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路用超偏载检测装置轨枕机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1759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铁路用超偏载检测装置轨枕机构。机构包括轨枕A、轨枕B、压力传感器、B枕垫板和连接组件,在轨枕A与轨枕B两端之间分别通过连接组件连接,轨枕A和轨枕B两端上端面均设有预埋底座,压力传感器、B枕垫板置于相应轨枕预埋底座上。本发明专利技术使整个轨枕连接为一个整体,既保证了轨枕间距又加强了轨枕基础的承载稳定性,有利于提高超偏载设备的检测精度,且两种型号的轨枕可以通过一次开模完成铸造,减少重复开模的繁杂,提高了标准化程度;在轨枕A内部预埋穿线管,传感器信号线缆可以通过该穿线管敷设,既对线缆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也提升了线路整体整洁美观度。该轨枕机构设计不影响铁路专用大机捣固,更便于线路日常维护工作。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铁路用超偏载检测装置轨枕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铁路超偏载检测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铁路用超偏载检测装置轨枕机构。

技术介绍

[0002]超偏载检测装置是安装于铁路线路上用于测量列车行驶中重量及偏载情况的设备,轨枕机构是超偏载检测装置的承载基础。目前超偏载检测装置轨枕机构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0003]1.线路上通用Ⅲ型轨枕无法直接安装超偏载垫板式压力传感器,必须定制超偏载专用轨枕。
[0004]2.现有技术中的超偏载检测装置的轨枕承载机构设计复杂且附带配件较多,制造工艺繁琐、生产周期长、运输成本高,并且使得定制的轨枕重量大、造价高。现有超偏载检测装置轨枕机构的连接板多安装于轨枕端头,前期轨枕安装间距不准确会使连接板安装困难,并且要预留信号线缆孔位的原因,造成连接板强度下降。
[0005]3.现有技术中的超偏载检测装置的轨道机构无法满足铁路大型机械捣固的需求,每次捣固超偏载轨道机构区段需单独调整捣固机械结构,不利于铁路线路基础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铁路用超偏载检测装置轨枕机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铁路用超偏载检测装置轨枕机构,使整个轨枕连接为一个整体,既保证了轨枕间距又加强了轨枕基础的承载稳定性,有利于提高超偏载设备的检测精度,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铁路用超偏载检测装置轨枕机构,机构包括轨枕A、轨枕B、压力传感器、B枕垫板和连接组件,所述轨枕A与所述轨枕B间隔设置,在轨枕A与轨枕B两端的端部侧面之间分别通过所述连接组件连接,所述轨枕A和轨枕B靠近两端的上端面均设有预埋底座,所述压力传感器设在所述轨枕A的预埋底座上,所述B枕垫板设在轨枕B的预埋底座上。
[0008]优选的,在所述轨枕A内部设有穿线管预埋件,所述穿线管预埋件的一端端口位于两个底座之间的轨枕A上端端面上,所述穿线管预埋件的另一端端口位于轨枕A的一端端面上。
[0009]优选的,所述穿线管预埋件包括分管一、分管二和总管,所述分管一和分管二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总管的一端连通,所述总管的另一端端口位于轨枕A一端的端面上。
[0010]优选的,在所述轨枕A和轨枕B两端端部的两侧面均设有预埋连接件,位于相对两侧的轨枕A和轨枕B上的预埋连接件通过连接组件连接固定。
[0011]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L型板件、固定片和固定螺栓,所述L型板件的一端与预埋连接件连接,所述L型板件向相邻轨枕A与轨枕B之间延伸,所述固定片的两端开设有第一螺孔,所述L型板件远离预埋连接件的一端上开设有第二螺孔,所述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通
过所述固定螺栓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轨枕A和轨枕B均为混凝土结构。
[0013]优选的,在所述分管一和分管二位于轨枕A上端面的一端的端口处设有螺纹紧固组件,所述螺纹紧固组件包括固定壳体,固定壳体的中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总管一端位于轨枕A的端头,总管一端焊接有圆形固定组件,固定组件中部开设有螺纹孔,轨枕A在浇筑时,通过螺栓分别与分管一、分管二、总管的端头螺纹孔固定,将穿线预埋件固定于模具中。
[0014]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显著效果:
[0015](1)本专利技术通过连接组件将轨枕A、轨枕B的两端端部进行间隔连接,使整个轨枕连接为一个整体,既保证了轨枕间距又加强了轨枕基础的承载稳定性,有利于提高超偏载设备的检测精度。
[0016](2)本专利技术的轨枕A和轨枕B两种型号的轨枕可以通过一次开模完成铸造,减少重复开模的繁杂,提高了标准化程度。
[0017](3)本专利技术在轨枕A内预留有信号线缆敷设位置的穿线管预埋件,对线缆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0018](4)本专利技术设计的轨枕安装好以后轨枕底面深度跟现有Ⅲ型轨枕一致,同时轨枕之间的连接组件位于端头侧,不影响大型机械捣固,更利于线路机基础维护。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穿线管预埋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轨枕A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专利技术轨枕A或轨枕B的截面示意图;
[0023]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24]1‑
轨枕A,2

