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装置和零损耗深度限流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6118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8: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和零损耗深度限流器,散热装置包括:壳体,其为圆筒状且在圆筒上沿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若干排气孔,且其一端开口,另一端为固定部;排风扇,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内架组件,其设置在所述排风扇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且其设置有沿所述排风扇外圆周方向排布的若干风道,若干风道与所述排气孔相对应,用于将来自于排风扇的吹风向圆周方向均匀分散排至排气孔外;若干冷却环形管,其环绕在所述排风扇的外圆周方向上且位于若干风道内,并由外到内、由上到下的间隔排布,用于对风道内的风进行冷却。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设置合理,所占空间小,散热效果好,能够满足大容量系统的无损耗深度限流装置的散热需求。装置的散热需求。装置的散热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装置和零损耗深度限流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气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和零损耗深度限流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电力系统容量增长和负荷水平的增高,加上电网规模的增大,供配电系统中短路电流水平日益攀升,导致目前许多电网现有的开关断路器的开端能力已经不能满足系统的短路电流限制的需求。此外,增大的短路电流给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带来诸多威胁,快速投切限流装置降低短路电流水平是防止故障扩大、保障电网安全的必要条件,为此,研究高速开关的限流装置是电网系统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0003]目前基于快速真空断路器的无损耗深度限流装置,已在电力系统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应用于大容量系统的无损耗深度限流装置在运行过程中主回路通流发热造成装置导电部分及密封腔体内部温度已无法在自然冷却的状态下达到平衡,现有的散热装置常常不能满足散热需求,使得无损耗深度限流装置在大电流满负荷长期运行下,装置存在因过热而产生的安全隐患,导致限流器容易出现电火花或明火的现象,因此容易出现引发火灾的问题,同时也影响着限流器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新的基于零损耗深度限流器用的散热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的散热装置无法满足大容量系统的无损耗深度限流装置的散热需求的缺陷,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和零损耗深度限流器,该散热装置结构设置合理,所占空间小,散热效果好,能够满足大容量系统的无损耗深度限流装置的散热需求。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包括:
[0007]壳体,其为圆筒状且在圆筒上沿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若干排气孔,且其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且设有固定部以固定待散热器件;
[0008]排风扇,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0009]内架组件,其设置在所述排风扇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且其设置有沿所述排风扇外圆周方向排布的若干风道,若干风道与所述排气孔相对应,用于将来自于排风扇的吹风向圆周方向均匀分散排至排气孔外的待散热器件处;
[0010]若干冷却环形管,其环绕在所述排风扇的外圆周方向上且位于若干风道内,并由外到内、由上到下的间隔排布,用于对风道内的风进行冷却以加快散热。
[0011]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内架组件包括:
[0012]内套筒,其套设在所述排风扇外且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其上设置有若干分流孔;
[0013]若干分隔板,其沿所述内套筒的外圆周方向间隔分布,且其一端连接在所述内套筒上,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相邻的两个分隔板与所述分流孔、所述排气孔对应设置,形成若干风道。
[0014]更优选地,若干分隔板沿所述内套筒的垂直方向呈扇形排布。
[0015]更优选地,在同一风道内的所述分流孔和所述排气孔位于所述内套筒的垂直轴线上。
[0016]更优选地,所述分流孔沿所述内套筒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
[0017]更优选地,所述排气孔为梅花状且位于相应风道内的中心处。
[0018]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环形管包括内置冷却液的环形管。
[0019]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散热件,其呈环状的安装在所述壳体外,且对应设置在所述排气孔的外圆周方向上。
[002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散热件包括:
[0021]两个环形安装盘,其垂直的固定套设在所述壳体外,且其分别位于所述排气孔的两侧;
[0022]若干散热翅片,其安装在两个环形安装盘之间且间隔分布,其整体呈环形分布。
[0023]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
