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再制造发动机缸筒无损拆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9713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再制造领域,一种再制造发动机缸筒无损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母(11)、传力螺柱(12)、支撑架(13)、固定立柱(14),其中,所述支撑架(13)上设有支撑孔(131)。所述传力螺柱(12)穿过所述支撑孔(131)与所述固定立柱(14)连接,所述螺母(11)套在所述传力螺柱(12)上,所述支撑架(13)支撑于发动机缸体(2),所述固定立柱(14)设有延伸环(16),在工作时,通过旋转所述螺母(11)带动所述固定立柱(14)向上移动,从而通过延伸环(16)向上拉拔钢套筒从缸体中脱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高效、快速的对废弃、生锈的旧机缸筒进行拆卸;并且很好的替代了人工脉动(击打)式冲击外力的拆卸方式,有效避免了缸筒人工拆卸过程中造成的缸体二次破坏,增大了再制造缸体的回收利用率,有效提高了发动机再制造旧机拆卸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再制造拆卸过程的成本支出,增加了发动机再制造的品质。发动机再制造的品质。发动机再制造的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再制造发动机缸筒无损拆卸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辅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再制造发动机缸筒无损拆卸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缸筒在发动机正常使用过程中,由于与活塞上的活塞环出现长时间的摩擦,产生较大量的磨损;在发动机再制造的过程中,需要对发动机缸筒进行拆卸、更换。
[0003]在对发动机进行再制造过程中,其旧件来源绝大多数是使用年限到期的报废的废旧发动机,由于废旧发动机从废弃、回收、拆卸、再制造加工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旧机会产生大量锈蚀,增加了再制造发动机拆卸的难度;并且在发动机再制造的过程中,其缸体是核心的再制造加工件,在旧机拆卸的过程中,要求避免在核心再制造件拆卸时避免产生人为的二次破坏。
[0004]目前在发动机再制造企业,对旧机缸筒的拆解,采用相对较为原始的人工手动拆解,一是拆解效率偏低;二是在拆卸的过程中,出现人为二次破坏的概率较高;严重影响了发动机再制造的成本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拆卸装置,包括螺母(11)、传力螺柱(12)、支撑架(13)、固定立柱(14),其中,所述支撑架(13)上设有支撑孔(131)。所述传力螺柱(12)穿过所述支撑孔(131)与所述固定立柱(14)连接,所述螺母(11)套在所述传力螺柱(12)上,通过旋转所述螺母(11)带动所述固定立柱(14)向上移动,从而向上拉拔钢套筒从缸体中脱出。
[0006]优选的,还包括活动立柱(15),所述活动立柱(15)上设有导向孔(151),所述固定立柱(14)上设有导向柱(141),所述导向孔(151)与导向柱(141)相互配合,所述活动立柱(15)和所述固定立柱(14)相互固定。
[0007]优选的,固定立柱(14)上设有调节螺栓孔(142)。
[0008]本技术,能够高效、快速的对废弃、生锈的旧机缸筒进行拆卸;并且很好的替代了人工脉动(击打)式冲击外力的拆卸方式,有效避免了缸筒人工拆卸过程中造成的缸体二次破坏,增大了再制造缸体的回收利用率,有效提高了发动机再制造旧机拆卸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再制造拆卸过程的成本支出,增加了发动机再制造的品质。
附图说明
[0009]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技术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装置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技术专利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3是本技术专利的支撑架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3]图4为本技术专利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4]图5为本技术专利活动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0015]符号说明:1

再制造发动机缸筒无损拆卸装置;2

发动机缸体;3

缸筒;11

螺母;12

传力螺柱;13

支撑架;131

支撑孔;14

固定立柱;141

导向柱,142—调节螺栓孔;15

活动立柱;151—导向孔;16

延伸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17]如图1

4所示,本技术专利开发了一种再制造发动机缸筒无损拆卸装置,包括螺母(11)、传力螺柱(12)、支撑架(13)、固定立柱(14)。其中,支撑架(13)上设有支撑孔(131)。传力螺柱(12)穿过支撑孔(131)与固定立柱(14)连接,螺母(11)套在传力螺柱(12)上。如图1所示,支撑架(13)支撑于发动机缸体上,通过旋转所述螺母(11)带动所述固定立柱(14)向上移动,从而向上拉拔钢套筒从缸体中脱出。
[0018]固定立柱(14)上设有导向柱(141)和调节螺栓孔(142),本技术还包括活动立柱(15),活动立柱(15)上设有导向孔(151),导向孔(151)和导向柱(141)想配合,活动立柱(15)固定在固定立柱(14),通过螺栓穿过调节螺栓孔(142)顶在活动立柱(15)上,来调节固定立柱(14)和活动立柱(15)的距离。以此来适应不同口径的缸筒。
[0019]为了能够带动缸筒向上移动,在固定立柱(14)下方设有延伸环(16),在向上带动固定立柱(14)的时候,延伸环(16)带动缸筒向上移动。为了更好的与缸筒形成接触面,在活动立柱(15)上也设有延伸环(16)。
[0020]通过对活动立柱的引入,能够对拆卸活动立柱与固定立柱两者之间的有效间距进行连续调节;立柱导向孔与导向柱的引入,很好的解决了活动立柱在位置调节时的等距性;使得活动立柱与固定立柱在缸筒拆卸过程中受力均等;避免了缸筒在拆卸过程中因受力不均而造成缸筒倾斜、卡滞现象;有效确保了缸筒的拆卸效率和拆卸质量。通过设置调节螺栓孔(142)使得活动立柱相对固定立柱位置距离的调节,能够很好的适应不同类型、不同型号尺寸发动机缸筒内径尺寸不同的问题;有效的解决了发动机在再制造行业多型号、小批量的行业特点。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
ꢀ“
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其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
”ꢀ
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
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再制造发动机缸筒无损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母(11)、传力螺柱(12)、支撑架(13)、固定立柱(14),其中,所述支撑架(13)上设有支撑孔(131),所述传力螺柱(12)穿过所述支撑孔(131)与所述固定立柱(14)连接,所述螺母(11)套在所述传力螺柱(12)上,所述支撑架(13)支撑于发动机缸体(2),所述固定立柱(14)设有延伸环(16),在工作时,通过旋转所述螺母(11)带动所述固定立柱(14)向上移动,从而通过延伸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杰乔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百旭机械再制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