轨枕B,3

L形板件,4

连接组件,5

预埋底座,6

分管一,7

分管二,8

总管,9

预埋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出优选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中列出的许多细节仅仅是为了使读者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即便没有这些特定的细节也可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这些方面。
[0026]实施例1
[0027]如图1

5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铁路用超偏载检测装置轨枕机构,机构包括轨枕A 1、轨枕B 2和连接组件4,轨枕A 1和轨枕B 2均为混凝土结构,轨枕A 1与轨枕B 2间隔设置,在轨枕A 1与轨枕B 2两端的端部之间分别通过连接组件4连接,在轨枕A1和轨枕B2的两端均设有预埋连接件9,预埋连接件9贯穿轨枕A1或轨枕B2的两侧,预埋连接件9包括连杆和固定板件,固定板件设为两个,在两个固定板件设有多根连杆,连杆为钢筋结构,每根连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板件连接,两个固定板件分别位于轨枕A1或轨枕B2两侧的侧面上,且固定板件上开设有连接螺孔,固定板件通过连接螺孔与连接组件连接。
[0028]连接组件包括L型板件3、固定片和固定螺栓,L型板件3的一端与固定板件连接,L型板件3向相邻轨枕A与轨枕B之间延伸,固定片的两端开设有第一螺孔,L型板件3远离固定板件的一端上开设有第二螺孔,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通过固定螺栓连接。通过连接组件4将轨枕A1和轨枕B2连接,使整个轨枕连接为一个整体,既保证了轨枕间距又加强了轨枕基础的承载稳定性,有利于提高超偏载设备的检测精度。
[0029]轨枕A 1与轨枕B 2上设有两个预埋底座5,两个预埋底座5分别位于轨枕A 1或轨枕B 2靠近两端端部上,轨枕A1的预埋底座上设有压力传感器,在轨枕B2的预埋底座上设有B枕垫板。
[0030]进一步的,在轨枕A1内部设有穿线管预埋件9,穿线管预埋件9包括分管一6、分管二7和总管8,分管一6和分管二7的一端分别与总管8的一端连通,总管8的另一端端口位于轨枕A 1一端的端面上。分管一6远离总管8的一端端口位于两个底座5之间的轨枕A 1上端面,且靠近其中一底座5的一端处,分管二7远离总管8的一端端口位于两个预埋底座5之间的轨枕A 1上端面,且靠近区别于分管一6的另一预埋底座5的一端处。
[0031]穿线管预埋件9的一端端口位于两个预埋底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路用超偏载检测装置轨枕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轨枕A、轨枕B、压力传感器、B枕垫板和连接组件,所述轨枕A与所述轨枕B间隔设置,在轨枕A与轨枕B两端的端部侧面之间分别通过所述连接组件连接,所述轨枕A和轨枕B靠近两端的上端面均设有预埋底座,所述压力传感器设在所述轨枕A的预埋底座上,所述B枕垫板设在轨枕B的预埋底座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路用超偏载检测装置轨枕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轨枕A内部设有穿线管预埋件,所述穿线管预埋件的一端端口位于两个底座之间的轨枕A上端端面上,所述穿线管预埋件的另一端端口位于轨枕A的一端端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铁路用超偏载检测装置轨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线管预埋件包括分管一、分管二和总管,所述分管一和分管二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总管的一端连通,所述总管的另一端端口位于轨枕A一端的端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路用超偏载检测装置轨枕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轨枕A和轨枕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子龙卢浩杜占江马详杰杨雨盈韦振宁王广富蒋水生罗熙凌东黄彬武王坤亮彭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