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以及起重机移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84742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起重机以及起重机移位方法,涉及公路铁路两用起重机领域,用以实现起重机沿着自身宽度方向移动位置。起重机包括车架、多个支腿总成以及多个驱动机构。各个支腿总成均包括第一支腿组件和第二支腿组件;第一支腿组件和第二支腿组件沿着所述车架的宽度方向分散布置;其中,第一支腿组件和第二支腿组件都被构造为可沿着车架的宽度方向伸缩。其中一个驱动机构将车架与第一支腿组件连接;其中另一个驱动机构将车架连接与第二支腿组件连接;驱动机构被构造为驱动支腿总成和车架相对运动。上述方案实现了起重机在铁路线上横向跨轨移动,从而顺利实现铁路机车救援。从而顺利实现铁路机车救援。从而顺利实现铁路机车救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起重机以及起重机移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公路铁路两用起重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起重机以及起重机移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随着铁路的快速发展和机车车辆的技术升级,铁路救援装备的能力和适应性也需要提高。当铁路运行的机车、车辆等设备由于某种原因发生脱轨、颠覆事故后,需要采用救援机具或者铁路起重机对故障车辆进行救援。
[0003]相关技术中,采用救援机具包括液压起复机、液压扶正机及复轨器等。采用救援机具进行救援,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准备工作时间较长,操作较繁琐,救援效率较低。铁路起重机是能够在铁路上行走的起重机,其是救援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专利技术人发现,故障车辆发生脱轨、颠覆事故后,其就脱离了本线轨道。所以在采用铁路起重机在轨道线路上进行相应救援时,可能会因救援车辆与脱轨机车的距离不合适,造成无法顺利对脱轨列车进行起吊复轨作业的现象,影响救援效率。
[0005]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起重机以及起重机移位方法,用以实现起重机沿着自身宽度方向移动位置。
[000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起重机,包括:
[0007]车架;
[0008]多个支腿总成,各个所述支腿总成均包括第一支腿组件和第二支腿组件;所述第一支腿组件和所述第二支腿组件沿着所述车架的宽度方向分散布置;其中,所述第一支腿组件和所述第二支腿组件都被构造为可沿着所述车架的宽度方向伸缩;以及
[0009]多个驱动机构,其中一个所述驱动机构将所述车架与所述第一支腿组件连接;其中另一个所述驱动机构将所述车架连接与所述第二支腿组件连接;所述驱动机构被构造为驱动所述支腿总成和所述车架相对运动。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腿组件的伸缩方向与所述第二支腿组件的伸缩方向平行。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腿组件的伸缩方向的伸缩方向垂直于所述车架的长度方向;和/或,所述第二支腿组件的伸缩方向垂直于所述车架的长度方向。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腿组件和所述第二支腿组件均包括:
[0013]第一伸缩部,可滑移地安装于所述车架;
[0014]第二伸缩部,嵌套于所述第一伸缩部或者与所述第一伸缩部可伸缩地连接;以及
[0015]支撑腿,安装于所述第二伸缩部;所述支撑腿被构造为在支撑位置和非工作位置之间切换。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0017]第一伸缩缸,包括第一缸筒以及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一端可滑移地安装于所述第一缸筒中;所述第一活塞杆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第一缸筒,且所述第一活塞杆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二伸缩部;以及
[0018]第二伸缩缸,包括第二缸筒以及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二活塞杆的一端可滑移地安装于所述第二缸筒中;所述第二活塞杆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第二缸筒,且所述第二活塞杆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车架;
[0019]其中,所述第一缸筒和所述第二缸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缸筒和所述第二缸筒位于所述第一活塞杆和所述第二活塞杆之间。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缸筒和所述第二缸筒并排布置且固定连接。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伸缩部远离所述第一伸缩部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活塞杆的另一端对应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伸缩部和所述第一活塞杆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一连接孔连接和/或,所述第二活塞杆远离所述第一活塞杆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和车架连接的第二连接孔。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伸缩部包括:
[0023]第一支撑框,包括围合的顶板、侧板以及底板;所述侧板位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所述侧板与所述顶板、所述底板均固定连接。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伸缩部包括:
[0025]第二支撑框,嵌套于所述第一支撑框,且所述第二支撑框被构造为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框可伸缩;所述第二支撑框的伸缩方向与所述车架的宽度方向相同;
