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变速调节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93066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26
新能源汽车变速调节系统,属于变速箱技术领域,为解决传统燃油车变速逻辑等存在延迟以及结构繁琐的缺点,而CVT变速箱在使用的过程中结构简便但是其传动钢带在高扭矩以及突然加速的状态下容易发生损坏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当轴承相互靠近的时候两组的滑动块相互靠近,并改变活动块上两组的第一转动板之间的夹角,使得活动块在滑动槽的内部向外侧移动,增大了多组活动块之间的径向距离,同理滑动块相互远离的时候使得活动块在滑动槽的向内侧收缩,减小了多组的活动块之间的径向距离,改变了两组第一驱动组件之间的传动比,相比较传统燃油车的变速箱,结构简单,相比较CVT变速箱具有结构稳定的特点。稳定的特点。稳定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能源汽车变速调节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变速箱
,特别涉及新能源汽车变速调节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四大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等,非常规的车用燃料指除汽油、柴油之外的燃料。
[0003]部分燃料的新能源汽车所使用的变速箱为传统的无级变速箱,由于传统燃油车的燃油热值高,动力充沛,所使用的变速箱为保证其寿命,变速逻辑等存在延迟以及结构繁琐的缺点,而CVT变速箱在使用的过程中结构简便但是其传动钢带在高扭矩以及突然加速的状态下容易发生损坏,其次现有的变速箱内部通过浸泡的方式进行润滑,在行驶的过程中其润滑油也会影响其传动效率,而采用喷射的方式进行润滑则容易发生润滑均匀度差,导致变速箱内部部分区域过快磨损的状况。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为此,提出新能源汽车变速调节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新能源汽车变速调节系统,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变速箱为保证其寿命,变速逻辑等存在延迟以及结构繁琐的缺点,而CVT变速箱在使用的过程中结构简便但是其传动钢带在高扭矩以及突然加速的状态下容易发生损坏,其次现有的变速箱内部通过浸泡的方式进行润滑,在行驶的过程中其润滑油也会影响其传动效率,而采用喷射的方式进行润滑则容易发生润滑均匀度差,导致变速箱内部部分区域过快磨损的状况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新能源汽车变速调节系统,包括变速箱外壳和设置在变速箱外壳内的调速机构和润滑机构,变速箱外壳是由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螺栓螺纹连接而组成的构件,调速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组件、调速组件、传动齿带和第二驱动组件,第一驱动组件和调速组件设置有两组,第一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变速箱外壳内部两侧的传动杆,传动杆前后贯穿变速箱外壳并延伸,且传动杆与变速箱外壳转动连接,两组所述的传动杆分别与发动机的输出端以及驱动轮上的轴连接;
[0007]传动杆的中间外壁上均匀分布有限位杆,传动杆的外壁位于限位杆的前后均匀分布有限位槽,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固定连接在传动杆上的转动盘,转动盘上均匀分布有预设槽,且预设槽前后贯穿转动盘,预设槽的内部均匀分布有向外贯穿的滑动槽;
[0008]调速组件包括活动连接在传动杆前后的滑动块,滑动块的内壁上均匀分布有限位花键,且限位花键滑动连接在限位槽的内部,滑动块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环,固定环的外壁上转动连接有轴承,轴承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滑动块的另一侧与转动盘之间设置有弹簧,且弹簧套装在传动杆的外缘;
[0009]调速组件还包括滑动连接在滑动槽内部的活动块,活动块的外部均匀分布有齿槽,活动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片,固定片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件,第一转动件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板,第一转动板的另一端向外贯穿预设槽并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件,且第二转动件固定连接在滑动块的外壁上,传动齿带套装在多组所述的活动块的外部并与齿槽啮合连接。
[0010]进一步地,活动块和固定片上均设置有第一活动槽,且活动块通过第一活动槽滑动连接在限位杆上。
[0011]进一步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变速箱外壳内部前后的转动杆,转动杆上固定连接有活动杆,且转动杆位于活动杆的中间,活动杆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活动槽,第一连接杆活动设置在第二活动槽的内部,活动杆的内侧位于转动杆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且限位板的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
[0012]进一步地,第二驱动组件还包括固定连接在变速箱外壳内部的液压器,液压器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支架,支架上固定连接有与限位板相对应的挤压板。
[0013]进一步地,润滑机构包括过滤组件、联动组件和传输组件,过滤组件包括设置在下壳体底部的油箱,油箱通过固定件与下壳体螺纹连接,油箱的顶部以及下壳体的底部开口,且油箱与变速箱外壳的内部相连通。
[0014]进一步地,油箱的内部设置有进液箱,进液箱的外部从内至外依次包裹有第三过滤箱、第二过滤箱和第一过滤箱,且第一过滤箱上的孔径依次大于第二过滤箱上的孔径大于第一过滤箱上的孔径,进液箱的一侧设置有进液孔。
[0015]进一步地,联动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传动杆上的第二转动板,第二转动板设置有四组,且第二转动板与传动杆之间存在一定的倾斜度,第二转动板的内侧设置有润滑槽,润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转动球,转动球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板。
[0016]进一步地,联动组件还包括固定连接在变速箱外壳内部的固定盘,固定盘设置有四组,固定盘的内部均匀分布有活塞缸,活塞板滑动连接在活塞缸的内部,活塞缸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雾化喷头,且雾化喷头与活塞缸之间设置有单向出液阀,活塞缸的顶部设置有内外贯穿的进液口。
