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嘴白羽鸭培育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4900486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4: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黄嘴白羽鸭培育方法及其应用,涉及家禽选育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以地方麻鸭和连城白鸭进行杂交,获得F1代群体;F1代构建家系自交,F2代选留棕褐羽色鸭纯系群体;将所述棕褐羽鸭和大型白羽肉鸭进行杂交,获得F1代群体;F1代构建家系进行自交,F2代选留后代中黄嘴白羽鸭个体,所述黄嘴白羽鸭自交扩繁后挑选纯系黄嘴白羽鸭公母个体进行自由交配后即获得目标群体。本发明专利技术获得的目标群体羽色、喙色均一致,保持了生产性能遗传多样性,可用于不同目的的鸭杂交遗传改良,同时达到保护种源的目的。种源的目的。种源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黄嘴白羽鸭培育方法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禽选育
,具体涉及一种黄嘴白羽鸭培育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鸭品种的选育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鸭遗传改良过程中,会利用不同鸭品种(系)间杂种优势,筛选最优配套组合,生产最符合预期的商品鸭。但是,由于遗传机制不同,不同羽色鸭品种杂交产生的后代羽色往往发生分离,导致商品鸭外观不一致,因此配套系中不同品系羽色往往需要一致,限制了不同品种间优势性能的杂交利用。目前利用羽色一致的鸭品系杂交生产商品鸭,商品鸭自繁后代生产性能会显著下降,但由于商品鸭自繁后代羽色保持一致,养殖户无法区分购买的是正规商品鸭还是商品鸭自繁的后代。因此,亟需构建可用于商品鸭的生产和种源保护的鸭资源群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黄嘴白羽鸭资源群体的构建方法,该鸭群体充分利用了不同品种鸭之间的优势性能,可以根据需要继续选育成不同专门化品系,用于不同配套系组合,利用该配套系生产的商品鸭自交后羽色会发生分离,可有效保护种源。
[0004]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黄嘴白羽鸭培育方法,所述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棕褐羽鸭和大型白羽肉鸭进行杂交,获得F1代群体;F1代构建家系进行自交获F2代,F2代选留黄嘴白羽鸭个体自交扩繁后选育纯系公母种鸭,所述纯系公母种鸭自由交配即获得目标黄嘴白羽鸭。
[0006]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棕褐羽鸭和大型白羽肉鸭进行杂交时公母比例为1:5~10。
[0007]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选育纯系公母种鸭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黄嘴白羽母鸭与大体型白羽肉鸭杂交,观察羽色,选留全同胞后代全部为黄嘴白羽的亲本母鸭与连城白鸭杂交,观察羽色,选留全同胞后代全部为乌嘴白羽的亲本母鸭与麻羽鸭杂交,观察羽色,选留全同胞后代全部为麻羽的亲本母鸭,作为纯系母种鸭。
[0008]本专利技术中,选育纯系公母种鸭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黄嘴白羽公鸭与大体型白羽肉鸭母鸭杂交;黄嘴白羽公鸭与连城白鸭母鸭杂交;黄嘴白羽公鸭与麻羽母鸭杂交;观察羽色,挑选黄嘴白羽公鸭与不同品种母鸭杂交后代全同胞羽色均一致的个体,作为纯系公种鸭。
[0009]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目标黄嘴白羽鸭包括下述特征:成年公母鸭全身羽毛为白色,喙、蹼为橘黄色。
[0010]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棕褐羽鸭的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地方麻鸭和连城白鸭进行杂交,获得F1代群体;F1代构建家系自交获得F2代,选留F2代中棕褐羽色鸭自交繁殖,经世代培育持续选棕褐羽色鸭,获得棕褐羽色纯系群体。
[0011]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地方麻鸭和连城白鸭杂交时公母比例为1:10~15。
[0012]本专利技术中,棕褐羽色纯系个体包括下述特征:成年公鸭的头颈部羽毛灰红色,翅和躯干羽毛为棕褐色,腹下绒毛和尾羽呈灰白色,性羽和镜羽为灰色;成年母鸭的头颈部、翅和躯干羽毛棕褐色,腹下体绒和尾羽呈灰白色,镜羽为灰色。
[0013]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世代培育2~3个世代。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上述所述培育方法在鸭杂交遗传改良及种源保护中的应用。
[0015]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本专利技术选育的黄嘴白羽鸭目标资源群体,充分利用了不同品种鸭之间的优势性能,可以根据需要继续选育成不同专门化品系。这些专门化品系根据需要和大体型白羽肉鸭(北京鸭、樱桃谷鸭等)、小体型白羽鸭(连城白鸭)及不同地方麻羽鸭(绍兴鸭、山麻鸭、荆江麻鸭等)品种杂交生产的商品鸭后代羽色均不发生分离。
[0017]本专利技术选育的黄嘴白羽鸭品系,经过不同方向的选育,可获得不同专门化品系,用于不同配套系组合,利用该配套系生产的商品鸭自交后羽色会发生分离,可有效保护种质资源。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黄嘴白羽鸭资源群体构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黄嘴白羽鸭培育方法,所述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棕褐羽鸭和大型白羽肉鸭进行杂交,获得F1代群体;F1代构建家系进行自交获F2代,F2代选留黄嘴白羽鸭个体自交扩繁后选育黄嘴白羽公母纯系种鸭,所述黄嘴白羽公母纯系种鸭自由交配即获得目标黄嘴白羽鸭。本专利技术获得的黄嘴白羽鸭群体羽色、喙色一致;成年公母鸭全身羽毛为白色,喙、蹼为橘黄色,成年体重范围在1.3kg~2.6kg,500日龄平均产蛋220~320枚。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构建家系指每只公鸭和5~10只母鸭饲养在一个栏舍内进行交配,收集种蛋孵化的过程。
[0020]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棕褐羽鸭和大型白羽肉鸭进行杂交时公母比例为1:5~10。优选地,所述公母比例为1:6~8。
[0021]在本专利技术中,选育纯系公母种鸭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黄嘴白羽母鸭与大体型白羽肉鸭杂交,观察羽色,选留全同胞后代全部为黄嘴白羽的亲本母鸭与连城白鸭杂交,观察羽色,选留全同胞后代全部为乌嘴白羽的亲本母鸭与麻羽鸭杂交,观察羽色,选留全同胞后代全部为麻羽的亲本母鸭,作为纯系母种鸭。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黄嘴白羽母鸭与大体型白羽肉鸭杂交时比例为5~10:1,杂交后收集种蛋进行孵化,生长至8~9周后观察羽色;所述黄嘴白羽的亲本母鸭与连城白鸭杂交时比例为5~10:1,杂交后收集种蛋进行孵化,生长至8~9周后观察羽色;所述乌嘴白羽的亲本母鸭与麻羽公鸭杂交时比例为5~10:1,杂交后收集种蛋进行孵化,生长至8~9周后观察羽色。
[0022]在本专利技术中,选育纯系公母种鸭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黄嘴白羽公鸭与大体型白羽肉鸭母鸭杂交;黄嘴白羽公鸭与连城白鸭母鸭杂交;黄嘴白羽公鸭与麻羽母鸭杂交;观察羽色,挑选黄嘴白羽公鸭与不同品种母鸭杂交后代全同胞羽色均一致的个体,作为纯系公
种鸭。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黄嘴白羽公鸭与大体型白羽肉鸭母鸭1:5~10构建家系进行杂交,收集种蛋进行孵化,生长至8

