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自动材料力学试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材料力学性质测试
,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自动力学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材料力学是工程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材料力学实验是验证以及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该课程知识的有效途径。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开设的材料力学实验主要有以下几个:1.碳钢与铸铁的拉伸与压缩实验2.弯曲正应力实验;3.等强度梁测定实验4.电测法测定材料弹性模量E、泊松比μ实验;5. 测量电桥应用实验;6.弯扭组合变形实验;7.电阻应变片灵敏系数K值标定实验;8.压杆稳定性实验;9.偏心拉伸实验;10.悬臂梁(矩形梁)静应变实验;11.应变传感器静态性能标定等实验。除第一个实验外,其余全部都是和电测应力法相关的实验。
[0003]现在国内大多数高校所配备的力学实验装置操作复杂,使用起来极其麻烦,每次都需要实验老师重新讲解设备使用方法,费时费力。传统的力学实验装置需要手动地调节丝杆及加载的力的大小,同时加载和调节的机械结构操作不便,很容易造成比较大的误差,对实验结果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利用传统的力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自动材料力学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进行材料拉伸或压缩实验的悬臂式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构(12),其包括顶板(22)、移动梁(25)、夹紧机构(21)或压缩实验平台(27),夹紧机构(21)或压缩实验平台(27)均包括可相互作用且在同一垂直线上的上、下两部分,顶板(22)通过两根垂直于台面(42)的光轴I(23)、光轴II(24)固定,移动梁(25)套于光轴I(23)、光轴II(24)外并可沿光轴I(23)、光轴II(24)上下移动,夹紧机构(21)的上部分或压缩实验平台(27)的上部分通过顶板(22)安装于台面(42)上方,夹紧机构(21)的下部分或压缩实验平台(27)的下部分通过移动梁(25)安装于夹紧机构(21)的上部分或压缩实验平台(27)的上部分和台面(42)之间,在移动梁(25)下表面安装有受力传感器I(45);用于进行电测应力法材料力学实验的模块化实验机构(11),其包括电测应力法实验基座(43)和压头(44),电测应力法实验基座(43)安装于台面(42)上表面,压头(44)安装于受力传感器I(45)下表面;智能加载机构(14),所述智能加载机构(14)安装于台面(42)下方,其动力输出轴与移动梁(25)连接;用于防止智能加载装置超限运动的防撞机构(13),防撞机构(13)垂直安装于台面(4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自动材料力学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22)安装在两根同样高度的光轴I(23)、光轴II(24)的顶部,其形心所在位置与光轴I(23)中心线所在位置重合,顶板(22)一端与光轴II(24)配合连接,另一端用于安装夹紧机构(21)的上部分或压缩实验平台(27)的上部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自动材料力学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梁(25)安装于顶板(22)和台面(42)之间,其侧面与顶板(22)侧面处于同一竖直面,其形心所在位置与其光轴I(23)中心线所在位置重合,其一端与光轴II(24)配合连接,另一端用于安装夹紧机构(21)的下部分或压缩实验平台(27)的下部分,夹紧机构(21)的下部分或压缩实验平台(27)的下部分穿过移动梁(25)与受力传感器I(45)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自动材料力学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面(42)为T型槽台面,其T型槽(41)的槽口呈倒T型,若干T型槽(41)以光轴I(23)、光轴 II(24)所在竖直面为基准平行排列,并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武松,杨孟杰,韦义康,黄德龙,唐文源,陈远深,曾小芳,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