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去除硫化物的复合型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93460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菌剂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去除硫化物的复合型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复合型微生物菌剂包含从内至外设置的载体、附着层以及封装层;所述附着层附着在所述载体上后再使用封装层将其封装在内部;所述复合型微生物菌剂的整体平均密度大于所用在硫化物所处水域的密度。该去除硫化物的复合型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通过设置载体,能够实现生物菌剂在载体的自身重力作用下被顺利的带入至水域的底部,进而实现从水域底部开始去除硫化物的效果,且采用完全无污染的材料,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去除硫化物的复合型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菌剂
,尤其涉及一种去除硫化物的复合型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是海水养殖大国,在近海养殖区,人们为了提高海水养殖的产量,往往向养殖区投加大量的有机饵料,造成养殖区水体的有机质污染严重。在近海养殖区沉积物

水界面环境中,有机质的有氧降解导致水体中溶解氧大量消耗,造成水体的氧化

还原电位(Eh)降低。在此条件下,沉积物中的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

reducingbacteria,简称SRB)将通过硫酸盐呼吸过程产生大量的硫化物,硫化物在沉积物

水界面大量累积并向上层水体扩散,高浓度硫化物的毒害作用严重威胁着海水中,尤其是底栖的生物,导致养殖区沉积物的“老化”现象,影响海水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
[0003]目前,针对海水养殖区“老化”现象,尤其是硫化物浓度过高的问题,人们多采取物理或化学的方法进行治理,尤其在深水底部处,作为这类菌剂的载体,大多数都是粉末状,质量较轻,用于载体后一方面随着沉淀与水混合后大多数还未达到水域底部就被消耗了,另一方面所采用的载体也容易产生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现有的去除硫化物的复合型微生物菌剂存在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去除硫化物的复合型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去除硫化物的复合型微生物菌剂,所述复合型微生物菌剂包含从内至外设置的载体、附着层以及封装层;所述附着层附着在所述载体上后再使用封装层将其封装在内部;所述复合型微生物菌剂的整体平均密度大于所用在硫化物所处水域的密度。
[0006]优选地,所述载体包括粉类,所述粉类包括但不限于碳粉、淀粉以及面粉中任意一种或多种按任意比例混合而成。
[000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碳粉可采用现有的木炭粉,木炭不仅具有净化水质,而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且成本低,易获取,便于操作。
[0008]优选地,所述载体还包括大于水密度的胶体,所述胶体与所述粉类混合后制成直径在3