[0024]环形盖板,其套设在所述内架组件上并盖合在所述若干风道上方;
[0025]阻燃组件,其安装在所述环形盖板的远离所述内架组件的一侧;
[0026]触发器,其安装在所述环形盖板上并靠近所述排风扇设置,且其位于所述阻燃组件的内侧,用于在出现电火花或明火时触发阻燃组件进行灭火处理。
[0027]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阻燃组件包括安装架和气囊,气囊内置有灭火剂,且气囊通过所述安装架安装在所述环形盖板上。
[002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触发器包括若干加热电阻和烟雾传感器,若干加热电阻沿所述气囊的内圆周方向间隔分布且接触所述气囊,用于在接收到烟雾信号时触发加热电阻加热而熔破对应位置的气囊,从而释放灭火剂进行灭火。
[0029]更优选地,所述触发器还包括:
[0030]安装筒,其固定安装在所述环形盖板上,并沿垂直于所述环形盖板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安装筒上安装所述烟雾传感器;
[0031]环形导线,其环绕安装在所述安装筒外,并与所述若干加热电阻分别进行电连接;
[0032]控制器,其与所述环形导线、所述烟雾传感器分别进行电连接,且其安装在所述安装筒上。
[0033]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零损耗深度限流器,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散热装置。
[0034]本专利技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结构设置合理,所占空间小,排风扇出来的风通过内架组件形成若干小股风进入呈环状分布的若干风道内,再由排气孔吹向限流器等待散热器件中导电部分及密封腔体内,由于风道内安装有多个内径递减式的冷却环形管,从而小股风得以快速冷却并加强了对限流器的散热效果,而排风扇出来的风可以呈环形均匀分散的稳定外排,使得限流器等待散热器件内部各个方向均可以进行快速高效风冷,散热效果好。本专利技术尤其适用于零损耗深度限流器的散热,能够满足大容量系统的无损耗深度限流装置的散热需求,提高了限流器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
[0035]在本专利技术优选设置阻燃组件和触发器的方案中,散热机构在限流器内部元件等待散热器件因为功耗过高或积热过大而出现电火花、明火等问题时,通过触发器使得阻燃组件从圆周方向多处快速铺灭限流器内部元件的电火花或明火,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3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37]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散热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2为图1所示壳体内的内架组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39]图3为图2所示内架组件内排风扇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40]图4为图1所示盖板上阻燃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5为图1所示壳体的局部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0042]附图标记说明
[0043]1、壳体;2、内架组件;21、内套筒;22、分流孔;23、分隔板;3、排气孔;4、排风扇;5、冷却环形管;6、环形盖板;7、阻燃组件;71、内置有七氟甲烷的气囊;72、安装架;8、触发器;81、安装筒;82、环形导线;83、加热电阻;8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其为圆筒状且在圆筒上沿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若干排气孔(3),且其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且设有固定部以固定待散热器件;排风扇(4),其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内架组件(2),其设置在所述排风扇(4)与所述壳体(1)内壁之间,且其设置有沿所述排风扇(4)外圆周方向排布的若干风道,若干风道与所述排气孔(3)相对应,用于将来自于排风扇(4)的吹风向圆周方向均匀分散排至排气孔(3)外的待散热器件处;若干冷却环形管(5),其环绕在所述排风扇(4)的外圆周方向上且位于若干风道内,并由外到内、由上到下的间隔排布,用于对风道内的风进行冷却以加快散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架组件(2)包括:内套筒(21),其套设在所述排风扇(4)外且安装在所述壳体(1)上,其上设置有若干分流孔(22);若干分隔板(23),其沿所述内套筒(21)的外圆周方向间隔分布,且其一端连接在所述内套筒(21)上,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1),相邻的两个分隔板(23)与所述分流孔(22)、所述排气孔(3)对应设置,形成若干风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分隔板(23)沿所述内套筒(21)的垂直方向呈扇形排布;和/或,在同一风道内的所述分流孔(22)和所述排气孔(3)位于所述内套筒(21)的垂直轴线上;和/或,所述分流孔(22)沿所述内套筒(21)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和/或,所述排气孔(3)为梅花状且位于相应风道内的中心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环形管(5)包括内置冷却液的环形管;和/或,所述排风扇(4)的出风口朝向壳体(1)的另一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散热件(9),其呈环状的安装在所述壳体(1)外,且对应设置在所述排气孔(3)的外圆周方向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子琦闵峰余永康王正张勇军王汉云
申请(专利权)人:宝武集团鄂城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