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式振动提升真空干燥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1152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流动式振动提升真空干燥机,包括振动提升机主体,振动提升机主体设有振动电机、料盘、与料盘连接的进料口、位于振动提升机主体中心的立柱,沿立柱螺旋攀升的输送层,输送层的尽头设有出料口,其特征在于:振动提升机主体的底部设有承载平台,振动提升机主体最外侧通过承载平台连接有罩体,罩体设有门体,振动提升机主体在承载平台的上表面连接有加热机构,输送层以及立柱连接有耐热封板,耐热封板跟随输送层的轨迹分布,耐热封板和输送层、立柱配合,形成螺旋上升的封闭空间,出料口和进料口之间可拆卸的连接有落料袋。和进料口之间可拆卸的连接有落料袋。和进料口之间可拆卸的连接有落料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动式振动提升真空干燥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干燥提升机
,具体涉及流动式振动提升真空干燥机。

技术介绍

[0002]振动提升机广泛应用于矿山、冶金、机械、建材、化工、橡胶、医药、电力、粮食、食品等行业的块状、粉状和短纤维状固体物料的提升,振动提升机在向上提升物料的同时,还可以完成对物料的干燥和冷却。
[0003]现有的振动提升机由于结构上的缺陷,存在以下不足:
[0004]1.由于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将噪音传递到外界环境,且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此外,在进行加热干燥时,不能将内部的热气保留,且普通干燥法,物料容易氧化;
[0005]2.出料方式单一,无法满足不同的出料需求、烘干要求;
[0006]3.烘干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所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旨在提供流动式振动提升真空干燥机。
[0008]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流动式振动提升真空干燥机,包括振动提升机主体,所述振动提升机主体设有振动电机、料盘、与料盘连接的进料口、位于振动提升机主体中心的立柱,沿立柱螺旋攀升的输送层,所述输送层的尽头设有出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提升机主体的底部设有承载平台,所述振动提升机主体最外侧通过承载平台连接有罩体,所述罩体设有门体,所述振动提升机主体在承载平台的上表面连接有加热机构,所述输送层以及立柱连接有耐热封板,所述耐热封板跟随输送层的轨迹分布,所述耐热封板和输送层、立柱配合,形成螺旋上升的封闭空间,所述出料口和进料口之间可拆卸的连接有落料袋;
[0010]所述输送层包括外板、分布在外板一侧的载料板、载流板,所述载料板、载流板之间形成流道,所述载料板的上方为料道,所述载料板设有若干漏水缝,所述漏水缝嵌入有筛网,所述输送层在流道的最底部连接有出水阀;
[0011]所述加热机构包括热风机、与热风机输出口连接的立式风管、沿立式风管直线分布的若干出气口,与出气口连接的耐热气管、与耐热气管连接的出风喷头,所述出风喷头通过耐热封板安装,所述出风喷头伸入料道;
[0012]所述出风喷头包括设有通道的风管、伸入通道内并与风管转动连接的出气搅拌件,所述出气搅拌件设有可与通道转动连接的旋转件、与旋转件下方连接的方管,分布在方管两端的出气头,两端所述出气头设有朝向相反的气口,所述旋转件设有两个独立的风腔,所述气口与风腔之间通过软管连接,所述方管的下方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两侧设有搅杆,所述搅杆的下方连接有钢刷毛;
[0013]所述落料袋设有蜂窝塑料圆筒外套、与蜂窝塑料圆筒外套连接且位于其内壁的料
袋。
[0014]进一步限定,所述外板的外侧设有若干沿螺旋轨迹分布的条形凹槽,所述耐热封板的截面形状为拐角形,所述耐热封板的侧面设有若干与条形凹槽匹配的嵌条,所述耐热封板设有在上的盖体,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条形凹槽和嵌条,将耐热封板胶接在输送层上,通过条形凹槽完成定位,通过盖体进行密封,避免热气快速逸散。
[0015]进一步限定,所述盖体以及罩体均设有若干玻璃观察窗,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玻璃观察窗对罩体以及盖体内的情况进行观察。
[0016]进一步限定,所述出风喷头通过耐热封板的盖体安装,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出风喷头会沿耐热封板的轨迹分布。
[0017]进一步限定,所述出风喷头在耐热封板的轨迹线上的分布密度为先密后疏,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物料刚进入输送层时,会经过分布密度较大的出风喷头进行烘干处理,加速烘干速度,随着物料不断攀升,物料湿度逐渐降低,逐渐减少出风喷头,合理的分布出风喷头,从而高效的利用热风。
[0018]进一步限定,所述漏水缝沿输送层的螺旋轨迹不均匀分布,所述漏水缝在输送层螺旋轨迹上的分布密度为先密后疏,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湿润物料在最开始能够快速通过漏水缝、筛网完成沥水操作,随着物料攀升运动,物料含水量降低时,则相应减少漏水缝的分布密度。
[0019]进一步限定,所述立柱的上方连接有吊板,所述吊板设有吊孔,这样的结构设计,在打开罩体上部结构后,便于通过吊板完成起吊操作。
[0020]进一步限定,所述落料袋的两侧设有封闭圆环,所述出料口、进料口连接有未封闭圆环,所述落料袋的两端通过封闭圆环与未封闭圆环的配合,分别与出料口、进料口可拆卸的连接,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通过封闭圆环与未封闭圆环的配合,完成落料袋与出料口、进料口可拆卸的连接。
