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I、Q路DAC同步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87947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I、Q路DAC同步设计方法。在设计中,需要使用数字、模拟变换将多个电平的数字基带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发送至IQ矢量调制器形成射频信号发送,需要保证IQ矢量相位,就需要I、Q两路的DAC同步工作,但是I路和Q路使用两个独立的MUXDAC,这样就需要一种方式将两个独立工作的DAC联系起来,并且能够判断出是否实现同步工作。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采用两个DAC的输出时钟与数据的关联特性,将两个DAC的输出时钟进行比较,使用DAC输出时钟的2倍频的8相位时钟采样判断判断DAC工作是否同步,可以在设计实现上用较低频率实现高频数据的处理。上用较低频率实现高频数据的处理。上用较低频率实现高频数据的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I、Q路DAC同步设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I、Q路DAC的同步设计方法,可应用于无线、卫星和地面通信系统高速DAC接口设计中。

技术介绍

[0002]在卫星通信系统数据传输设计中,需要使用数字、模拟变换将多个电平的数字基带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发送至IQ矢量调制器形成射频信号发送,需要保证IQ矢量相位,就需要I、Q两路的DAC同步工作,但是I路和Q路使用两个独立的MUXDAC,需要一种方式将两个独立工作的DAC联系起来,并且能通过方法实现同步工作。如果工作频率低,两个独立工作的DAC能够在同一个时钟周期内采样到对应的IQ数据,但在工作速率高的情况下,如传输1.5Gsps数据时,在DACMUX4条件下,工作频率要达到375MHz,必须考虑IQ矢量的同步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I、Q路DAC同步设计方法,将两个独立工作的DAC利用其输出时钟联系起来并通过时钟比较及判断使DAC达到同步工作,方法简单易于实现,同时采用频率为DAC输出时钟的2倍的8相位时钟采样,可用1/8的频率实现高频采样需求,降低了电路内部的时序难度,同时保证了采样精度,并且延迟模块采用反馈设计法,在调节延迟的同时,可以克服在不同电压、不同温度下延迟的变化趋向性。
[0004]本专利技术的具体解决方案是:一种I、Q路DAC同步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1)将两个独立工作的DAC工作模式设置相同,将两个DAC的输出时钟进行比较;r/>[0006](2)对步骤(1)得到的比较结果进行采样;
[0007](3)根据采样结果判断DAC工作是否同步,如果同步,则保持工作状态,如果不同步,则产生复位指示信号并进行计数,当计数达到预定值时还是不能同步,则调整延迟模块。
[0008]需要I、Q两路的DAC同步工作,且I路和Q路使用两个独立的MUXDAC。
[0009]将两个DAC的输出时钟采用比较器CLKXOR2进行比较。
[0010]两个独立工作的DAC的输出时钟到比较器CLKXOR2的输入端延迟相等,包含芯片外和芯片内的延迟,且使延迟越短越好,以减小不同电压、不同温度条件下引起的延迟差异。
[0011]步骤(2)中采用频率是DAC输出时钟2倍的8相位时钟对步骤(1)得到的比较结果进行采样。
[0012]所述8相位时钟包括0度、45度、90度、135度、180度、225度、270度、315度8个相位时钟。
[0013]所述8个相位时钟在采样时延迟相等。
[0014]所述步骤(3)根据采样结果判断DAC工作是否同步的实现方式为:根据步骤(2)的结果判断DAC工作是否同步,切换到同一时钟下进行判断,正确采样后判断是否达到同步要
求,即两个DAC输出时钟的相位是否一致,如果达到同步,则保持当前状态,如果未达到同步,则产生指示信号,对两个DAC同时复位,并且计数,若达到额定数量还是不能同步,则调整延迟模块,调整延迟后,重复步骤(2)和步骤(3),直至达到同步为止。
[0015]所述调整延迟模块,具体为增加延迟或减少延迟,并且以小于80ps的精度逐步调整。
[0016]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通过对两个独立DAC输出时钟的通过CLKXOR2比较,采用频率为DAC输入时钟2倍的8相位时钟进行采样,在低频下进行结果判断是否同步,方法简单易实现,保证了采样精度,而且对时序要求相对较低,是一种有效且方便实用的设计方法。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原理示意图。
[0019]图2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本专利技术一种I、Q路DAC同步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1](1)将两个独立工作的DAC工作模式设置相同,将两个DAC的输出时钟进行比较;
