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山地马铃薯收获机及收获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用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山地马铃薯收获机及收获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马铃薯作为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在农业经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由于马铃薯的食用部分主要是埋于地下的根茎,因此在收获时,需要将裸露在地表的秧苗收割,采用一定的工具将块茎从土中刨出,再而将收获的块茎拾取,这种收割方式可以简单的概括为手扣撅刨,效率低下,且在将块茎刨出时,极易对块茎造成划伤,影响到马铃薯的收获质量。在我国地块较大的区域对马铃薯机械化作业需求很大,但是往往由于种植面积大,收获效率低而耽误收获时机。
[0003]马铃薯收获机械无论是国外机型还是国内机型都遵循:挖掘—分离—输送—捡拾的工艺流程,现有的收获机功能单一,且对于西南丘陵地区小地块黏重土壤作业条件,土薯分离质量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山地马铃薯收获机,提高收获效率及土薯分离效果。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地马铃薯收获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前部的挖掘装置、杀秧装置和设置在机架后部的收集装置;还包括用于将马铃薯与泥土分离的分离装置,所述分离装置包括由前向后传送的传输机构,所述前低后高地倾斜布置,且传输机构的前端邻接于挖掘装置的后方,用于承接来自挖掘装置的带土的马铃薯,所述传输机构上设置有漏土孔隙;所述分离装置还包括位于传输机构上方并前后依次设置的挤压辊组、分离组件、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所述挤压辊组靠近传输机构的前端,用于挤压带土的马铃薯,并与传输机构之间形成用于马铃薯通过的纵向间隙;所述分离组件包括沿左右方向设置在机架上的横杆以及设置在横杆上的多个分离杆,所述分离杆前高后低地设置,并与传输机构之间有间隙;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导流板和至少一个第二导流板设置在机架上,用于马铃薯在传输机构上的运动改向,且所述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的导流方向不同,所述第二导流板位于经第一导流板导向后的马铃薯的运动路径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地马铃薯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和连接在左侧板和右侧板之间的连接架,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上均设置有一个第一导流板,两个所述第一导流板均朝内倾斜,使马铃薯传输过程中向中间流动;所述第二导流板为两个,且均朝外倾斜,使马铃薯传输过程中向左右侧流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山地马铃薯收获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导流板连接呈V型,并通过挂架连接在连接架的下方,所述第二导流板的下端与传输机构之间有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地马铃薯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杆为后端向上翘起的弧形杆。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地马铃薯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辊组包括辊轴、辊盘和挤压辊,所述辊轴沿左右方向安装在机架上,并能沿自身轴线转动,所述辊轴上轴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辊盘,所述挤压辊连接在辊盘上,且沿辊盘周向均匀分布。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山地马铃薯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靠近左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兴隆,张涛,庞有伦,李英,赵平,代聪,刘汶树,杨清慧,尹毅,曾妮,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