10mm的颗粒物。
[000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载体的密度大于被处理水域中的水密度,能够有利于快速沉淀下去。
[0010]优选地,所述附着层包括用于去除硫化物的芽孢杆菌、弧菌、假单胞菌和脱硫弧菌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任意比例组合而成。
[0011]优选地,所述芽孢杆菌、弧菌、假单胞菌和脱硫弧菌与谷物壳类所粉碎成的粉类混合后加入胶体形成粘液后包裹附着在所述载体的外表面处。
[00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谷物壳能够更有菌剂对硫化物的去除效果,同时环保节能。
[0013]优选地,所述封装层包括但不限于甘油,所述甘油包括天然甘油以及合成甘油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任意比例混合而成。
[00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甘油完全无毒,即使被鱼类误食,也不会对该水域的物种造成人为破坏。
[0015]一种去除硫化物的复合型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所述载体制成颗粒状,之后再将带有吸附去除硫化物的附着层胶裹在所述载体外表面处;S2、所述附着层内部的芽孢杆菌、弧菌、假单胞菌和脱硫弧菌经过筛选后与谷物壳类所粉碎成的粉类混合后加入胶体形成粘液后包裹附着在所述载体的外表面处;S3、将甘油涂抹到所述附着层上后,再放到碳粉中滚动裹上碳粉成可手拿的颗粒后使用。
[0016]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的筛选方法为:P1、采集近海养殖区的表层沉积物为接种源制成菌悬液;P2、将上述步骤P1的菌悬液按比例接种到硫化物浓度为600mg/l的一级选择培养基,驯化培养后得到一级培养液;P3、将上述步骤P2的接种用的一级培养液按比例接种到硫化物浓度为800mg/l的二级选择培养基,驯化培养后得到二级培养液;P4、将上述步骤P3的接种用的二级培养液按比例接种到硫化物浓度为1000mg/l的三级选择培养基,驯化培养后得到三级培养液;P5、将上述步骤P4的接种用的三级培养液按比例接种到无机盐培养基,待细菌生长至对数期后即得到用于沉积物中硫化物消除的复合菌剂。
[0017]优选地,所述步骤P2中的一级选择培养基的组成如下:K2HPO4:1 .2g/L,KH2PO4:1 .2g/L,NH4Cl:0 .4g/L,MgCl2:0.2g/L,柠檬酸铁:0.01g/L,NaHCO3:2g/L,Na2S:1.5g/L。
[00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获取更多培养基的制备原料,增加多样性。
[0019]优选地,所述步骤P3以及P4中的二级、三级培养液再选择培养基组成中Na2S浓度分别提升至2.0g/l和2.5g/L,其它不变;之后使用灭菌的陈海水进行配制。
[002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精细化的制作出培养液,方便使用。
[0021]本专利技术中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设置载体,能够实现生物菌剂在载体的自身重力作用下被顺利的带入至水域的底部,进而实现从水域底部开始去除硫化物的效果,且采用完全无污染的材料,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
[0022]2、通过设置附着层,能够将复合微生物菌剂很好的与载体进行连接,方便被载体带入沉淀至水域底部。
[0023]3、通过设置封装层,能够将附着层做好使用前的防护,同时也能防止被水域中鱼类生物大量吞食而失效。
[0024]4、通过设置制备方法,能够便于快速的制作出复合型微生物菌剂,防止出现误差
而导致失效或效果低下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6]实施例一一种去除硫化物的复合型微生物菌剂,所述复合型微生物菌剂包含从内至外设置的载体、附着层以及封装层。
[0027]进一步地,所述载体包括粉类,所述粉类包括但不限于碳粉、淀粉以及面粉中任意一种或多种按任意比例混合而成。碳粉可采用现有的木炭粉,木炭不仅具有净化水质,而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且成本低,易获取,便于操作。
[0028]进一步地,所述载体还包括大于水密度的胶体,所述胶体与所述粉类混合后制成直径在3

10mm的颗粒物。载体的密度大于被处理水域中的水密度,能够有利于快速沉淀下去。
[0029]通过设置载体,能够实现生物菌剂在载体的自身重力作用下被顺利的带入至水域的底部,进而实现从水域底部开始去除硫化物的效果,且采用完全无污染的材料,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
[0030]所述附着层附着在所述载体上后再使用封装层将其封装在内部。
[0031]所述复合型微生物菌剂的整体平均密度大于所用在硫化物所处水域的密度。
[0032]进一步地,所述附着层包括用于去除硫化物的芽孢杆菌、弧菌、假单胞菌和脱硫弧菌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任意比例组合而成。...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去除硫化物的复合型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型微生物菌剂包含从内至外设置的载体、附着层以及封装层;所述附着层附着在所述载体上后再使用封装层将其封装在内部;所述复合型微生物菌剂的整体平均密度大于所用在硫化物所处水域的密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去除硫化物的复合型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包括粉类,所述粉类包括但不限于碳粉、淀粉以及面粉中任意一种或多种按任意比例混合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去除硫化物的复合型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还包括大于水密度的胶体,所述胶体与所述粉类混合后制成直径在3

10mm的颗粒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去除硫化物的复合型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层包括用于去除硫化物的芽孢杆菌、弧菌、假单胞菌和脱硫弧菌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任意比例组合而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去除硫化物的复合型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芽孢杆菌、弧菌、假单胞菌和脱硫弧菌与谷物壳类所粉碎成的粉类混合后加入胶体形成粘液后包裹附着在所述载体的外表面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去除硫化物的复合型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层包括但不限于甘油,所述甘油包括天然甘油以及合成甘油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任意比例混合而成。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去除硫化物的复合型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将所述载体制成颗粒状,之后再将带有吸附去除硫化物的附着层胶裹在所述载体外表面处;S2、所述附着层内部的芽孢杆菌、弧菌、假单胞菌和脱硫弧菌经过筛选后与谷物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清刘宏亮王庆红陈真金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微立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