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用装卸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5074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用装卸车,包括载物台、配重台及扶手。载物台和扶手分别设于配重台的相对两端,且配重台下方设有万向轮。载物台可相对配重台上下移动,用于放置待装卸物。配重台用于放置配重块,以使电梯用装卸车保持平衡。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万向轮设于配重台并使载物台位于万向轮前端,且载物台可相对配重台上下移动,使待装卸物进出轿厢时,整个电梯用装卸车不会对地坎和轿架施加较大压力,避免轿厢在待装卸物进出的过程中,因重量的不均等分布而过度倾斜,损坏地坎、导靴等受力部件,提高了电梯及其轿厢的使用性能及寿命。此外,因待装卸物放置于电梯用装卸车的一端,易发生侧翻,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了配重台,使电梯用装卸车能够处于平衡状态。衡状态。衡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用装卸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装卸设备
,尤指一种电梯用装卸车。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人们在电梯轿厢装卸重物时,常常采用推车直接推入推出的方式,但当装卸重物的重量大于电梯额定载重的四分之一,且不超过额定载重时,常会出现一下问题:
[0003]1、推车直接推入推出,地坎和轿架容易受力变形,还可能导致电梯门的变形和导轨移位。
[0004]2、频繁采用推车直接推入推出的方式,会导致轿架部件因集中载荷而超出疲劳限度,损耗电梯的使用寿命,维修次数多,成本高。
[0005]3、推车只能缓慢进入轿厢,若进入速度过快,容易造成偏载,从而使钢丝绳的拉伸过大(超过50mm以上),导致平层误差,使电梯停止运行。
[0006]因此,如何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进行改进,一直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用装卸车,在装卸待装卸物时,不会直接对电梯轿厢施加压力,从而避免地坎和轿架受力变形,提高了电梯的使用寿命。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一种电梯用装卸车,包括:
[0010]载物台、配重台及扶手;
[0011]所述载物台和所述扶手分别设于所述配重台的相对两端,且所述配重台下方设有万向轮;
[0012]所述载物台可相对所述配重台上下移动,用于放置待装卸物;
[0013]所述配重台用于放置配重块,以使所述电梯用装卸车保持平衡。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配重台远离所述万向轮的一侧,且朝向所述载物台的一端设有两立柱,且两所述立柱对称分布于所述配重台相对两侧区域;及
[0015]所述载物台远离所述万向轮的一侧,且朝向所述配重台的一端设有一对接板,所述对接板设有与所述立柱相对接配合的滑槽,使所述载物台沿所述立柱长度方向上下移动。
[00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滑槽的数量为一个,设于所述对接板朝向所述配重台的一侧,且两所述立柱分别位于所述滑槽的两侧边缘。
[00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梯用装卸车,还包括:
[0018]起重装置,固定于所述配重台,用以带动所述载物台沿所述立柱长度方向上下移动。
[00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起重装置包括起重组件、弹性件及拉杆;
[0020]所述起重组件固定于所述配重台远离所述万向轮的一侧,且朝向所述载物台的一端,并位于两所述立柱中心处,所述滑槽朝向所述起重组件延伸有第一抵接台,抵接于所述起重组件远离所述配重台的一端;
[0021]所述配重台远离所述万向轮的一侧,靠近所述起重组件区域设有固定支座,用于固定所述弹性件;
[0022]所述拉杆固定于所述配重台,且所述拉杆一端设有第二抵接台,抵接于所述弹性件,所述拉杆远离所述抵接台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配重台设有所述扶手的一端;
[0023]当用户操作所述拉杆下压,所述起重组件带动所述载物台上升;
[0024]当用户操作所述拉杆上抬,所述起重组件带动所述载物台下降。
[00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拉杆远离所述抵接台的一端设有一踏板。
[002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配重台包括主板及传送装置;
[0027]所述万向轮设于所述主板,且所述主板远离所述万向轮的一侧设有用于固定所述传送装置的固定槽,所述传送装置用以带动所述配重块沿所述主板长度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电梯用装卸车保持平衡。
[002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传送装置包括主动轮、从动轮、传动链条及传送带;
[0029]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均通过转轴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固定槽,且所述传动链条套设于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使所述从动轮和所述主动轮同步转动;
[0030]所述传动带套设于所述传动链条,用以带动所述配重块和所述传动链条同步移动。
