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车辆的自导向径向转向架和轨道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89748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的自导向径向转向架,转向架为两轴转向架,转向架包括构架、第一轴箱单元、第二轴箱单元、第一拉杆单元和第二拉杆单元,第一轴箱单元与第二轴箱单元以及第一拉杆单元和第二拉杆单元均相对于所述构架的横向中心线对称设置;第一轴箱单元包括第一左轴箱和第一右轴箱,第一左轴箱的后侧设有第一左轴箱拉杆,第一右轴箱的后侧设有第一右轴箱拉杆,第一左轴箱拉杆与第一右轴箱拉杆相对于构架的纵向中心线对称;第一拉杆单元与第二拉杆单元通过滑动轴承相连接,滑动轴承与所述构架的纵向中心线相平行。还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该转向架可提高轨道车辆的曲线通过能力,同时保证转向架大牵引力,并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可维护性。用性和可维护性。用性和可维护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车辆的自导向径向转向架和轨道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轨道交通车辆
,具体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的自导向径向转向架和轨道车辆。

技术介绍

[0002]传统轨道车辆通过曲线的导向功能主要依靠轮缘以及带锥度的踏面来共同实现,即所谓的轮缘力与蠕滑力共同导向。当普通转向架通过曲线时,在蠕滑力导向不足时,轮缘力参与导向。轨道与轮缘的作用产生轮缘力,它与车辆的离心力、轨道超高、横向蠕滑力等平衡。轮缘的贴靠摩擦使得轮缘轨道侧面产生磨耗,同时发出噪声,能源损耗加大,损害轨道基础设施,缩短车轮使用寿命,冲角过大时还有爬轨风险。而当径向转向架通过曲线时,主要由蠕滑力导向,具体为:车轮的实际速度与滚动速度之差叫做蠕滑速度,蠕滑力与蠕滑速度成正比,左右车轮的蠕滑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形成力偶。当轴箱纵向刚度较小时,轮对易于靠近径向位置,从而减小冲角,迫使车轮沿曲线行走。以蠕滑力导向为主的车辆,车轮冲角小,可以显著降低轮轨磨耗,降低爬轨风险;减少踏面与轨面的滑动,从而减小轮轨横向力并显著改善曲线上的粘着性能。为了提高蠕滑力的导向主体作用,有很多径向转向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车辆的自导向径向转向架,所述转向架为两轴转向架,所述转向架包括构架(3)、第一轴箱单元(1)和第二轴箱单元(2),所述第一轴箱单元(1)与第二轴箱单元(2)相对于所述构架(3)的横向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轴箱单元(1)包括第一左轴箱(11)和第一右轴箱(12),所述第一左轴箱(11)的后侧设有第一左轴箱拉杆(13),第一右轴箱(12)的后侧设有第一右轴箱拉杆(14),第一左轴箱拉杆(13)与第一右轴箱拉杆(14)相对于所述构架(3)的纵向中心线对称;所述第二轴箱单元(2)包括第二左轴箱(21)和第二右轴箱(22),所述第二左轴箱(21)的前侧设有第二左轴箱拉杆(23),第二右轴箱(22)的前侧设有第二右轴箱拉杆(24),第二左轴箱拉杆(23)与第二右轴箱拉杆(24)相对于所述构架(3)的纵向中心线对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径向结构,所述径向结构包括第一拉杆单元(4)和第二拉杆单元(5),第一拉杆单元(4)与第二拉杆单元(5)相对于所述构架(3)的横向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拉杆单元(4)包括第一左拐臂(41)、第一连接杆(42)和第一右拐臂(43),第一左拐臂(41)与第一右拐臂(43)相对于所述构架(3)的纵向中心线对称设置,第一左拐臂(41)拐角处和第一右拐臂(43)拐角处分别与所述构架(3)相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杆(4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左拐臂(41)和第一右拐臂(43)相对称的两端相铰接,所述第一左拐臂(41)的另一端与第一左轴箱拉杆(13)相铰接,所述第一右拐臂(43)的另一端与第一右轴箱拉杆(14)相铰接;所述第二拉杆单元(5)包括第二左拐臂(51)、第二连接杆(52)和第二右拐臂(53),第二左拐臂(51)与第二右拐臂(53)相对于所述构架(3)的纵向中心线对称设置,第二左拐臂(51)拐角处和第二右拐臂(53)拐角处分别与所述构架(3)相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5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左拐臂(51)和第二右拐臂(53)相对称的两端相铰接,所述第二左拐臂(51)的另一端与第二左轴箱拉杆(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龙江贺兴钟晓波刘余龙李小燕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