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塞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前模组和后模组,所述前模组包括面板、固定板、推板和定模板,所述定模板上滑动穿插有导柱,所述定模板和/或所述后模组开设有型腔,所述定模板上转动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上开设有针孔,各所述针孔内都滑动穿插有镶针,各所述镶针的直径互不相同,所述推板上固定连接有顶针,模具合模后,所述顶针穿插在其中一个所述针孔中,并抵顶在对应的所述镶针的端部,被所述顶针抵顶的所述镶针同时穿插在所述型腔中。需要生产不同出液孔的内塞产品时,只需将定模板和推板相背推开,使得顶针从针孔中脱出,然后旋转转盘将另一个针孔移动到与顶针对应的位置处,即可实现镶针的更换,省时省力且生产效率相对较高。效率相对较高。效率相对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塞模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尤其是一种内塞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在化妆品瓶等各类日化包装瓶中,通常都会使用到内塞(或者称为瓶塞),内塞的出液孔作为日化包装瓶中液体流出的通道,直接决定了日化包装瓶的流量,因此在市场上经常可以看到同一规格大小的内塞,其出液孔存在多种不同的孔径。
[0003]内塞通常采用注塑成型的方式来获得,内塞上的出液孔通常采用穿插在模具的型腔中的镶针来实现,不同孔径的出液孔需要使用不同直径的镶针,在传统的注塑模具中,生产同一规格大小但出液孔的孔径不同的内塞,需要将模具从注塑机上拆卸下来,然后将原来的镶针拆卸下来,装上另一个镶针,费时费力,生产效率相对较低。
[0004]有鉴于此,本申请对内塞模具的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省时省力且生产效率相对较高的内塞模具。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内塞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前模组和后模组,所述前模组包括相互平行且依次布置的面板、固定板、推板和定模板,所述面板、所述固定板和所述推板相互固定连接,所述定模板上滑动穿插有固定连接在所述面板、所述固定板或所述推板上的导柱,所述定模板朝向所述后模组的一侧和/或所述后模组朝向所述定模板的一侧开设有型腔,所述定模板上转动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上开设有至少两个以所述转盘的轴线为中心绕设的针孔,所述型腔的位置与各所述针孔的移动轨迹相对应,各所述针孔内都滑动穿插有镶针,各所述镶针的直径互不相同,且各所述镶针上都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相对靠近所述后模组的一端抵顶或固定连接在所述转盘上,另一端抵顶或固定连接在对应的所述镶针上,所述推板上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型腔的位置对应布置的顶针,模具合模后,所述顶针穿插在其中一个所述针孔中,并抵顶在对应的所述镶针的端部,被所述顶针抵顶的所述镶针同时穿插在所述型腔中。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转盘远离所述后模组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转盘同轴布置的环槽,各所述针孔都开设在所述环槽的槽底,所述环槽内固定嵌设有压环,所述压环在与各所述针孔对应的位置处都开设有用于供所述顶针穿过的穿孔,所述穿孔的孔径小于对应的所述镶针朝向所述推板一端的端部的外轮廓直径。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转盘的外周壁上开设有多个与各所述针孔一一对应布置的定位孔,所述定模板上直接或间接设置有与各所述定位孔配合的波仔螺丝。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转盘上固定连接或一体连接有与所述转盘同轴布置且同时滑动穿插在所述推板和所述固定板上的传动杆,所述固定板上转动连接有套设在所述传动杆上且与所述传动杆传动连接的齿轮,且所述固定板上滑动连接有与所述齿轮啮合
的齿条。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面板上开设有用于穿插所述传动杆的滑孔。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齿条的一端螺旋连接有来复线螺杆。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固定板的外侧壁在与所述来复线螺杆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旋转圈数位置线,所述来复线螺杆远离所述齿条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旋转圈数位置线配合的指示线。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固定板上远离所述推板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沉孔,所述限位沉孔的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中滑动穿插有固定连接在所述定模板上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柱远离所述定模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或一体连接有位于所述限位沉孔内的限位帽,所述限位帽的外径大于所述通孔的孔径。