9周,观察羽色;所述黄嘴白羽公鸭与连城白鸭母鸭按1:5~10构建家系进行杂交,收集种蛋进行孵化,生长至8

9周,观察羽色;所述黄嘴白羽公鸭与麻羽母鸭按1:5~10构建家系进行杂交,收集种蛋进行孵化,生长至8

9周,观察羽色。
[0023]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棕褐羽鸭的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地方麻鸭和连城白鸭进行杂交,获得F1代群体;F1代构建家系自交获得F2代,选留F2代中棕褐羽色鸭自交繁殖,经世代培育持续选棕褐羽色鸭,获得棕褐羽色纯系群体。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F2代生长至8~9周龄观察羽色,淘汰白羽、灰羽、麻羽及黑羽鸭,只选留棕褐羽色鸭自交繁殖,经过2~3个世代持续选棕褐羽色鸭,获得棕褐羽色纯系群体。
[0024]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地方麻鸭和连城白鸭杂交时公母比例为1:10~15。优选地,所述公母比例为1:12~14。
[0025]在本专利技术中,棕褐羽色纯系个体包括下述特征:成年公鸭的头颈部羽毛灰红色,翅和躯干羽毛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黄嘴白羽鸭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棕褐羽鸭和大型白羽肉鸭进行杂交,获得F1代群体;F1代构建家系进行自交获F2代,F2代选留黄嘴白羽鸭个体自交扩繁后选育纯系公母种鸭,所述纯系公母种鸭自由交配即获得目标黄嘴白羽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棕褐羽鸭和大型白羽肉鸭进行杂交时公母比例为1:5~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育纯系公母种鸭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黄嘴白羽母鸭与大体型白羽肉鸭杂交,观察羽色,选留全同胞后代全部为黄嘴白羽的亲本母鸭与连城白鸭杂交,观察羽色,选留全同胞后代全部为乌嘴白羽的亲本母鸭与麻羽鸭杂交,观察羽色,选留全同胞后代全部为麻羽的亲本母鸭,作为纯系母种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育纯系公母种鸭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黄嘴白羽公鸭与大体型白羽肉鸭母鸭杂交;黄嘴白羽公鸭与连城白鸭母鸭杂交;黄嘴白羽公鸭与麻羽母鸭杂交;观察羽色,挑选黄嘴白羽公鸭与不同品种母鸭杂交后代全同胞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星王丽霞曾慧君杨宇周浩叶胜强龚萍刘佳佳钱运国刘武李中心童新红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