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中华鳖通行的仿自然通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8589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中华鳖通行的仿自然通道,包括为保障中华鳖过坝通行而选择合适周围地形线修建的仿自然通道,在仿自然通道中间铺设卵石漂石来加糙河道,每隔6~7m修建鱼道阻水设施,修建中华鳖休憩缓坡,在仿自然通道靠岸一侧人工种植生态隔声灌木,选择合适周围地形线修建给仿自然通道补水的补水池,补水池可对仿自然通道进行补水,同时补水池可对生态隔声灌木进行浇灌,补水池采用水泵及进水管抽取库水进行补水。适用于中华鳖的仿自然通道型式简单、营造了中华鳖适宜生境,有利于中华鳖的保护,有利于因修建大坝受阻隔的中华鳖种群之间的交流繁殖以及种族的优化改良。鳖种群之间的交流繁殖以及种族的优化改良。鳖种群之间的交流繁殖以及种族的优化改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中华鳖通行的仿自然通道


[0001]本技术涉及仿自然通道,尤其是一种用于中华鳖通行的仿自然通道。

技术介绍

[0002]中华鳖,学名Trionyx Sinensis,又名鳖、甲鱼、团鱼等,属爬行纲,龟鳖目,鳖科,中华鳖属。中华鳖在中国广泛分布,除西藏和青海外,其它各省均产,是一种重要的水产种质资源。
[0003]中华鳖4~5月水中交配,待20天产卵,多次性产卵,至8月结束。产卵点一般环境安静、干燥向阳、土质松软,通常首次产卵仅4~6枚,在繁殖季节一般可产卵3~4次,5岁以上雌鳖一年可产50~100枚。鳖卵及稚鳖容易受蚊、鼠、蛇、虫等的侵害。寿命可达60龄以上。中华鳖喜食鱼虾、昆虫等,也食水草、谷类等植物性食物。性怯懦怕声响,白天潜伏水中或淤泥中,夜间出水觅食。
[0004]中华鳖生活于江河、湖沼、池塘、水库等水流平缓、鱼虾繁生的淡水水域,也常出没于大山溪中。在安静、清洁、阳光充足的水岸边活动较频繁,喜晒太阳或乘凉风。夏季有晒甲习惯,寒冷的冬季会冬眠,第二年开始苏醒寻食。
[0005]酸碱度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鳖的生理状况。酸性水中,鳖不爱活动,代谢下降,摄食减小,消化力降低,生长受抑制。同时酸性环境中,细菌、藻类的生长繁殖均受到抑制,中华鳖生活所需的“青苔”环境就不易形成,从而也会间接地影响到鳖的生长。在强碱性环境中,会破坏鳖的皮肤粘膜。
[0006]水体透明度在20~25cm时可使中华鳖具有安全感,减少撕咬。水色以绿藻、蓝藻所形成的绿色为宜。中华鳖能适应淡水水域和低盐度的半咸水水域。
[0007]中华鳖具有“趋光性”,属喜光性动物。鳖在温暖无风的晴天爬上沙滩上晒太阳,即“晒盖”,有取暖和杀菌洁肤之功能。中华鳖习惯于夜间进食和交配产卵。光照可影响鳖生殖腺的发育。
[0008]无论水中还是陆上,中华鳖对声都极为敏感,绝大多数声响鳖都作逃避反应。鳖在产卵、摄食、晒盖时,声响会造成上述活动的停止并迅速潜入水底。
[0009]目前由于河流大坝的修建将对中华鳖在河道干流的种质遗传产生阻隔效应,影响中华鳖的繁殖迁徙。坝址上下游水文情势的变化导致坝址库区范围适宜中华鳖的陆生生境面积减少,坝址下游水流变缓、水量减少,导致坝下河流中华鳖的生境的缩减。在20世纪80年代,中华鳖分布广泛、产量较高,90年代后,由于人为捕捉、自然生境的破坏,自然收获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近年来农业部批准建设了多个中华鳖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通过加强巡视和宣传力度、增殖放流等手段提高保护区中华鳖的种群数量。
[0010]基于以上原因,修建拦河坝,必须考虑修建保护中华鳖的仿生通道,营造适宜生境,有利于中华鳖的保护,有利于因修建大坝受阻隔的中华鳖的交流繁殖。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中华鳖通行的仿自然通道,通过人工修建的仿自然通道,人工种植植被隔声带,建设休憩缓坡,利用卵石加糙河道营造水生生境,以利于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中华鳖的保护,以利于因修建大坝受阻隔的中华鳖种群之间的交流繁殖。
[001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中华鳖通行的仿自然通道,仿自然通道沿着地形线修建在拦河坝下游的一侧岸坡上,在仿自然通道上游岸边修建给仿自然通道补水的补水池,补水池抽取库水进行补水,仿自然通道为上部开口的槽型,在仿自然通道两侧边墙上相距一定间隔设置有多个阻水设施,每个阻水设施为相对错落设置在两侧边墙上的一对挡墙,挡墙的长度不大于仿自然通道宽度的一半,一对挡墙之间的横向间距30~60cm,上下游方向错落布置间距不小于20cm,相邻两个阻水设施上下游间距为6~7m,在仿自然通道底面中间铺设加糙通道的卵石漂石,在仿自然通道两侧边墙相距一定间隔还开有多个豁口,在豁口处向边墙外修建有多个供中华鳖休憩的缓坡。
[0013]所述仿自然通道地形坡度不超过30
°

