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混动力汽车动力无顿挫切换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01545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5:17
一种轻混动力汽车动力无顿挫切换系统,属于新能源车技术领域,为了解决轻混动力汽车在对不同动力的形式复杂,使用和制作成本高的问题,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动力切换模块,动力切换模块分别与发动机和动力蓄电池之间电性连接,燃油箱与发动机之间电性连接,发动机与发电机之间电性连接,发动机与电能整合模块之间电性连接,电能整合模块与动力蓄电池之间电性连接,电能整合模块与电机之间电性连接,电机与发动机之间进行动力耦合,且分别与传动模块之间电性连接,传动模块与驱动轮之间电性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设置简单,在保证动力切换效果的前提小,也降低了制造和使用成本,便于使用。便于使用。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混动力汽车动力无顿挫切换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车
,具体为一种轻混动力汽车动力无顿挫切换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其中轻混动力汽车则是其中的重要一员。
[0003]目前的轻混动力汽车通常具备纯电行驶、纯油行驶以及油电混合行驶的功能,但在对不同动力的形式复杂,使用和制作成本高,同时由于切换动力时,需要更换不同电路,进而导致更换过程中,容易出现顿挫现象,影响驾驶员的使用体验感。
[0004]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轻混动力汽车动力无顿挫切换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混动力汽车动力无顿挫切换系统,采用本装置进行工作,从而解决了上述背景中轻混动力汽车通常具备纯电行驶、纯油行驶以及油电混合行驶的功能,但在对不同动力的形式复杂,使用和制作成本高,同时由于切换动力时,需要更换不同电路,进而导致更换过程中,容易出现顿挫现象,影响驾驶员的使用体验感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轻混动力汽车动力无顿挫切换系统,包括动力切换模块,所述动力切换模块分别与发动机和动力蓄电池之间电性连接,燃油箱与发动机之间电性连接,发动机与发电机之间电性连接,发动机与电能整合模块之间电性连接,电能整合模块与动力蓄电池之间电性连接,电能整合模块与电机之间电性连接,电机与发动机之间进行动力耦合,且分别与传动模块之间电性连接,传动模块与驱动轮之间电性连接;
[0007]所述动力切换模块包括纯电电路、纯油电路、油电混合电路、处理器、带动电机和自动补偿模块,且纯电电路用来通过动力蓄电池驱动车辆,纯油电路用来通过发动机驱动车辆,油电混合电路用来通过动力蓄电池和发动机共同驱动车辆,且处理器则对整体电路进行协调控制;
[0008]所述动力切换模块还包括圆形外壳和通过螺钉固定盖合在圆形外壳顶面上的圆形盖,圆形外壳和圆形盖的内腔之间设置有变换组件,且变换组件活动安装在圆形盖上,且圆形盖的底面中部设置有圆形凹槽,且圆形凹槽内腔的中部顶面上设置有圆形转槽,且圆形转槽内腔的外周内壁上设置有弧形环槽,且圆形转槽内腔的中部顶面上设置有电机安装槽,且带动电机固定安装在电机安装槽中;
[0009]所述圆形外壳的顶面中部设置有顶部圆槽,且顶部圆槽内腔的底面中部设置有大安装槽,且大安装槽的一端处设置有小安装槽,且大安装槽和小安装槽内腔的中部分别设置有外推机构,且大安装槽和小安装槽内腔的下端中部分别设置有凹形架,且凹形架的上端部分别滑动套接有压紧块,且顶部圆槽内腔的外周底面上设置有圆弧滑槽,且大安装槽
的内腔开口处滑动设置有防脱接电机构,且小安装槽的内腔开口处滑动设置有主电路接电机构;
