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3675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成灶,集成灶包括:加热组件,用于承托和加热容器,包括风道;烟机组件,与加热组件连接,且与风道连通,用于通过风道抽取油烟;定位组件,设于烟机组件内;过滤件,与定位组件可拆卸连接,且能够穿过风道,用于对油烟进行过滤。本申请所限定的集成灶可以直接在灶台上方完成过滤件的拆装,免去了拆卸橱柜上的抽屉,以及拆卸排烟管道的繁复操作。进而实现优化集成灶结构布局,降低过滤件维护难度,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成灶


[0001]本技术涉及厨房用具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集成灶。

技术介绍

[0002]在相关技术中,为简化产品结构,多将过滤件安装在橱柜内的排烟管道中,但在需要清洗或更换过滤件时,用户需要拆出橱柜上的抽屉以及拆卸排烟管道才能够完成清洗和更换作业,以至于集成灶存在过滤件拆装难度大,用户维护操作复杂的技术问题。
[0003]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能够克服上述技术缺陷的集成灶,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5]为此,本技术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集成灶。
[0006]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成灶,集成灶包括:加热组件,用于承托和加热容器,包括风道;烟机组件,与加热组件连接,且与风道连通,用于通过风道抽取油烟;定位组件,设于烟机组件内;过滤件,与定位组件可拆卸连接,且能够穿过风道,用于对油烟进行过滤。
[0007]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内循环式的集成灶,该集成灶能够将烹饪所产生的油烟集中抽取至集成灶内部,并在集成灶内部完成油脂过滤、异味过滤后回排至用户所处的室内环境中,以实现油烟的内循环,免去设置复杂的外排风结构。
[0008]集成灶包括加热组件和风机组件。加热组件为集成灶的主体结构,用于定位和支撑集成灶上的其他结构。加热组件顶部能够为用户提供烹饪操作台面,用于盛放食材的容器放置在加热组件上方,以通过加热组件承托和加热容器。从而使在加热组件上烹制出满足用户需求的成品食物。
[0009]加热组件内部形成有风道,风道的第一端与加热组件上方空间连通,在烹制食物的过程中,油烟集中产生在加热组件上方,该风道可供加热组件上方的油烟流入集成灶。风机组件为集成灶的抽吸动力结构,风机组件与加热组件连接,且风机组件内形成有腔体,风道的第二端与腔体连通。风机组件能够通过腔体和风道抽取加热组件上方的油烟。具体地,开启风机后,风机组件将风道内的气体经由腔体抽入至风机内,以在风道区域形成负压环境,在该负压环境作用下,加热组件上方的油烟被压入至风道内,以完成油烟的抽吸,避免油烟扩散至室内环境。
[0010]集成灶还包括过滤件,过滤件用于对被抽入至集成灶内部的油烟进行过滤,以滤出油烟中所包含的杂质以及散发异味的物质。以保证最终回排至室内的气体不会污染室内环境。
[0011]相关技术中,为简化产品结构,多将过滤件安装在橱柜内的排烟管道内,但在需要清洗或更换过滤件时,用户需要拆出橱柜上的抽屉以及拆卸排烟管道才能够完成清洗和更
换作业,以至于集成灶存在过滤件拆装难度大,用户维护操作复杂的技术问题。同时,由于不同厂家所生产的过滤件的尺寸不一致,对应配套的排烟管道的尺寸便存在差异,致使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产品无法形成统一的排烟管道标准。导致用户在安装或更换排烟管道时,仅能购买对应品牌和对应型号的排烟管道,以至于用户维护排烟管道的成本上升,不利于产品的推广。
[0012]对此,本申请设置了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安装在风机组件内,过滤件与定位组件可拆卸连接,且过滤件设置在风机组件内部风轮的上风侧,即过滤件位于风道和风轮之间,由风道进入腔体的油烟需先经过过滤件,后被吸入至风轮内。通过将过滤件设置在腔体内,可以解除过滤件对排烟管道尺寸的限制,使风机可以对接不同型号以及不同厂家生产的排烟管道,以降低用户维护集成灶的成本,且有利于在不同品牌间形成统一的排烟管道标准。同时,将过滤件设置在腔体内能够合理利用腔体内的横向空间,以在不增加集成灶厚度的基础上完成过滤件的内置。由此可见,通过将过滤件布置在腔体中,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所存在的集成灶维护成本高,产品推广性差的技术问题。实现了优化集成灶结构布局,提升集成灶实用性,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0013]同时,将过滤件设置在风机的上风侧,可以避免油烟中所夹杂的杂质被吸入至风机内部,从而降低风机被杂质污染的速率,以延长风机的维护周期和使用寿命。进而提升集成灶工作稳定性,降低集成灶故障率的技术效果。
