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7484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缩机构,包括压缩缸及活塞组件。活塞组件设置于压缩缸的压缩腔内,通过活塞组件的活塞杆带动活塞本体在压缩缸内进行往复移动,当活塞本体朝远离排出通道的方向移动时,以使介质由进入通道进入到活塞本体朝向排出通道一侧的压缩腔内。当活塞本体朝排出通道的方向移动时,能够将介质通过排出通道压出。由于活塞本体朝向排出通道的一端设置有弹性垫,当活塞本体移动至排出通道与压缩腔连通的内壁相抵接时,能够利用弹性垫的可变形的特点,进一步将压缩腔内介质挤压出去,尽可能地排净压缩腔内的介质,提高压缩机构在压缩工作时的容积效率。缩工作时的容积效率。缩工作时的容积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缩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压缩
,特别是涉及压缩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活塞一般设置在动力部件的缸体内,并能够在缸体内作往复运动,以实现对缸体内的介质的吸入和排出,为介质的流动提供动力。然而,由于活塞用于实现介质的压缩排出,进而活塞为刚性结构,这会导致影响动力部件排出介质的容积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提高压缩工作时的容积效率的压缩机构。
[0004]一种压缩机构,所述压缩机构包括压缩缸及活塞组件,所述压缩缸内形成有压缩腔,且所述压缩缸上形成有进入通道及排出通道,所述进入通道与所述排出通道均与所述压缩腔连通;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活塞本体及活塞杆,所述活塞本体设置于所述压缩腔内,所述活塞本体朝向所述排出通道的一端上设置有弹性垫,所述活塞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活塞本体上,所述活塞杆能够带动所述活塞本体往复移动,使介质由所述进入通道进入到所述压缩腔内并通过所述排出通道压出。
[000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塞本体朝向所述排出通道的端面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弹性垫上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卡设于所述安装槽内。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塞杆的端面上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安装槽开设于所述容纳槽的底壁上,所述安装槽的内壁上形成有环形卡槽,所述安装部的外壁上形成有环形卡设凸起,所述安装部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以使所述环形卡设凸起设置于所述环形卡槽内,所述弹性垫的部分位于所述容纳槽内。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一体成型在所述弹性垫上,所述环形卡设凸起一体成型在所述安装部的外壁上,所述安装部、所述环形卡设凸起及所述弹性垫均为弹性可变形体。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垫背向于所述活塞本体的表面上开设有多个形变槽;和/或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塞本体相背对的两端上均设置有所述弹性垫。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垫为耐高温橡胶垫。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活塞组件还包括配合环及锁定件,所述活塞本体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配合环穿设于所述连接孔内,所述活塞杆的一端穿设于所述配合环内,所述锁定件安装于所述活塞本体上并锁紧所述活塞杆;和/或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塞本体的外壁上形成有绕周向设置的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设置有格莱圈。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压缩机构还包括阀组件,所述阀组件包括阀块及阀
片,所述阀片包括连接部及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排出部,所述排出部抵接在所述排出通道远离所述压缩腔的出口处,所述阀块设置于所述阀片背向于所述排出通道的一侧,并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阀块对位于所述排出部的侧面形成为限位斜面,以使所述限位斜面与所述排出部间隔设置。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缩缸上形成有两个进入通道及两个排出通道,其中一所述进入通道与一所述排出通道与所述活塞本体一侧的所述压缩腔连通,另一所述进入通道与另一所述排出通道与所述活塞本体相背对的另一侧的所述压缩腔连通,每一所述排出通道均对应设置有一所述阀组件。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缩缸包括缸本体、第一构件及第二构件,所述压缩腔形成在所述缸本体内,且所述缸本体的一侧开口,所述第一构件设置于所述缸本体的开口侧,且一所述进入通道与一所述排出通道均形成在所述第一构件上,所述第一构件上形成有与所述排出通道连通的第一排出腔,一所述阀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排出腔内并设置于与所述第一排出腔连通的所述排出通道处;
[0016]所述缸本体与所述开口相对的侧壁上开设有另一所述进入通道与另一所述排出通道,所述第二构件设置于所述缸本体背向于所述第一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构件内形成有进入腔及第二排出腔,所述进入腔与另一进入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排出腔与另一所述排出通道连通,另一所述阀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排出腔内并设置于与所述第二排出腔连通的所述排出通道处。
[0017]上述压缩机构,在使用时,将活塞组件设置于压缩缸的压缩腔内,通过活塞组件的活塞杆带动活塞本体在压缩缸内进行往复移动,当活塞本体朝远离排出通道的方向移动时,以使介质由进入通道进入到活塞本体朝向排出通道一侧的压缩腔内。当活塞本体朝排出通道的方向移动时,能够将介质通过排出通道压出。由于活塞本体朝向排出通道的一端设置有弹性垫,当活塞本体移动至排出通道与压缩腔连通的内壁相抵接时,能够利用弹性垫的可变形的特点,进一步将压缩腔内介质挤压出去,尽可能地排净压缩腔内的介质,提高压缩机构在压缩工作时的容积效率。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此外,附图并不是1:1的比例绘制,并且各个元件的相对尺寸在附图中仅示例地绘制,而不一定按照真实比例绘制。在附图中:
[0021]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压缩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所示的压缩机构的剖视图;
[0023]图3为图2中的活塞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图3所示的活塞组件的分解图;
[0025]图5为图2中的阀组件的侧视图;
[0026]图6为图1中的压缩缸的分解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10、压缩机构;100、压缩缸;110、压缩腔;120、进入通道;122、排出通道;130、缸本体;140、第一构件;142、第一排出腔;144、安装腔;146、连通孔;150、第二构件;151、进入腔;152、第二排出腔;200、活塞组件;210、活塞本体;211、安装槽;212、容纳槽;213、连接孔;214、环形凹槽;220、活塞杆;230、弹性垫;231、形变槽;232、安装部;240、配合环;250、锁定件;260、格莱圈;300、阀组件;310、阀块;312、限位斜面;320、阀片;321、连接部;322、排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0]参阅图1及图2,一实施例中的压缩机构10,能够实现对介质的压缩,为介质的流动提供动力。在本实施例中,压缩机构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构包括:压缩缸,所述压缩缸内形成有压缩腔,且所述压缩缸上形成有进入通道及排出通道,所述进入通道与所述排出通道均与所述压缩腔连通;及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活塞本体及活塞杆,所述活塞本体设置于所述压缩腔内,所述活塞本体朝向所述排出通道的一端上设置有弹性垫,所述活塞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活塞本体上,所述活塞杆能够带动所述活塞本体往复移动,使介质由所述进入通道进入到所述压缩腔内并通过所述排出通道压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本体朝向所述排出通道的端面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弹性垫上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卡设于所述安装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的端面上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安装槽开设于所述容纳槽的底壁上,所述安装槽的内壁上形成有环形卡槽,所述安装部的外壁上形成有环形卡设凸起,所述安装部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以使所述环形卡设凸起设置于所述环形卡槽内,所述弹性垫的部分位于所述容纳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一体成型在所述弹性垫上,所述环形卡设凸起一体成型在所述安装部的外壁上,所述安装部、所述环形卡设凸起及所述弹性垫均为弹性可变形体。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垫背向于所述活塞本体的表面上开设有多个形变槽;和/或所述活塞本体相背对的两端上均设置有所述弹性垫。6.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垫为耐高温橡胶垫。7.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组件还包括配合环及锁定件,所述活塞本体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配合环穿设于所述连接孔内,所述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珂珂舒华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千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