[0021]进一步限定,所述耐热气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接头,所述风管从上至下设有螺纹段、平滑段,所述接头与螺纹段配合,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螺纹段使得接头可以与风管快速连接,通过平滑段避免不需要的螺纹加工。
[0022]进一步限定,所述出气搅拌件与风管之间连接有密封圈,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密封圈避免热气从连接处大量泄漏。
[002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4]1.罩体位于最外侧,隔绝外部环境,当内部的振动提升机主体工作时,工作人员可以关闭门体,站在外部环境中,一方面避免外界环境对振动提升机主体造成影响,避免内部的热气流失,反复利用热气进行加温,提高烘干效率,另一方面,避免振动提升机主体产生的噪音传达到外界环境,降低生产环境的工作质量;
[0025]2.物料的流动方式有三种,第一种为高位出料,第二种为低位出料,第三种为循环进料,三种流动方式的流动过程相同,仅出料方式不同,针对烘干要求的不同,可以满足不同的烘干需求;
[0026]3.烘干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27]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流动式振动提升真空干燥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专利技术流动式振动提升真空干燥机实施例中加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本专利技术流动式振动提升真空干燥机实施例中输送层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4为本专利技术流动式振动提升真空干燥机实施例中耐热封板和出风喷头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5为本专利技术流动式振动提升真空干燥机实施例中出风喷头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6为本专利技术流动式振动提升真空干燥机实施例中A处的放大图;
[0034]图7为本专利技术流动式振动提升真空干燥机实施例中落料袋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0035]图8为本专利技术流动式振动提升真空干燥机实施例中落料袋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0036]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0037]振动提升机主体1、振动电机11、承载平台12、进料口13、输送层14、外板141、载料板142、载流板143、料道144、流道145、出水阀1451、条形凹槽146、筛网147、耐热封板15、嵌条151、盖体152、出料口16、未封闭圆环17、立柱181、吊板182、料盘19;
[0038]加热机构2、热风机21、立式风管22、耐热气管231、接头232、出风喷头2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流动式振动提升真空干燥机,包括振动提升机主体(1),所述振动提升机主体(1)设有振动电机(11)、料盘(19)、与料盘(19)连接的进料口(13)、位于振动提升机主体(1)中心的立柱(181),沿立柱(181)螺旋攀升的输送层(14),所述输送层(14)的尽头设有出料口(16),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提升机主体(1)的底部设有承载平台(12),所述振动提升机主体(1)最外侧通过承载平台(12)连接有罩体(4),所述罩体(4)设有门体(41),所述振动提升机主体(1)在承载平台(12)的上表面连接有加热机构(2),所述输送层(14)以及立柱(181)连接有耐热封板(15),所述耐热封板(15)跟随输送层(14)的轨迹分布,所述耐热封板(15)和输送层(14)、立柱(181)配合,形成螺旋上升的封闭空间,所述出料口(16)和进料口(13)之间可拆卸的连接有落料袋(3);所述输送层(14)包括外板(141)、分布在外板(141)一侧的载料板(142)、载流板(143),所述载料板(142)、载流板(143)之间形成流道(145),所述载料板(142)的上方为料道(144),所述载料板(142)设有若干漏水缝,所述漏水缝嵌入有筛网(147),所述输送层(14)在流道(145)的最底部连接有出水阀(1451);所述加热机构(2)包括热风机(21)、与热风机(21)输出口连接的立式风管(22)、沿立式风管(22)直线分布的若干出气口(25),与出气口(25)连接的耐热气管(231)、与耐热气管(231)连接的出风喷头(24),所述出风喷头(24)通过耐热封板(15)安装,所述出风喷头(24)伸入料道(144);所述出风喷头(24)包括设有通道(2413)的风管(241)、伸入通道(2413)内并与风管(241)转动连接的出气搅拌件(242),所述出气搅拌件(242)设有可与通道(2413)转动连接的旋转件(2422)、与旋转件(2422)下方连接的方管(2421),分布在方管(2421)两端的出气头(2423),两端所述出气头(2423)设有朝向相反的气口(2424),所述旋转件(2422)设有两个独立的风腔,所述气口(2424)与风腔之间通过软管(2428)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瑞春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新福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