[0010]所述防脱接电机构包括第一底座和固定安装在第一底座顶面中部弹性滑动设置有小通电片,且第一底座的顶面外周弹性滑动设置有大通电片,且小通电片和大通电片之间设置有中通电片,且小通电片、中通电片和大通电片均呈圆环状设置;
[0011]所述变换组件包括中连接圆块和固定安装在中连接圆块一侧中部外壁上的插入圆块,且插入圆块的外周外壁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滚珠,滚珠设置在弧形环槽中,且中连接圆块的外周外壁上分别插入固定安装有短通电板、中通电板和长通电板,且短通电板、中通电板和长通电板之间呈等距均匀设置在中连接圆块的外周外壁上,且短通电板、中通电板和长通电板的内端部分别对应设置在大通电片、中通电片和小通电片的一侧处,且短通电板和大通电片、中通电板和中通电片、长通电板和小通电片分别对应接入到纯电电路、纯油电路、油电混合电路中,且短通电板、中通电板和长通电板的两端接电端分别呈凸出中连接圆块设置。
[0012]进一步地,大安装槽的内腔中部固定安装有电磁铁,且大安装槽内腔的两端内壁上分别固定安装有连接块,且连接块的顶面上连接有第一弹性伸缩柱。
[0013]进一步地,小安装槽中的结构设置与大安装槽中的结构设置相同。
[0014]进一步地,外推机构包括阻挡块和安装在阻挡块顶面上的第二弹性伸缩柱,且第二弹性伸缩柱的上端部安装有第一磁块,且第一磁块与电磁铁之间相互吸引。
[0015]进一步地,凹形架包括第二磁块和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二磁块两端中部外壁上的凹形连接架,且凹形连接架中部的外端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凸起块,且第一弹性伸缩柱的上端分别连接在凸起块的外壁上,凹形连接架的另一端部的两侧外壁上分别设置有限制滚珠,且第二磁块分别纵向滑动设置在大安装槽和小安装槽的内腔中,第二磁块与电磁铁之间呈相互排斥设置。
[0016]进一步地,压紧块包括压紧块主体和设置在压紧块主体外端部中部的带动凹槽,且带动凹槽内腔的两侧内壁上分别设置有倾斜滑槽,且限制滚珠设置在倾斜滑槽中,压紧块主体分别横向滑动设置在大安装槽和小安装槽的内腔中,压紧块主体的内端外壁上设置有第二摩擦面。
[0017]进一步地,圆弧滑槽内腔的一端底面上设置有内凹槽,圆弧滑槽内腔的两侧内壁上分别设置有一对弧形斜槽,且内凹槽的内腔中部通过弹簧片弹性活动安装有收卷辊,且收卷辊上缠绕连接有带动绳,且圆弧滑槽内腔一端的下端内壁上活动安装有防磨滚轮,且带动绳的一端绕过防磨滚轮连接在主电路接电机构上。
[0018]进一步地,主电路接电机构包括第二底座和固定安装在第二底座顶面上的电连接圆片,且电连接圆片的一侧缺口处嵌入设置有电连接嵌片,且电连接嵌片的一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外围板,且第二底座中各结构的组成和连接方式与第一底座中各结构的组成和连接方式相同。
[0019]进一步地,外围板和电连接嵌片之间贯穿滑动设置有抵挡伸缩板,且抵挡伸缩板底面的外端中部固定安装有下凸长块,且下凸长块下端的两端外壁上分别设置有一对带动滚珠,且带动滚珠设置在弧形斜槽中,且带动绳的一端连接在下凸长块的外壁上。
[0020]进一步地,第一底座的底面中部固定安装有方形压块,且方形压块的两端外壁上
分别设置有第一摩擦面,且第二摩擦面与第一摩擦面相接触。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2]1.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轻混动力汽车动力无顿挫切换系统,通过动力切换模块中,短通电板、中通电板和长通电板的内端部的接电端分别与,大通电片、中通电片和小通电片之间呈相接触的设置,从而使得当中连接圆块在带动短通电板、中通电板和长通电板进行转动的同时,变换组件整体始终可以与防脱接电机构之间呈电性连接,此时通过带动电机带动变换组件整体一次性转动一百二十度,即可使得短通电板、中通电板和长通电板的外端分别与主电路接电机构之间进行电性连接,从而可以实现纯电电路、纯油电路和油电混合电路分别与主电路接电机构之间进行电性连接,即可实现动力切换模块将动力切换信号发送至发动机或动力蓄电池以及发动机和动力蓄电池,即可实现对不同动力的变换效果,结构设置简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