[0017]进一步地,传输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进液箱上的进液管,且进液管与进液箱内部相连通,进液管的另一端连接有环形管,环形管的内侧均匀分布有单向进液阀,且单向进液阀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贯穿固定盘与进液口连接。
[0018]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提供新能源汽车变速调节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9]S1:首先在发动机的作用下其中一组的传动杆转动,传动杆转动的时候会通过转动盘以及活动块带动传动齿带转动,传动齿带最终带动另一组的传动杆转动,在调节传动速度的时候,启动液压器,液压器伸出或者缩回会带动活动杆转动,活动杆转动后,会使得相对应的两组的滑动块相互靠近,另外相对应的两组的滑动块相互远离;
[0020]S2:滑动块相互靠近并改变活动块上两组的第一转动板之间的夹角,使得活动块在滑动槽的内部向外侧移动,增大了多组活动块之间的径向距离,同理滑动块相互远离的时候使得活动块在滑动槽的向内侧收缩,减小了多组的活动块之间的径向距离,最终改变
了两组第一驱动组件之间的传动比,实现了无级变速调节;
[0021]S3:变速箱外壳内部的润滑油流进油箱的内部,并在第一过滤箱、第二过滤箱和第三过滤箱的过滤下通过进液孔进入进液箱的内部,在传动杆转动的过程中带动第二转动板转动,并使得活塞板在活塞缸的内部往复运动,并将进液箱内部过滤后的润滑油进行抽取,最终从雾化喷头处对调速机构进行喷雾润滑,至此完成全部使用步骤。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3]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能源汽车变速调节系统,在进行变速调节的时候液压器伸出或者缩回,使得支架移动并通过挤压板挤压限位板,使得活动杆围绕转动杆转动,活动杆转动的时候会使得相对应的两组的滑动块相互靠近,另外相对应的两组的滑动块相互远离,当轴承相互靠近的时候两组的滑动块相互靠近,并改变活动块上两组的第一转动板之间的夹角,使得活动块在滑动槽的内部向外侧移动,增大了多组活动块之间的径向距离,同理滑动块相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新能源汽车变速调节系统,包括变速箱外壳(1)和设置在变速箱外壳(1)内的调速机构(2)和润滑机构(3),其特征在于:变速箱外壳(1)是由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通过螺栓(13)螺纹连接而组成的构件,调速机构(2)包括第一驱动组件(21)、调速组件(22)、传动齿带(23)和第二驱动组件(24),第一驱动组件(21)和调速组件(22)设置有两组,第一驱动组件(21)包括转动连接在变速箱外壳(1)内部两侧的传动杆(211),传动杆(211)前后贯穿变速箱外壳(1)并延伸,且传动杆(211)与变速箱外壳(1)转动连接,两组所述的传动杆(211)分别与发动机的输出端以及驱动轮上的轴连接;传动杆(211)的中间外壁上均匀分布有限位杆(213),传动杆(211)的外壁位于限位杆(213)的前后均匀分布有限位槽(212),第一驱动组件(21)还包括固定连接在传动杆(211)上的转动盘(214),转动盘(214)上均匀分布有预设槽(215),且预设槽(215)前后贯穿转动盘(214),预设槽(215)的内部均匀分布有向外贯穿的滑动槽(216);调速组件(22)包括活动连接在传动杆(211)前后的滑动块(221),滑动块(221)的内壁上均匀分布有限位花键(2211),且限位花键(2211)滑动连接在限位槽(212)的内部,滑动块(22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环(222),固定环(222)的外壁上转动连接有轴承(223),轴承(223)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2231),滑动块(221)的另一侧与转动盘(214)之间设置有弹簧(224),且弹簧(224)套装在传动杆(211)的外缘;调速组件(22)还包括滑动连接在滑动槽(216)内部的活动块(225),活动块(225)的外部均匀分布有齿槽(2251),活动块(22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片(226),固定片(226)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件(227),第一转动件(227)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板(228),第一转动板(228)的另一端向外贯穿预设槽(215)并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件(229),且第二转动件(229)固定连接在滑动块(221)的外壁上,传动齿带(23)套装在多组所述的活动块(225)的外部并与齿槽(2251)啮合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变速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活动块(225)和固定片(226)上均设置有第一活动槽(2261),且活动块(225)通过第一活动槽(2261)滑动连接在限位杆(213)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变速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驱动组件(24)包括转动连接在变速箱外壳(1)内部前后的转动杆(241),转动杆(241)上固定连接有活动杆(242),且转动杆(241)位于活动杆(242)的中间,活动杆(242)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活动槽(243),第一连接杆(2231)活动设置在第二活动槽(243)的内部,活动杆(242)的内侧位于转动杆(24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244),且限位板(244)的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变速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驱动组件(24)还包括固定连接在变速箱外壳(1)内部的液压器(245),液压器(24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支架(246),支架(246)上固定连接有与限位板(244)相对应的挤压板(247)。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变速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润滑机构(3)包括过滤组件(31)、联动组件(32)和传输组件(33),过滤组件(31)包括设置在下壳体(12)底部的油箱(311),油箱(311)通过固定件(312)与下壳体(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坤明胡和稳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锦禹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