[0014]所述豁口高于仿自然通道底板至少35cm,缓坡从豁口处分别向仿自然通道底板和边墙外延伸,形成向仿自然通道底板倾斜的半圆形缓坡。
[0015]远离河道一侧的仿自然通道边墙外侧种植有小叶黄杨和木槿。
[0016]所述仿自然通道采用常规混凝土或者是生态混凝土浇筑。
[0017]所述仿自然通道为“U”槽,宽度≥2m,深度≥1.0m,阻水设施的挡墙长度0.7~0.85m,厚度15cm,高度0.5~0.7m,卵漂石高出通道底部不大于5cm,每间隔三座阻水设施在通道左右侧墙错落布置一座中华鳖休憩的缓坡,豁口距通道底高度35cm,缓坡呈半圆形,半径3.5m,岸坡比1:2。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人工修建的适用于中华鳖通行的仿自然通道,人工种植植被隔声带,建设休憩缓坡,利用卵石加糙河道营造水生生境,以利于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中华鳖的保护,以利于因修建大坝受阻隔的中华鳖种群之间的交流繁殖。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的用于中华鳖通行的仿自然通道的平面图。
[0020]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0021]图3是本技术的用于中华鳖通行的仿自然通道的断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
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5]如图1

3所示,本技术的用于中华鳖通行的仿自然通道,仿自然通道4沿着地形线2修建在拦河坝1下游的一侧岸坡上,在仿自然通道上游岸边修建给仿自然通道4补水的补水池11,补水池12抽取库水进行补水,仿自然通道4为上部开口的槽型,在仿自然通道4两侧边墙上相距一定间隔设置有多个阻水设施9,每个阻水设施9为相对错落设置在两侧边墙上的一对挡墙15,挡墙15的长度不大于仿自然通道4宽度的一半,一对挡墙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中华鳖通行的仿自然通道,仿自然通道(4)沿着地形线(2)修建在拦河坝(1)下游的一侧岸坡上,在仿自然通道上游岸边修建给仿自然通道(4)补水的补水池(12),补水池(12)抽取库水进行补水,其特征在于,仿自然通道(4)为上部开口的槽型,在仿自然通道(4)两侧边墙上相距一定间隔设置有多个阻水设施(9),每个阻水设施(9)为相对错落设置在两侧边墙上的一对挡墙(15),挡墙(15)的长度不大于仿自然通道(4)宽度的一半,一对挡墙(15)之间的横向间距30~60cm,上下游方向错落布置间距不小于20cm,相邻两个阻水设施(9)上下游间距为6~7m,在仿自然通道(4)底面中间铺设加糙通道的卵石漂石(6),在仿自然通道(4)两侧边墙相距一定间隔还开有多个豁口,在豁口处向边墙外修建有多个供中华鳖休憩的缓坡(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中华鳖通行的仿自然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仿自然通道(4)地形坡度不超过30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瑞冯慧娟菅宇翔
申请(专利权)人: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