[0015]采用上述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1、通过设置转盘,需要生产不同出液孔的内塞产品时,只需将定模板和推板相背推开,使得顶针从针孔中脱出,然后旋转转盘将另一个针孔移动到与顶针对应的位置处,即可实现镶针的更换,无需将模具从注塑机上拆卸下来,也无需拆卸镶针,省时省力且生产效率相对较高。
[0017]2、通过设置齿条和齿轮,便于驱动转盘转动,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0018]说明书附图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内塞模具合模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内塞模具开模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前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图3中A处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转盘以及部分与转盘配合的零部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局部剖视;
[0024]图6为图5中视图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标示对应如下:
[0026]10
‑
定模组;
ꢀꢀꢀꢀꢀꢀꢀꢀꢀꢀꢀꢀꢀꢀꢀꢀ
11
‑
面板;
[0027]12
‑
固定板;
ꢀꢀꢀꢀꢀꢀꢀꢀꢀꢀꢀꢀꢀꢀꢀꢀ
13
‑
推板;
[0028]14
‑
定模板;
ꢀꢀꢀꢀꢀꢀꢀꢀꢀꢀꢀꢀꢀꢀꢀꢀ
15
‑
连接螺栓;
[0029]16
‑
导柱;
ꢀꢀꢀꢀꢀꢀꢀꢀꢀꢀꢀꢀꢀꢀꢀꢀꢀꢀ
20
‑
后模组;
[0030]21
‑
动模板;
ꢀꢀꢀꢀꢀꢀꢀꢀꢀꢀꢀꢀꢀꢀꢀꢀ
22
‑
型腔;
[0031]30
‑
转盘;
ꢀꢀꢀꢀꢀꢀꢀꢀꢀꢀꢀꢀꢀꢀꢀꢀꢀꢀ
31
‑
滚针轴承;
[0032]32
‑
针孔;
ꢀꢀꢀꢀꢀꢀꢀꢀꢀꢀꢀꢀꢀꢀꢀꢀꢀꢀ
33
‑
镶针;
[0033]34
‑
复位弹簧;
ꢀꢀꢀꢀꢀꢀꢀꢀꢀꢀꢀꢀꢀꢀ
35
‑
顶针;
[0034]36
‑
环槽;
ꢀꢀꢀꢀꢀꢀꢀꢀꢀꢀꢀꢀꢀꢀꢀꢀꢀꢀ
37
‑
压环;
[0035]38
‑
穿孔;
ꢀꢀꢀꢀꢀꢀꢀꢀꢀꢀꢀꢀꢀꢀꢀꢀꢀ
39
‑
定位孔;
[0036]40
‑
波仔螺丝;
ꢀꢀꢀꢀꢀꢀꢀꢀꢀꢀꢀꢀꢀ
41
‑
传动杆;
[0037]42
‑
齿轮;
ꢀꢀꢀꢀꢀꢀꢀꢀꢀꢀꢀꢀꢀꢀꢀꢀꢀ
43
‑
齿条;
[0038]44
‑
滑孔;
ꢀꢀꢀꢀꢀꢀꢀꢀꢀꢀꢀꢀꢀꢀꢀꢀꢀ
45
‑
来复线螺杆;
[0039]46
‑
旋转圈数位置线;
ꢀꢀꢀꢀꢀꢀꢀ
47
‑
指示线;
[0040]48
‑
限位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塞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前模组和后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模组包括相互平行且依次布置的面板、固定板、推板和定模板,所述面板、所述固定板和所述推板相互固定连接,所述定模板上滑动穿插有固定连接在所述面板、所述固定板或所述推板上的导柱,所述定模板朝向所述后模组的一侧和/或所述后模组朝向所述定模板的一侧开设有型腔,所述定模板上转动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上开设有至少两个以所述转盘的轴线为中心绕设的针孔,所述型腔的位置与各所述针孔的移动轨迹相对应,各所述针孔内都滑动穿插有镶针,各所述镶针的直径互不相同,且各所述镶针上都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相对靠近所述后模组的一端抵顶或固定连接在所述转盘上,另一端抵顶或固定连接在对应的所述镶针上,所述推板上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型腔的位置对应布置的顶针,模具合模后,所述顶针穿插在其中一个所述针孔中,并抵顶在对应的所述镶针的端部,被所述顶针抵顶的所述镶针同时穿插在所述型腔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塞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远离所述后模组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转盘同轴布置的环槽,各所述针孔都开设在所述环槽的槽底,所述环槽内固定嵌设有压环,所述压环在与各所述针孔对应的位置处都开设有用于供所述顶针穿过的穿孔,所述穿孔的孔径小于对应的所述镶针朝向所述推板一端的端部的外轮廓直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焕彬,许聪艳,林培基,林榕,
申请(专利权)人:嘉亨家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