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收纳的船舶声呐固定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0366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4: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声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收纳的船舶声呐固定机构。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声呐安装固定方法和设备,无法对声呐起到保护,声呐容易受到碰撞,导致损坏。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调节收纳的船舶声呐固定机构,包括有安装管和防护壳等;安装管下侧安装有空心柱形防护壳。通过设置若干个清理器,对声呐伸出部位的水草等杂物进行拨开分离,防止其与声呐缠绕,影响声呐正常工作,两个防护板和清理器则有效防止声呐在运动过程中,水对其产生的阻力过大,造成声呐损伤,同时防止声呐直接与水中物体发生直接接触碰撞,造成损坏,通过检测头对船舶运动方向上的水中情况进行预拍摄检测,防止船舶意外触礁,提高船舶的安全系数。提高船舶的安全系数。提高船舶的安全系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收纳的船舶声呐固定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声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收纳的船舶声呐固定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的船舶(指一些小型船,如小型探测船和小型渔船等)上,一般会安装声呐,通过声呐对海底形貌和生物分布情况进行探测,因此,而且为了更全面的探测,需要对声呐的探测角度等进行调节,以实现全面探测,现有的安装在船舶上的声呐,由于声呐处于水下,水下情况复杂,不仅存在各种生物,还有可能存在暗礁等,在声呐工作和不工作过程中,声呐均可能发生碰撞,导致损坏,与此同时,船舶在运动过程中,声呐以同样的速度在水中运动,声呐运动时,水会对声呐产生阻力,当船舶运动速度越快,声呐受到的阻力越大,而且若水中存在杂物等,与声呐发生碰撞,声呐十分容易受到损害,而现有的声呐安装固定方法和设备,均无法对声呐起到有效的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的声呐安装固定方法和设备,无法对声呐起到保护,声呐容易受到碰撞,导致损坏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调节收纳的船舶声呐固定机构。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施方案是:可调节收纳的船舶声呐固定机构,包括有安装管、防护壳、安装架、盖体和声呐;安装管下侧固接有空心柱形防护壳;安装管中部设置有用于将其安装在船舶上的安装架;防护壳左侧固接有盖体;防护壳内部设置有声呐;还包括有半球降阻器、收纳机构、调节机构和水流产生机构;防护壳右侧设置有用于降低水阻力的半球降阻器;安装管内侧安装有用于对声呐进行收纳保护的收纳机构;收纳机构上安装有用于调节声呐探测角度的调节机构;调节机构连接安装管;半球降阻器内侧安装有用于产生水流,消除气泡的水流产生机构;水流产生机构连接防护壳。
[0005]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收纳机构包括有升降单元和防护单元;安装管内侧安装有升降单元;升降单元下侧连接声呐;升降单元下侧设置有防护单元。
[0006]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升降单元包括有第一连接杆、丝杆、第二连接杆、连接板、转轴、连接器和限位块;安装管内侧设置有第一连接杆;安装管内侧下部固接有限位块;第一连接杆下表面固接有丝杆;丝杆上旋接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下表面固接有连接板;连接板连接防护单元;第二连接杆连接防护单元;连接板下端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外表面固接有连接器;转轴连接调节机构;连接器下侧与声呐固接。
[0007]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防护单元包括有盖板、限位板、圆环、密封圈和防护板;防护壳下侧活动连接有两个前后对称的盖板,且每个盖板与防护壳之间均连接有扭力弹簧;防护壳内侧下部安装有两个左右对称的限位板;安装管内侧下部设置有两个圆环;两个圆环内侧各设置有一个密封圈;两个密封圈内环面均与第二连接杆外表面接触;两个圆环均连接调节机构;连接板左侧和右侧各设置有一个防护板,并且声呐位于两个防护板之间。
[0008]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两个防护板均设置为弧形,且两个防护板前侧和后侧的弧
边处均设置有向外扩张的弧板。
[0009]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调节机构包括有限位杆、第三连接杆、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安装管内侧设置有限位杆,且限位杆与两个圆环均转动连接;限位杆内侧下部滑动连接有第三连接杆;第三连接杆外表面下侧固接有第一锥齿轮;转轴右侧固接有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第三连接杆下侧贯穿连接板,并且与连接板转动连接。
[0010]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水流产生机构包括有泵机、进水管、出水管、分流管和流向限制板;半球降阻器内部安装有泵机;泵机上连通有进水管;泵机上连通有出水管;出水管贯穿半球降阻器左侧伸入到防护壳内侧后部;出水管上连通有若干个分流管;防护壳下表面后侧由下至上等距设置有四个流向限制板,并且四个流向限制板均位于若干个分流管的正前方。
[0011]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四个流向限制板均设置为三棱柱体,相邻流向限制板之间形成一个水流通过口,且四个流向限制板表面均设置有若干突刺。
[0012]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有分流器,安装管外表面下部由上至下设置有若干个呈V形的分流器;在船舶行进过程中,通过分流器减小水对安装管产生的阻力,防止安装管发生弯折形变。
[0013]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有清理器,两个盖板下表面均设置有若干个清理器,且若干个清理器交叉错位设置。
[0014]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实现了设计半球降阻器和防护壳,随时对声呐进行收放,对声呐起到保护的效果,同时相比较现有的声呐安装设备,半球降阻器有效减小了水对其产生的阻力,降低声呐受损的风险,而若干个分流器同样减小水对安装管产生的阻力,而卸力架则将安装管受到的阻力进行分散,防止安装管发生弯折形变,以提高安装管与船舶之间的稳固程度,延长使用寿命,降低损坏风险。
[0015]通过设置若干个清理器,当两个盖板向防护壳外侧打开,声呐逐渐伸出防护壳时,两个盖板同步带动若干个交叉错位的清理器向前后两侧逐渐分离打开,在打开的同时,若干个清理器同步将声呐周围的水草等杂物向前后两侧拨开,防止其与声呐缠绕,影响声呐正常工作,两个防护板和清理器则有效防止声呐在运动过程中,水对其产生的阻力过大,造成声呐损伤,同时防止声呐直接与水中物体发生直接接触碰撞,造成损坏。
[0016]通过检测头对船舶运动方向上的水中情况进行预拍摄检测,防止船舶意外触礁,提高船舶的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调节收纳的船舶声呐固定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种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A区放大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种剖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五种剖视图;
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第六种剖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B区放大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七种剖视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C区放大图。
[0018]图中标号名称:1

