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减少叉跟尖轨磨耗和伤损效果的护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9026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减少叉跟尖轨磨耗和伤损效果的护轨,包括趾端车轮引导区、趾端拉伸引导区、拉伸区、跟端拉伸引导区和跟端车轮引导区依次顺接,趾端车轮引导区、趾端拉伸引导区、跟端拉伸引导区和跟端车轮引导区工作边为直线结构,拉伸区工作边为折线结构,趾端车轮引导区的工作边与非工作边的夹角和跟端车轮引导区的工作边与非工作边的夹角大于趾端拉伸引导区的工作边与非工作边的夹角与跟端拉伸引导区的工作边与非工作边的夹角。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叉跟尖轨护轨后,车辆运行至叉跟尖轨尖端时,叉跟尖轨护轨首先与曲线下股车轮轮背接触,拉住轮对,避免轮对因离心力作用向曲线上股移动,从而避免曲线上股车轮轮缘根部与叉跟尖轨尖端接触。尖轨尖端接触。尖轨尖端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减少叉跟尖轨磨耗和伤损效果的护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故障监测
,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减少叉跟尖轨磨耗和伤损效果的护轨。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高速道岔实际运营中叉跟尖轨磨耗及伤损明显,并出现多起裂纹及掉块的情况导致提前下道。
[0003]通过现场调研及理论分析可知,列车侧逆向通过道岔时,车轮贴靠曲上股运行,叉跟尖轨尖端距离圆曲线终点较近,仍在发挥导向作用,导致叉跟尖轨顶宽20mm以下小断面提前受力,在列车荷载反复作用下叉跟尖轨非作用边顶面逐步形成肥边,20mm以下小断面侧磨严重导致结构强度不足,逐渐发展出尖轨水平裂纹甚至剥离掉块。
[0004]现需一种具有减少叉跟尖轨磨耗和伤损效果的护轨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列车侧逆向通过道岔时,车轮贴靠曲上股运行,叉跟尖轨尖端距离圆曲线终点较近,仍在发挥导向作用,导致叉跟尖轨顶宽20mm以下小断面提前受力,在列车荷载反复作用下叉跟尖轨非作用边顶面逐步形成肥边,20mm以下小断面侧磨严重导致结构强度不足,逐渐发展出尖轨水平裂纹甚至剥离掉块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具有减少叉跟尖轨磨耗和伤损效果的护轨,解决了上述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减少叉跟尖轨磨耗和伤损效果的护轨,包括趾端车轮引导区、趾端拉伸引导区、拉伸区、跟端拉伸引导区和跟端车轮引导区,趾端车轮引导区、趾端拉伸引导区、拉伸区、跟端拉伸引导区和跟端车轮引导区依次顺接,趾端车轮引导区、趾端拉伸引导区、跟端拉伸引导区和跟端车轮引导区工作边为直线结构,拉伸区工作边为折线结构,趾端车轮引导区的工作边与非工作边的夹角和跟端车轮引导区的工作边与非工作边的夹角大于趾端拉伸引导区的工作边与非工作边的夹角与跟端拉伸引导区的工作边与非工作边的夹角,趾端车轮引导区和跟端引导区用于确保车轮能够进入护轨轮缘槽内,趾端拉伸引导区和跟端拉伸引导区用于引导车轮进入拉伸区同时起到一定的拉伸作用,拉伸区用于拉住轮对,避免轮对因离心力作用向曲线上股移动,从而避免曲线上股车轮轮缘根部与叉跟尖轨尖端接触。
[0007]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具有减少叉跟尖轨磨耗和伤损效果的护轨,作为优选方式,拉伸区包括趾端功能区、保护区和跟端功能区,趾端功能区的工作边、保护区的工作边和跟端功能区的工作边不顺接,保护区的工作边和保护区的非工作边相互平行,趾端功能区的工作边与保护区法线方向夹角角度和跟端功能区的工作边与保护区法线方向夹角角度相反。
[0008]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具有减少叉跟尖轨磨耗和伤损效果的护轨,作为优选方式,趾端功能区与趾端拉伸引导区工作边顺接,跟端拉伸引导区和跟端功能区工作边顺接。
[0009]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具有减少叉跟尖轨磨耗和伤损效果的护轨,作为优选方式,趾
端引导区长度为L1,趾端功能区与趾端拉伸引导区长度和为L2,保护区长度为L3,跟端拉伸引导区和跟端功能区长度和为L4,跟端引导区长度为L5,趾端引导区末端轮缘槽为c1,趾端功能区与趾端拉伸引导区末端轮缘槽为c2,保护区轮缘槽为c3,跟端拉伸引导区和跟端功能区末端轮缘槽为c4,跟端引导区末端轮缘槽为c5,上述数值取值满足一下公式,
[0010][0011]其中,V为列车最大侧向通过速度。
[001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具有减少叉跟尖轨磨耗和伤损效果的护轨,作为优选方式,L3部分覆盖叉跟尖轨顶宽≤20mm断面的区域。
[001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具有减少叉跟尖轨磨耗和伤损效果的护轨,作为优选方式,c3满足使轮对足够偏向曲线下股从而使上股车轮与叉跟尖轨尖端脱离接触。