[0014]其中,设置在腔体内的过滤件与定位组件可拆卸连接,且过滤件的尺寸小于风道的尺寸,以使过滤件能够穿过风道。通过设置可拆卸的过滤件,使用户可以在需要清洗或更换过滤件时,将过滤件由定位组件上拆下,其后安装清洗过的过滤件或新的过滤件,以快速完成过滤件的维护。在此基础上,通过限定过滤件能够穿过风道,使用户可通过风道完成过滤件的拆装。具体地,先拆出风道顶端的格栅,其后将手由风道伸入至腔体,通过操作完成过滤件的拆除后将过滤件由风道取出。同理,安装过程与拆卸过程相反,此处不再赘述。
[0015]由此可见,该技术方案所限定的集成灶可以直接在灶台上方完成过滤件的维护,免去了拆卸橱柜上的抽屉,以及拆卸排烟管道的繁复操作。进而实现优化集成灶结构布局,降低过滤件维护难度,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0016]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集成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烟机组件包括:外壳,与加热组件连接,包括腔体;风道与腔体连通,定位组件设于腔体内,且定位组件与风道相对设置。
[0018]在该技术方案中,对烟机组件的结构进行说明。具体地,烟机组件包括外壳。外壳为风机组件的框架结构,外壳与加热组件连接,且外壳内形成有腔体,风道的第二端与腔体连通。在此基础上,设置在腔体中的定位组件与外壳连接,且定位组件与风道相对设置,即定位组件对准外壳上的进风口。通过将定位组件与风道相对设置,使用户将手伸过风道即可触碰到定位组件,从而降低用户拆装过滤件的操作难度,进而实现降低集成灶维护难度,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0019]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定位组件包括:框架,与外壳连接,框架呈环状,过滤件设于框架内,框架的周侧面与风道相对设置;第一栅板,与框架连接,位于框架的第一开口端,用于阻挡过滤件。
[0020]在该技术方案中,对定位组件的结构进行说明。具体地,定位组件包括框架,框架
呈环状,过滤件嵌设在环状框架的内侧,以在环状框架的径向方向上定位过滤件,避免过滤件错位或脱出。定位组件还包括第一栅板,第一栅板与框架上的第一端口连接,且盖合第一端口,第一栅板能够在保证气流穿过定位组件的基础上阻挡过滤件。具体第一栅板朝向下风侧,框架的第二端口朝向上风侧,从而通过第一栅板阻止过滤件被气流推出框架。在此基础上,框架的周侧面与风道相对设置,该设置方式可以通过框架的周侧面阻挡风道内掉落的杂质,避免杂质直接调入过滤件内堵塞过滤件,从而提升过滤件的可靠性,延长过滤件使用寿命。
[0021]安装过滤件的过程中,将过滤件由框架上的第二端口推入框架内,直至过滤件抵靠在第一栅板上即可完成安装。反之,在需要拆卸过滤件时,通过抓取过滤件将过滤件由第二端口拉出,即可将过滤件由框架内拆出,其后可通过风道取出过滤件。由此可见,该技术方案所提出的结构可以在有效定位过滤件的基础上保护过滤件,同时该结构具备结构复杂度低,加工难度小的优点,有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灶,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组件,用于承托和加热容器,包括风道;烟机组件,与所述加热组件连接,且与所述风道连通,用于通过所述风道抽取油烟;定位组件,设于所述烟机组件内;过滤件,与所述定位组件可拆卸连接,且能够穿过所述风道,用于对所述油烟进行过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机组件包括:外壳,与所述加热组件连接,包括腔体;所述风道与所述腔体连通,所述定位组件设于所述腔体内,且所述定位组件与所述风道相对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框架,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框架呈环状,所述过滤件设于所述框架内,所述框架的周侧面与所述风道相对设置;第一栅板,与所述框架连接,位于所述框架的第一开口端,用于阻挡所述过滤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朝向所述风道的周侧面设有避让口,所述避让口与所述框架的第二开口端相接,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盖板,与所述框架连接,盖合所述避让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与所述框架铰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凸筋,设于所述盖板,在所述盖板盖合所述避让口的情况下,所述凸筋在所述第二开口端阻挡所述过滤件。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慧民彭志伟雷国茂刘小凯莫业辉熊文翰江太阳杨强强张宜帆邓星文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