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6570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8: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力设备,动力设备包括第一压缩组件、往复组件及动力源,动力源、第一压缩组件及往复件沿动力轴的轴线依次布置,动力轴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压缩缸体的第一驱动孔、第一活塞的第一连通孔及第一压缩缸体的第二驱动孔与动力源连接。使用时,动力源驱动动力轴转动,通过往复件带动第一活塞沿动力轴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以使介质由第一进入通道进入第一压缩腔内经第一活塞压缩后由第一排出通道排出。上述将第一压缩缸体及第一活塞串在动力轴上,保证第一压缩组件设置的可靠性。同时使得第一活塞的移动发生在动力源与往复件之间,且保证稳定地沿着动力轴的轴线移动,进一步保证第一活塞移动的可靠性,以保证动力设备压缩过程的稳定。压缩过程的稳定。压缩过程的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动力结构
,特别是涉及动力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传统的泵体或压缩机等动力设备,大多是由电机带动活塞进行往复移动,实现吸介质与压缩排出。然而,传统的泵体或压缩机等动力设备在压缩过程中,压缩组件驱动活塞往复移动,会导致压缩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压缩稳定性的动力设备。
[0004]一种动力设备,所述动力设备包括往复组件、第一压缩组件及动力源,所述往复组件包括动力轴及往复件,所述往复件与所述动力轴传动配合;所述第一压缩组件包括第一压缩缸及第一活塞,所述第一压缩缸内形成有第一压缩腔,且所述第一压缩缸上开设有第一进入通道及第一排出通道,所述第一进入通道与所述第一排出通道均与所述第一压缩腔连接,所述第一活塞设置于所述第一压缩腔内,且所述第一活塞连接于所述往复件;所述动力源、所述第一压缩组件及所述往复件沿所述动力轴的轴线依次布置,且所述第一压缩缸朝向所述往复件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驱动孔,所述第一压缩缸朝向所述动力源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驱动孔,所述第一活塞上开设有第一连通孔,所述动力轴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驱动孔、所述第一连通孔及所述第二驱动孔与所述动力源连接,所述动力源用于驱动所述动力轴转动,以通过所述往复件带动所述第一活塞沿所述动力轴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
[000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轴包括动力杆及转动部,所述转动部上开设有动力孔,所述往复件套设于所述转动部上,所述动力杆的一端穿设于所述动力孔内并与所述转动部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驱动孔、所述第一连通孔及所述第二驱动孔与所述动力源连接。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入通道与所述第一排出通道均为两个,一所述第一进入通道与一所述第一排出通道与所述第一活塞一侧的所述第一压缩腔连通,另一所述第一进入通道与另一所述第一排出通道与所述第一活塞相背对的另一侧的所述第一压缩腔连通;或者
[0007]所述第一活塞上开设有第一通气孔,所述第一通气孔用于连通所述第一活塞相背对两侧的所述第一压缩腔,所述第一通气孔处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的流通方向为所述第一进入通道至所述第一排出通道的方向。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缩缸包括第一通气件、第一缸体及第二通气件,所述第一通气件与所述第二通气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缸体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缸体内形成有第一压缩腔,所述第一通气件朝向所述往复件设置,所述第一通气件上开设有所述第一驱动孔;所述第二通气件朝向所述动力源设置,所述第二通气件上开设有所述第二驱动孔;若所述第一进入通道与所述第一排出通道均为两个,一所述第一进入通道与一所述
第一排出通道开设于所述第一通气件上,另一所述第一进入通道与另一所述第一排出通道开设于所述第二通气件上。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气件与所述第二通气件的结构一致。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往复件包括导杆及往复套,所述往复套套设置于所述动力轴上,所述导杆设置于所述往复套的外壁上,所述第一压缩缸朝向所述往复件的一侧还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压缩腔连通的第一导向孔,所述导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导向孔并穿设于所述第一压缩腔内与所述第一活塞相连接,所述往复套与所述导杆能够沿所述动力轴的轴线方向同步移动。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各个所述导杆绕所述动力轴的轴线均匀布置于所述往复套的外壁上,所述第一导向孔的数量与所述导杆的数量相一致,每一所述导杆对应穿过一所述第一导向孔与所述第一活塞连接。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往复组件还包括安装壳,所述安装壳安装于所述第一压缩缸背向于所述动力源的一侧,所述安装壳内形成有安装腔,所述往复套及所述动力轴设置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安装壳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穿孔,所述穿孔与所述第一导向孔相对连通,所述导杆穿设于所述穿孔内,并能够在所述穿孔内移动。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往复件还包括移动体,所述动力轴上设置有往复导轨,所述往复导轨为环绕动力轴轴线的闭合曲线形导轨,且所述曲线形导轨的波峰与波谷沿所述动力轴的轴线间隔设置;所述移动体位于所述往复套与所述动力轴之间,且所述移动体导向设置于所述往复导轨上并限位于所述往复套上,所述移动体能够带动所述往复套在所述往复导轨上移动。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轴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往复导轨沿所述动力轴轴线间隔相对设置的平衡导轨,所述平衡导轨为环绕所述动力轴轴线的闭合曲线形导轨,且所述平衡导轨的波峰与波谷沿所述动力轴的轴线间隔设置;且所述平衡导轨的波峰沿轴线方向与所述往复导轨的波谷相对,所述平衡导轨的波谷沿轴线方向与所述往复导轨的波峰相对;所述平衡导轨上设置有平衡体,所述平衡体与所述移动体沿所述动力轴的轴线相对设置,当所述动力轴转动时,所述平衡体与所述移动体相向或相背移动。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动力设备还包括第二压缩组件,所述第二压缩组件包括第二压缩缸及第二活塞,所述第二压缩缸内形成有第二压缩腔,且所述第二压缩缸上开设有第二进入通道及第二排出通道,所述第二进入通道与所述第二排出通道均与所述第二压缩腔连接,所述第二活塞设置于所述第二压缩腔内;所述第二压缩缸设置于所述往复件背向于所述第一压缩缸的一侧;所述第二压缩缸朝向所述往复件的一侧还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压缩腔连通的第二导向孔,所述导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导向孔并穿设于所述第二压缩腔内与所述第二活塞相连接。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进入通道与所述第二排出通道均为两个,一所述第二进入通道与一所述第二排出通道与所述第二活塞一侧的所述第二压缩腔连通,另一所述第二进入通道与另一所述第二排出通道与所述第二活塞相背对的另一侧的所述第二压缩腔连通;或者