[0022](2)对步骤(1)得到的比较结果进行采样;
[0023](3)根据采样结果判断DAC工作是否同步,如果同步,则保持工作状态,如果不同步,则产生复位指示信号并进行计数,当计数达到预定值时还是不能同步,则调整延迟模块。
[0024]需要I、Q两路的DAC同步工作,且I路和Q路使用两个独立的MUXDAC。
[0025]将两个DAC的输出时钟采用比较器CLKXOR2进行比较。
[0026]两个独立工作的DAC的输出时钟到比较器CLKXOR2的输入端延迟相等,包含芯片外和芯片内的延迟,且使延迟越短越好,以减小不同电压、不同温度条件下引起的延迟差异。
[0027]步骤(2)中采用频率是DAC输出时钟2倍的8相位时钟对步骤(1)得到的比较结果进行采样。
[0028]8相位时钟包括0度、45度、90度、135度、180度、225度、270度、315度8个相位时钟。8个相位时钟在采样时延迟相等。
[0029]步骤(3)根据采样结果判断DAC工作是否同步的实现方式为:根据步骤(2)的结果判断DAC工作是否同步,切换到同一时钟下进行判断,正确采样后判断是否达到同步要求,即两个DAC输出时钟的相位是否一致,如果达到同步,则保持当前状态,如果未达到同步,则产生指示信号,对两个DAC同时复位,并且计数,若达到额定数量还是不能同步,则调整延迟模块,调整延迟后,重复步骤(2)和步骤(3),直至达到同步为止。
[0030]调整延迟模块,具体为增加延迟或减少延迟,并且以小于80ps的精度逐步调整。
[0031]下面结合附图1、2和具体实施了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32](1)将两个独立工作的DAC工作模式设置完全相同,两个独立工作的DAC的输出时钟DA1_CLK、DA2_CLK到比较器CLKXOR2的输入端延迟相等,包含芯片外和芯片内的延迟,且使延迟越短越好,以减小不同电压、不同温度条件下引起的延迟差异。
[0033](2)采用频率是DAC输出时钟2倍的8相位时钟对上述步骤1的比较结果进行采样,8相位时钟包括0度、45度、90度、135度、180度、225度、270度、315度8个相位时钟,即图中CLK0、CLK45、CLK90、CLK135、CLK180、CLK225、CLK270、CLK315,在设计中要求8个相位的时钟在采样时延迟相等。
[0034](3)根据采样的结果compared_0、compared_45、compared_90、compared_135、compared_180、compared_225、compared_270、compared_315判断DAC工作是否同步,切换到同一时钟下进行判断,正确采样后判断是否达到同步要求,如果达到同步,则保持当前状态,如果未达到同步,则产生指示信号,对两个DAC同时复位,并且计数,达到一定数量还是不能同步,则调整延迟模块,延迟模块可增加延迟或减少延迟,并且以小于80ps的精度逐步调整,调整延迟后,重复步骤(2)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I、Q路DAC同步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两个独立工作的DAC工作模式设置相同,将两个DAC的输出时钟进行比较;(2)对步骤(1)得到的比较结果进行采样;(3)根据采样结果判断DAC工作是否同步,如果同步,则保持工作状态,如果不同步,则产生复位指示信号并进行计数,当计数达到预定值时还是不能同步,则调整延迟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I、Q路DAC同步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需要I、Q两路的DAC同步工作,且I路和Q路使用两个独立的MUXDAC。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I、Q路DAC同步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两个DAC的输出时钟采用比较器CLKXOR2进行比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I、Q路DAC同步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独立工作的DAC的输出时钟到比较器CLKXOR2的输入端延迟相等,包含芯片外和芯片内的延迟,且使延迟越短越好,以减小不同电压、不同温度条件下引起的延迟差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I、Q路DAC同步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采用频率是DAC输出时钟2倍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艳陈雷华璐刘风华王琰刘亚鹏行涛谢应辉王兆辉乐立鹏马城城方新嘉王伊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微电子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