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红薯苗成卷的分体覆膜播苗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1548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红薯苗成卷的分体覆膜播苗机,属于农机领域,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旋耕机构、起垄机构、储苗单元、播苗机构、覆膜机构以及覆土机构,储苗单元为设置在机架上且具有苗卷的卷盘;播苗单元包括卷盘的传动机构、导向杆以及压苗轮;覆膜机构包括压苗轮前侧的垄侧覆膜卷和位于压苗轮后侧的垄中覆膜卷,所述垄侧覆膜卷为同轴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的覆土机构包括位于旋耕机构后侧的一次导流板和二次导流板,二次导流板前端高于一次导流板,且后端延伸至垄中覆膜卷后方,一次导流板包括延伸至压苗轮后方的中部引导板。该播苗机能实现分体覆膜、改善红薯苗的透气性,提供了一种分体覆膜、撒肥、播苗的自动化设备。播苗的自动化设备。播苗的自动化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红薯苗成卷的分体覆膜播苗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种植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红薯苗成卷的分体覆膜播苗机。

技术介绍

[0002]红薯种植一般都是根苗覆膜种植,在种植田中起垄,然后在垄上进行红薯苗的栽种,然后进行覆膜保墒,一段时间后再从膜中进行掏苗,这种方式会出现膜内温度较高的情况,或者先覆膜,然后直接将苗根穿过膜进行栽种,最后对穿孔位置进行覆土,这种方式对膜产生破坏,影响覆膜的保墒和保温性能。目前已经针对现在的种植方式进行了工艺改良,采用分体覆膜的方式进行覆膜、栽苗、覆土、再覆膜和覆土的操作,使红薯苗与膜外有空气交流,同时也保证了膜内的保墒和保温性能,但是目前没有专用机械来进行该种工艺的播苗操作,作业效率较为低下,不能使该工艺得到有效推广,因此需要一种基于红薯苗成卷的分体覆膜播苗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弥补了现有设备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基于红薯苗成卷的分体覆膜播苗机,该播苗机无需人工参与,即可完成覆膜、播苗、覆土和再覆膜覆土的一系列工作,自动化程度高,有助于推广先进种植工艺。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基于红薯苗成卷的分体覆膜播苗机,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旋耕机构、起垄机构、储苗单元、播苗机构、覆膜机构以及覆土机构,关键点是,所述储苗单元为设置在机架上且具有苗卷的卷盘,苗卷是由连接线串联间隔设置的红薯苗卷绕而成,红薯苗根部向内交叉布置;播苗单元包括卷盘的传动机构、导向杆以及压苗轮;覆膜机构包括压苗轮前侧的垄侧覆膜卷和位于压苗轮后侧的垄中覆膜卷,所述垄侧覆膜卷为同轴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的覆土机构包括位于旋耕机构后侧的一次导流板和二次导流板,二次导流板前端高于一次导流板,且后端延伸至垄中覆膜卷后方,一次导流板包括延伸至压苗轮后方的中部引导板。
[0006]所述的压苗轮为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的苗卷中的连接线为对称设置的两条,两个压苗轮分别对应两条连接线。
[0007]所述的压苗轮包括两侧滚环及两者之间沿圆周布置的连接杆。
[0008]所述的压苗轮为对称设置的两个,压苗轮的外侧设置有与其同轴的压膜轮,两侧的压膜轮分别与垄侧覆膜卷的内侧部位前后对应。
[0009]所述的中部引导板包括前部和后部,前部的横截面呈“W”字形结构,后部则为绕过苗卷两侧的分叉结构,分叉结构的两个输出端间距与垄中宽度相适应,分叉结构的横截面均为“V”字形结构;所述的二次导流板结构与中部导流板的结构相同。
[0010]所述的后部分叉结构输出端,一部分与垄中部位上下对应,剩余部分则与垄侧部
位上下对应。
[0011]所述的起垄机构为对称设置在机架上的两个侧部引导板,侧部引导板包括外侧的推土板和内侧的前倾板,前倾板为前高后低的布置方式,横截面呈“V”字形结构且横截面逐渐变小至前端,两侧的前倾板之间形成梯形起垄空间。
[0012]所述的播苗机构后侧设置有滴灌带铺设机构,包括滴灌带盘和滴灌带压辊。
[0013]所述的压苗轮为对称设置的两个,两个压苗轮之间的连杆即为滴灌带压辊,压苗轮半径与连杆半径的差值不小于滴灌带的直径。
[0014]所述的机架上还设置有施肥机构,包括固定在机架上且依次连接的肥箱、排肥器、撒肥器,所述的施肥机构前端设置有铲土板;所述的撒肥器包括圆柱外壳及其内部的对向绞龙,圆柱外壳后端设置有V字形的漏肥孔。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基于将红薯苗预制呈卷状,用以实现后续的自动化操作,采用一次导流板和二次导流板相配合,实现将分体的覆盖膜进行依次覆土,并且将覆盖膜和苗的间隙位置进行覆土,使得两次覆膜和两次覆土实现了自动化。
[0016]一次导流板的中部引导板和侧部引导板分别针对垄侧覆膜的不同位置进行精确覆土,二次引导板则针对垄中覆膜的位置进行精确覆土,为分体覆膜提供了可实现的结构基础,为分体覆膜覆土的红薯苗种植工艺提供了可自动化的可能,为推广先进工艺提供了现实载体。
[0017]本专利技术中的分体膜的覆盖形式,将垄侧膜和垄中膜分开,在两种膜铺设之间将苗卷铺开,在铺苗之前就可以针对性得进行精确施肥,施肥区域集中在垄中铺苗的位置,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旋耕阶段将肥料和土壤混合的方式,肥料用量可以显著减少,肥料利用率较高,也避免了土壤过量残留肥料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的右视图。
[0020]图3是压苗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苗卷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中部引导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图5中A