[0017]所述第二活塞上开设有第二通气孔,所述第二通气孔用于连通所述第二活塞相背对两侧的所述第二压缩腔,所述第二通气孔处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的流通
方向为所述第二进入通道至所述第二排出通道的方向。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压缩缸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缸体及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缸体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缸体内形成有所述第二压缩腔,所述第一连接件朝向所述往复件设置,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缸体背向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侧;
[0019]若所述第二进入通道与所述第二排出通道均为两个,一所述第二进入通道与一所述第二排出通道开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另一所述第二进入通道与另一所述第二排出通道开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缩组件及所述往复组件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压缩组件及两个所述往复组件沿所述动力轴的轴线分别布置于所述动力源相背对的两侧。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压缩组件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设备包括:往复组件,所述往复组件包括动力轴及往复件,所述往复件与所述动力轴传动配合;第一压缩组件,所述第一压缩组件包括第一压缩缸及第一活塞,所述第一压缩缸内形成有第一压缩腔,且所述第一压缩缸上开设有第一进入通道及第一排出通道,所述第一进入通道与所述第一排出通道均与所述第一压缩腔连接,所述第一活塞设置于所述第一压缩腔内,且所述第一活塞连接于所述往复件;及动力源,所述动力源、所述第一压缩组件及所述往复件沿所述动力轴的轴线依次布置,且所述第一压缩缸朝向所述往复件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驱动孔,所述第一压缩缸朝向所述动力源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驱动孔,所述第一活塞上开设有第一连通孔,所述动力轴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驱动孔、所述第一连通孔及所述第二驱动孔与所述动力源连接,所述动力源用于驱动所述动力轴转动,以通过所述往复件带动所述第一活塞沿所述动力轴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轴包括动力杆及转动部,所述转动部上开设有动力孔,所述往复件套设于所述转动部上,所述动力杆的一端穿设于所述动力孔内并与所述转动部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驱动孔、所述第一连通孔及所述第二驱动孔与所述动力源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入通道与所述第一排出通道均为两个,一所述第一进入通道与一所述第一排出通道与所述第一活塞一侧的所述第一压缩腔连通,另一所述第一进入通道与另一所述第一排出通道与所述第一活塞相背对的另一侧的所述第一压缩腔连通;或者所述第一活塞上开设有第一通气孔,所述第一通气孔用于连通所述第一活塞相背对两侧的所述第一压缩腔,所述第一通气孔处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的流通方向为所述第一进入通道至所述第一排出通道的方向。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缩缸包括第一通气件、第一缸体及第二通气件,所述第一通气件与所述第二通气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缸体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缸体内形成有第一压缩腔,所述第一通气件朝向所述往复件设置,所述第一通气件上开设有所述第一驱动孔;所述第二通气件朝向所述动力源设置,所述第二通气件上开设有所述第二驱动孔;若所述第一进入通道与所述第一排出通道均为两个,一所述第一进入通道与一所述第一排出通道开设于所述第一通气件上,另一所述第一进入通道与另一所述第一排出通道开设于所述第二通气件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气件与所述第二通气件的结构一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件包括导杆及往复套,所述往复套套设置于所述动力轴上,所述导杆设置于所述往复套的外壁上,所述第一压缩缸朝向所述往复件的一侧还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压缩腔连通的第一导向孔,所述导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导向孔并穿设于所述第一压缩腔内与所述第一活塞相连接,所述往复套与所述导杆能够沿所述动力轴的轴线方向同步移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各个所述导杆绕所述动力轴的轴线均匀布置于所述往复套的外壁上,所述第一导向孔的数量与所
述导杆的数量相一致,每一所述导杆对应穿过一所述第一导向孔与所述第一活塞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组件还包括安装壳,所述安装壳安装于所述第一压缩缸背向于所述动力源的一侧,所述安装壳内形成有安装腔,所述往复套及所述动力轴设置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安装壳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穿孔,所述穿孔与所述第一导向孔相对连通,所述导杆穿设于所述穿孔内,并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珂珂李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千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