[001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具有减少叉跟尖轨磨耗和伤损效果的护轨,作为优选方式,c1和c5大于等于80mm,c2和c4大于等于65mm。
[001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具有减少叉跟尖轨磨耗和伤损效果的护轨,作为优选方式,L1和L2小于等于200mm。
[0016]L1、L5段主要作用为确保车轮能够进入护轨轮缘槽内,L2、L4段主要作用为约束轮对向曲线下股移动,直至L3段时,轮对已经足够偏向曲线下股,上股车轮已经与叉跟尖轨尖端脱离接触,从而实现保护叉跟尖轨尖端的目的。
[0017]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如下:
[0018]设置叉跟尖轨护轨后,车辆运行至叉跟尖轨尖端时,叉跟尖轨护轨首先与曲线下股车轮轮背接触,拉住轮对,避免轮对因离心力作用向曲线上股移动,从而避免曲线上股车轮轮缘根部与叉跟尖轨尖端接触,从根本上避免了叉跟尖轨尖端出现接触伤损。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一种具有减少叉跟尖轨磨耗和伤损效果的护轨示意图;
[0020]图2为一种具有减少叉跟尖轨磨耗和伤损效果的护轨拉伸区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
[0022]1、趾端车轮引导区;2、趾端拉伸引导区;3、拉伸区;31、趾端功能区;32、保护区;33、跟端功能区;4、跟端拉伸引导区;5、跟端车轮引导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4]实施例1
[0025]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减少叉跟尖轨磨耗和伤损效果的护轨,包括趾端车轮引导区1、趾端拉伸引导区2、拉伸区3、跟端拉伸引导区4和跟端车轮引导区5,趾端车轮引导区1、趾端拉伸引导区2、拉伸区3、跟端拉伸引导区4和跟端车轮引导区5依次顺接,趾端车轮引导区
1、趾端拉伸引导区2、跟端拉伸引导区4和跟端车轮引导区5工作边为直线结构,拉伸区3工作边为折线结构,趾端车轮引导区1的工作边与非工作边的夹角和跟端车轮引导区5的工作边与非工作边的夹角大于趾端拉伸引导区2的工作边与非工作边的夹角与跟端拉伸引导区4的工作边与非工作边的夹角,趾端车轮引导区1和跟端引导区用于确保车轮能够进入护轨轮缘槽内,趾端拉伸引导区2和跟端拉伸引导区4用于引导车轮进入拉伸区3同时起到一定的拉伸作用,拉伸区3用于拉住轮对,避免轮对因离心力作用向曲线上股移动,从而避免曲线上股车轮轮缘根部与叉跟尖轨尖端接触。
[0026]如图2所示,拉伸区3包括趾端功能区31、保护区32和跟端功能区33,趾端功能区31的工作边、保护区32的工作边和跟端功能区33的工作边不顺接,保护区32的工作边和保护区32的非工作边相互平行,趾端功能区31的工作边与保护区32法线方向夹角角度和跟端功能区33的工作边与保护区32法线方向夹角角度相反。
[0027]趾端功能区31与趾端拉伸引导区2工作边顺接,跟端拉伸引导区4和跟端功能区33工作边顺接。趾端引导区长度为L1,趾端功能区31与趾端拉伸引导区2长度和为L2,保护区32长度为L3,跟端拉伸引导区4和跟端功能区33长度和为L4,跟端引导区长度为L5,趾端引导区末端轮缘槽为c1,趾端功能区31与趾端拉伸引导区2末端轮缘槽为c2,保护区32轮缘槽为c3,跟端拉伸引导区4和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减少叉跟尖轨磨耗和伤损效果的护轨,其特征在于:包括趾端车轮引导区(1)、趾端拉伸引导区(2)、拉伸区(3)、跟端拉伸引导区(4)和跟端车轮引导区(5),所述趾端车轮引导区(1)、所述趾端拉伸引导区(2)、所述拉伸区(3)、所述跟端拉伸引导区(4)和所述跟端车轮引导区(5)依次顺接,所述趾端车轮引导区(1)、所述趾端拉伸引导区(2)、所述跟端拉伸引导区(4)和所述跟端车轮引导区(5)工作边为直线结构,所述拉伸区(3)工作边为折线结构,所述趾端车轮引导区(1)的工作边与非工作边的夹角和所述跟端车轮引导区(5)的工作边与非工作边的夹角大于所述趾端拉伸引导区(2)的工作边与非工作边的夹角与所述跟端拉伸引导区(4)的工作边与非工作边的夹角,所述趾端车轮引导区(1)和所述跟端引导区用于确保车轮能够进入护轨轮缘槽内,所述趾端拉伸引导区(2)和所述跟端拉伸引导区(4)用于引导车轮进入拉伸区(3)同时起到一定的拉伸作用,所述拉伸区(3)用于拉住轮对,避免轮对因离心力作用向曲线上股移动,从而避免曲线上股车轮轮缘根部与叉跟尖轨尖端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减少叉跟尖轨磨耗和伤损效果的护轨,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区(3)包括趾端功能区(31)、保护区(32)和跟端功能区(33),所述趾端功能区(31)的工作边、所述保护区(32)的工作边和所述跟端功能区(33)的工作边不顺接,所述保护区(32)的工作边和保护区(32)的非工作边相互平行,所述趾端功能区(31)的工作边与所述保护区(32)法线方向夹角角度和所述跟端功能区(33)的工作边与所述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璞王树国赵振华肖俊恒李伟杨东升司道林王猛葛晶钱坤王钟苑易强杨亮高原王琨淇赵磊徐旸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