盒体内,第一盒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分离器位于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第一盒体的内表面和分离器的外表面之间合围出分流流道,过滤孔连通分流流道和凹槽结构。油烟通过进风口进入第一盒体,并流向分流流道,由于分离器形成分流流道的一部分壁面,故而,当油烟经过分离器时,油烟内含有的油脂颗粒和水蒸气会粘附在分离器的过滤孔上,达到分离油脂和油烟的效果。当分离器上粘附的油脂增多时,油脂和冷凝水会沿着分离器的表面流到第一盒体内,因此,油脂可以收集在第一盒体内。另外,分离器的过滤孔连通分流流道和凹槽结构,经过分离后的油烟会通过过滤孔流向凹槽结构,而后由凹槽结构流向出口,以排出分离器。
[0009]分离主体的至少一部分为导流主体,沿出口至凹槽结构的底壁,导流主体至凹槽结构的中部的距离逐渐减小。也即,沿出口至凹槽结构的底壁,分离主体与第一盒体的侧壁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也即,增大了分离器与第一盒体之间形成的分流流道的体积,因此可以大幅降低分流流道的进气阻力,提升电机相同转速下的风量,使得相同时间下吸入的油烟更多,进而提升油脂分离效率。
[0010]另外,该结构设置增大了分离主体的体积,能够增加油烟中的油脂与分离主体相
碰撞的几率,可提升分离主体捕捉油脂的几率,因此可以提升油脂分离效率。
[0011]具体地,分离主体与支架可拆装连接,即,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分离主体与支架的拆装及决定分离主体相对于支架的安装位置,进而可适用不同型号油烟处理设备的使用需求,产品的适应性强,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且清洗分离主体时,可将分离主体由支架上取下,便于清洗,可操作性强。
[0012]根据本技术上述的分离器,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导流主体包括:两个第一导流壁,两个第一导流壁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第一导流壁设有过滤孔。
[0014]在该技术方案中,导流主体包括两个第一导流壁,两个第一导流壁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沿出口至凹槽结构的底壁,两个第一导流壁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也即,两个第一导流壁倾斜设置,故而,会增大分离器与第一盒体之间形成的分流流道的体积,因此可以大幅降低分流流道的进气阻力,提升油脂分离效率。且该结构设置可以保证气流顺畅地流向分离器两侧的分流流道,使得烟气流动均匀化,防止烟气堆积于分离器的一侧,有利于减小气流流动过程中的风阻,可以有效地提高分离器的工作效率。
[0015]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导流主体还包括:两个第二导流壁,两个第二导流壁沿第二方向间隔布置,第二导流壁设有过滤孔;其中,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
[0016]在该技术方案中,导流主体包括两个第一导流壁和两个第二导流壁,两个第一导流壁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两个第二导流壁沿第二方向间隔布置,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两个第一导流壁和两个第二导流壁上均设有过滤孔。会增大分离器与第一盒体之间形成的分流流道的体积,因此可以大幅降低分流流道的进气阻力,提升油脂分离效率。且该结构设置可以保证气流顺畅地流向分离器四周的分流流道,使得烟气流动均匀化,防止烟气堆积于分离器的一侧,有利于减小气流流动过程中的风阻,可以有效地提高分离器的工作效率。
[0017]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导流壁与凹槽结构的底壁之间形成第一夹角,第一夹角大于等于95
°
,且小于等于150
°

[0018]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支架和分离主体的配合结构,使得第一导流壁与凹槽结构的底壁之间形成第一夹角,第一夹角大于等于95
°
,且小于等于150
°
,该设置可以保证第一导流壁与第一盒体的内表面之间的分流流道的体积,可以大幅降低分流流道的进气阻力,提升电机相同转速下的风量,使得相同时间下吸入的油烟更多,进而提升油脂分离效率。
[0019]若第一夹角小于95
°
,则,无法起到降低进气阻力的作用。若第一夹角大于150
°
,则,分离器的过滤孔的延伸方向与油烟处理设备的进气方向趋向于平行,这时大部分油烟相当于从分离主体垂直的方向进入,油烟中的油脂与分离主体碰撞接触的几率就会大幅降低,会造成油脂分离效率的大幅降低。
[0020]具体地,第一夹角包括:100
°
、110
°
、120
°
、130
°
和140
°
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0021]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二导流壁与凹槽结构的底壁之间形成第二夹角,第二夹角大于等于95
°
,且小于等于150
°

[0022]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支架和分离主体的配合结构,使得第二导流壁与凹槽结构的底壁之间形成第二夹角,第二夹角大于等于95
°
,且小于等于150
°
,该设置可以
保证第二导流壁与第一盒体的内表面之间的分流流道的体积,可以大幅降低分流流道的进气阻力,提升电机相同转速下的风量,使得相同时间下吸入的油烟更多,进而提升油脂分离效率。
[0023]若第二夹角小于95
°
,则,无法起到降低进气阻力的作用。若第二夹角大于150
°
,则,分离器的过滤孔的延伸方向与油烟处理设备的进气方向趋向于平行,这时大部分油烟相当于从分离主体垂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离器,用于油烟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有出口;分离主体,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分离主体位于所述出口的周侧,所述分离主体设有过滤孔,所述支架和所述分离主体之间合围出凹槽结构,且所述过滤孔连通所述凹槽结构;所述分离主体的至少一部分为导流主体,沿所述出口至所述凹槽结构的底壁,所述导流主体至所述凹槽结构的中部的距离逐渐减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主体包括:两个第一导流壁,两个所述第一导流壁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一导流壁设有所述过滤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主体还包括:两个第二导流壁,两个所述第二导流壁沿第二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二导流壁设有所述过滤孔;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壁与所述凹槽结构的底壁之间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大于等于95
°
,且小于等于150
°
;所述第二导流壁与所述凹槽结构的底壁之间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大于等于95
°
,且小于等于150
°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架体,所述第一架体设有所述出口和第一凹部;第二架体,连接于所述第一架体的一侧,所述第二架体设有第二凹部,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二凹部相对设置,并合围出环形槽,所述分离主体设于所述环形槽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二凹部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凹部沿所述出口的周向间隔布置,每个所述第一凹部与一个所述第二凹部合围出一个所述环形槽;所述分离主体包括多个分离片,每个所述环形槽内设有一个所述分离片,所述多个分离片中的至少一个形成所述导流主体。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架体还包括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与所述出口对应设置,所述导流板包括迎风面;沿所述导流板的中部至所述导流板的外边缘,所述迎风面的中部高于所述迎风面的外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慧民雷国茂彭志伟莫业辉刘小凯江太阳熊文翰蒙剑友杨强强郑量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