安装管,2

防护壳,3

分流器,4

半球降阻器,5

检测头,6

安装架,7

卸力架,8

声呐,9

排水管,10

盖体,11

清理器,501

第一连接杆,502

丝杆,503

第二连接杆,50301

限位槽,504

连接板,505

转轴,506

连接器,507

盖板,508

限位板,509

限位块,5010

圆环,5011

密封圈,5012

防护板,601

限位杆,602

第三连接杆,603...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可调节收纳的船舶声呐固定机构,包括有安装管(1)、防护壳(2)、安装架(6)、盖体(10)和声呐(8);安装管(1)下侧固接有空心柱形防护壳(2);安装管(1)中部设置有用于将其安装在船舶上的安装架(6);防护壳(2)左侧固接有盖体(10);防护壳(2)内部设置有声呐(8);其特征是:还包括有半球降阻器(4)、收纳机构、调节机构和水流产生机构;防护壳(2)右侧设置有用于降低水阻力的半球降阻器(4);安装管(1)内侧安装有用于对声呐(8)进行收纳保护的收纳机构;收纳机构上安装有用于调节声呐(8)探测角度的调节机构;调节机构连接安装管(1);半球降阻器(4)内侧安装有用于产生水流,消除气泡的水流产生机构;水流产生机构连接防护壳(2)。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收纳的船舶声呐固定机构,其特征是:收纳机构包括有升降单元和防护单元;安装管(1)内侧安装有升降单元;升降单元下侧连接声呐(8);升降单元下侧设置有防护单元。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收纳的船舶声呐固定机构,其特征是:升降单元包括有第一连接杆(501)、丝杆(502)、第二连接杆(503)、连接板(504)、转轴(505)、连接器(506)和限位块(509);安装管(1)内侧设置有第一连接杆(501);安装管(1)内侧下部固接有限位块(509);第一连接杆(501)下表面固接有丝杆(502);丝杆(502)上旋接有第二连接杆(503);第二连接杆(503)下表面固接有连接板(504);连接板(504)连接防护单元;第二连接杆(503)连接防护单元;连接板(504)下端转动连接有转轴(505);转轴(505)外表面固接有连接器(506);转轴(505)连接调节机构;连接器(506)下侧与声呐(8)固接。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节收纳的船舶声呐固定机构,其特征是:防护单元包括有盖板(507)、限位板(508)、圆环(5010)、密封圈(5011)和防护板(5012);防护壳(2)下侧活动连接有两个前后对称的盖板(507),且每个盖板(507)与防护壳(2)之间均连接有扭力弹簧;防护壳(2)内侧下部安装有两个左右对称的限位板(508);安装管(1)内侧下部设置有两个圆环(5010);两个圆环(5010)内侧各设置有一个密封圈(5011);两个密封圈(5011)内环面均与第二连接杆(503)外表面接触;两个圆环(5010)均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凌森薛磊王宇驰蔡宇晨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海鱼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