A的剖面示意图;
[0024]图7是图5中B

B的剖面示意图;
[0025]图8是本专利技术中的中部引导板的后部与垄的对应结构示意图;
[0026]图9是图1中起垄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0是图9的轴测图;
[0028]图11是本专利技术中撒肥器与起垄机构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29]图12是本专利技术中压苗轮、压膜轮与垄形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30]图13是撒肥器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4是图13的后视图;
[0032]附图中,1、机架,2、旋耕机构,3、起垄机构,4、卷盘,401、连接线,402、红薯苗,5、导向杆,6、压苗轮,601、滚环,602、连接杆,7、垄侧覆膜卷,8、垄中覆膜卷,10、中部引导板,
1001、前部,1002、后部,11、侧部引导板,1101、输出口,12、二次导流板,13、滴灌带盘,1301、滴灌带压辊,14、滴灌带,15、肥箱,16、撒肥器,17、压膜轮,18、对向绞龙,19、漏肥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3]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红薯苗成卷的分体覆膜播苗机,包括机架1,以及设置在机架1上的旋耕机构2、起垄机构3、储苗单元、播苗机构、覆膜机构以及覆土机构,所述储苗单元为设置在机架1上且具有苗卷的卷盘4,苗卷是由连接线401串联间隔设置的红薯苗402卷绕而成,红薯苗402根部向内交叉布置;播苗单元包括卷盘4的传动机构、导向杆5以及压苗轮6;覆膜机构包括压苗轮6前侧的垄侧覆膜卷7和位于压苗轮6后侧的垄中覆膜卷8,所述垄侧覆膜卷7为同轴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的覆土机构包括位于旋耕机构2后侧的一次导流板和二次导流板12,二次导流板12前端高于一次导流板,且后端延伸至垄中覆膜卷8后方,一次导流板包括延伸至压苗轮6后方的中部引导板10。具体结构和操作过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0034]具体实施例,如图4所示,本方案基于红薯苗预制形成苗卷的前提下进行,自动化程度高,苗卷是通过连接线依次将一个个红薯苗进行缝制连接起来,所有红薯苗402是根部向内苗部向外的方向,相邻的红薯苗402的苗部朝向相反的方向,然后将苗卷卷绕在机架1的卷盘4上,滴灌带14卷绕在滴灌带盘13上,垄侧覆膜卷7和垄中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红薯苗成卷的分体覆膜播苗机,包括机架(1),以及设置在机架(1)上的旋耕机构(2)、起垄机构(3)、储苗单元、播苗机构、覆膜机构以及覆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苗单元为设置在机架(1)上且具有苗卷的卷盘(4),苗卷是由连接线(401)串联间隔设置的红薯苗(402)卷绕而成,红薯苗(402)根部向内交叉布置;播苗单元包括卷盘(4)的传动机构、导向杆(5)以及压苗轮(6);覆膜机构包括压苗轮(6)前侧的垄侧覆膜卷(7)和位于压苗轮(6)后侧的垄中覆膜卷(8),所述垄侧覆膜卷(7)为同轴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的覆土机构包括位于旋耕机构(2)后侧的一次导流板和二次导流板(12),二次导流板(12)前端高于一次导流板,且后端延伸至垄中覆膜卷(8)后方,一次导流板包括延伸至压苗轮(6)后方的中部引导板(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红薯苗成卷的分体覆膜播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苗轮(6)为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的苗卷中的连接线(401)为对称设置的两条,两个压苗轮(6)分别对应两条连接线(40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红薯苗成卷的分体覆膜播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苗轮(6)包括两侧滚环(601)及两者之间沿圆周布置的连接杆(60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红薯苗成卷的分体覆膜播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苗轮(6)为对称设置的两个,压苗轮(6)的外侧设置有与其同轴的压膜轮(17),两侧的压膜轮(17)分别与垄侧覆膜卷(7)的内侧部位前后对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红薯苗成卷的分体覆膜播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部引导板(10)包括前部(1001)和后部(10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秀平徐志杰高源高清海陈巧飞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市薯大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