[003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穿设于所述主动轮的所述转轴一端设有一把手,用户转动所述把手以带动所述主动轮转动,从而带动所述配重块沿所述主板长度方向移动。
[003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载物台包括两支撑悬臂及连接两所述支撑悬臂的连板,所述连板用于将两所述支撑悬臂可移动地固定于所述配重台;
[0033]两所述支撑悬臂下端面呈倾斜设置,其远离所述对接板的一端高于其固定于所述对接板的一端。
[003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
[0035]1、本专利中,通过将万向轮设于配重台并使载物台位于万向轮前端,且载物台可相对配重台上下移动,使待装卸物进出轿厢时,整个电梯用装卸车不会对地坎和轿架施加较大压力,避免轿厢在待装卸物进出的过程中,因重量的不均等分布而过度倾斜,损坏地坎、导靴等受力部件,提高了电梯及其轿厢的使用性能及寿命。此外,因待装卸物放置于电梯用装卸车的一端,易发生侧翻,本专利技术设置了配重台,使电梯用装卸车能够处于平衡状态。而且,本专利设置了万向轮,大大提高了电梯用装卸车的移动性,使得电梯用装卸车的实用性得到提升。
[0036]2、本专利中,拉杆远离抵接台的一端设有一踏板,用户可用脚踩压或抬起该踏板来实现对起重组件的操控,操作方便、快捷,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0037]3、本专利中,通过设置传送装置,并使用户能够通过转动手柄来带动传送装置运行,从而调节配重块与待装卸物之间的距离,使电梯用装卸车能够处于平衡状态,操作简单且方便,实用性强,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003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9]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装载有待装卸物的电梯用装卸车未进入轿厢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装载有待装卸物的电梯用装卸车部分进入轿厢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电梯用装卸车的俯视图;
[0042]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主板和扶手的俯视图;
[0043]图5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装载台的俯视图;
[0044]图6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起重装置的正视图;
[0045]图7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传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6]附图标号说明:
[0047]100、载物台;110、支撑悬臂;120、对接板;121、滑槽;122、第一抵接台;
[0048]200、配重台;210、主板;211、万向轮;212、立柱;213、固定支座;214、固定槽;220、传送装置;221、主动轮;222、从动轮;223、传动链条;224、传送带;225、转轴;226、把手;227、滚筒;
[0049]300、扶手;
[0050]400、待装卸物;
[0051]500、配重块;
[0052]600、起重装置;610、起重组件;620、弹性件;630、拉杆;631、第二抵接台;632、踏板;
[0053]700、轿厢。
具体实施方式
[0054]以下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用装卸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载物台、配重台及扶手;所述载物台和所述扶手分别设于所述配重台的相对两端,且所述配重台下方设有万向轮;所述载物台可相对所述配重台上下移动,用于放置待装卸物;所述配重台用于放置配重块,以使所述电梯用装卸车保持平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用装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台远离所述万向轮的一侧,且朝向所述载物台的一端设有两立柱,且两所述立柱对称分布于所述配重台相对两侧区域;及所述载物台远离所述万向轮的一侧,且朝向所述配重台的一端设有一对接板,所述对接板设有与所述立柱相对接配合的滑槽,使所述载物台沿所述立柱长度方向上下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用装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的数量为一个,设于所述对接板朝向所述配重台的一侧,且两所述立柱分别位于所述滑槽的两侧边缘。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用装卸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起重装置,固定于所述配重台,用以带动所述载物台沿所述立柱长度方向上下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用装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装置包括起重组件、弹性件及拉杆;所述起重组件固定于所述配重台远离所述万向轮的一侧,且朝向所述载物台的一端,并位于两所述立柱中心处,所述滑槽朝向所述起重组件延伸有第一抵接台,抵接于所述起重组件远离所述配重台的一端;所述配重台远离所述万向轮的一侧,靠近所述起重组件区域设有固定支座,用于固定所述弹性件;所述拉杆固定于所述配重台,且所述拉杆一端设有第二抵接台,抵接于所述弹性件,所述拉杆远离所述抵接台的一端延伸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丹吴林志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