混动力汽车动力无顿挫切换系统,包括动力切换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切换模块(1)分别与发动机(2)和动力蓄电池(5)之间电性连接,燃油箱(3)与发动机(2)之间电性连接,发动机(2)与发电机(4)之间电性连接,发动机(2)与电能整合模块(6)之间电性连接,电能整合模块(6)与动力蓄电池(5)之间电性连接,电能整合模块(6)与电机(7)之间电性连接,电机(7)与发动机(2)之间进行动力耦合,且分别与传动模块(8)之间电性连接,传动模块(8)与驱动轮(9)之间电性连接;所述动力切换模块(1)包括纯电电路(11)、纯油电路(12)、油电混合电路(13)、处理器(14)、带动电机(15)和自动补偿模块(16),且纯电电路(11)用来通过动力蓄电池(5)驱动车辆,纯油电路(12)用来通过发动机(2)驱动车辆,油电混合电路(13)用来通过动力蓄电池(5)和发动机(2)共同驱动车辆,且处理器(14)则对整体电路进行协调控制;所述动力切换模块(1)还包括圆形外壳(18)和通过螺钉(190)固定盖合在圆形外壳(18)顶面上的圆形盖(17),圆形外壳(18)和圆形盖(17)的内腔之间设置有变换组件(19),且变换组件(19)活动安装在圆形盖(17)上,且圆形盖(17)的底面中部设置有圆形凹槽(171),且圆形凹槽(171)内腔的中部顶面上设置有圆形转槽(172),且圆形转槽(172)内腔的外周内壁上设置有弧形环槽(173),且圆形转槽(172)内腔的中部顶面上设置有电机安装槽(174),且带动电机(15)固定安装在电机安装槽(174)中;所述圆形外壳(18)的顶面中部设置有顶部圆槽(181),且顶部圆槽(181)内腔的底面中部设置有大安装槽(182),且大安装槽(182)的一端处设置有小安装槽(183),且大安装槽(182)和小安装槽(183)内腔的中部分别设置有外推机构(184),且大安装槽(182)和小安装槽(183)内腔的下端中部分别设置有凹形架(185),且凹形架(185)的上端部分别滑动套接有压紧块(186),且顶部圆槽(181)内腔的外周底面上设置有圆弧滑槽(187),且大安装槽(182)的内腔开口处滑动设置有防脱接电机构(188),且小安装槽(183)的内腔开口处滑动设置有主电路接电机构(189);所述防脱接电机构(188)包括第一底座(1881)和固定安装在第一底座(1881)顶面中部弹性滑动设置有小通电片(1882),且第一底座(1881)的顶面外周弹性滑动设置有大通电片(1883),且小通电片(1882)和大通电片(1883)之间设置有中通电片(1884),且小通电片(1882)、中通电片(1884)和大通电片(1883)均呈圆环状设置;所述变换组件(19)包括中连接圆块(191)和固定安装在中连接圆块(191)一侧中部外壁上的插入圆块(192),且插入圆块(192)的外周外壁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滚珠(193),滚珠(193)设置在弧形环槽(173)中,且中连接圆块(191)的外周外壁上分别插入固定安装有短通电板(194)、中通电板(195)和长通电板(196),且短通电板(194)、中通电板(195)和长通电板(196)之间呈等距均匀设置在中连接圆块(191)的外周外壁上,且短通电板(194)、中通电板(195)和长通电板(196)的内端部分别对应设置在大通电片(1883)、中通电片(1884)和小通电片(1882)的一侧处,且短通电板(194)和大通电片(1883)、中通电板(195)和中通电片(1884)、长通电板(196)和小通电片(1882)分别对应接入到纯电电路(11)、纯油电路(12)、油电混合电路(13)中,且短通电板(194)、中通电板(195)和长通电板(196)的两端接电端分别呈凸出中连接圆块(191)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混动力汽车动力无顿挫切换系统,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坤明胡和稳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锦禹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