[0026]其中,所述第二支撑框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框的端部的侧面设置有所述第一安装孔。
[002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腿包括:
[0028]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框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框的端部;以及
[0029]支撑部,可滑移地安装于所述固定部;所述支撑部被构造为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可滑移,以使得所述支撑腿在支撑位置和非工作位置之间切换。
[003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架包括:
[0031]第一支架;
[0032]第一箱体组件,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
[0033]底座,位于所述第一箱体组件远离所述第一支架的一侧,且所述底座与所述第一箱体组件固定连接;
[0034]第二箱体组件,位于所述底座远离所述第一箱体组件的一侧,且所述第二箱体组件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以及
[0035]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二箱体组件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且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二箱体组件固定连接;
[0036]其中,所述支腿总成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支腿总成安装于所述第一箱体组件,另一个所述支腿总成安装于所述第二箱体组件。
[003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箱体组件和所述第二箱体组件各自包括:
[0038]第一支撑箱组件,包括第一内腔,所述第一支腿组件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内腔中,
所述第一支腿组件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内腔的外部;以及
[0039]第二支撑箱组件,包括第二内腔,所述第二支腿组件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内腔中,所述第二支腿组件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内腔的外部。
[004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箱组件包括:
[0041]第三支撑框,包括所述第一内腔;所述第一支腿组件的第一伸缩部的一端可滑移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内腔;以及
[0042]第一连接架,与所述第三支撑框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框远离所述第一支腿组件的另一端。
[004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箱组件包括:
[0044]第四支撑框,包括所述第二内腔;所述第二支腿组件的第一伸缩部的一端可滑移地安装于所述第二内腔;以及
[0045]第二连接架,与所述第四支撑框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四支撑框远离所述第二支腿组件的另一端;
[0046]其中,所述第三支撑框和所述第四支撑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框和所述第四支撑框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架、所述第二连接架之间。
[0047]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一支腿组件都对应一个所述驱动机构,每个所述第二支腿组件也都对应一个所述驱动机构。
[0048]在一些实施例中,起重机还包括:
[0049]锁止组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支腿组件和所述第二支腿组件,所述锁止组件被构造为锁定所述第一支腿组件和所述第二支腿组件之间的长度。
[005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止组件包括双向油缸;当所述支腿总成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2);多个支腿总成(3),各个所述支腿总成(3)均包括第一支腿组件(31)和第二支腿组件(32);所述第一支腿组件(31)和所述第二支腿组件(32)沿着所述车架(2)的宽度方向分散布置;其中,所述第一支腿组件(31)和所述第二支腿组件(32)都被构造为可沿着所述车架(2)的宽度方向伸缩;以及多个驱动机构(4),其中一个所述驱动机构(4)将所述车架(2)与所述第一支腿组件(31)连接;其中另一个所述驱动机构(4)将所述车架(2)连接与所述第二支腿组件(32)连接;所述驱动机构(4)被构造为驱动所述支腿总成(3)和所述车架(2)相对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腿组件(31)的伸缩方向与所述第二支腿组件(32)的伸缩方向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腿组件(31)的伸缩方向的伸缩方向垂直于所述车架(2)的长度方向;和/或,所述第二支腿组件(32)的伸缩方向垂直于所述车架(2)的长度方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腿组件(31)和所述第二支腿组件(32)均包括:第一伸缩部(33),可滑移地安装于所述车架(2);第二伸缩部(34),嵌套于所述第一伸缩部(33)或者与所述第一伸缩部(33)可伸缩地连接;以及支撑腿(35),安装于所述第二伸缩部(34);所述支撑腿(35)被构造为在支撑位置和非工作位置之间切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驱动机构(4)各自包括:第一伸缩缸(41),包括第一缸筒(411)以及第一活塞杆(412);所述第一活塞杆(412)的一端可滑移地安装于所述第一缸筒(411)中;所述第一活塞杆(412)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第一缸筒(411),且所述第一活塞杆(412)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二伸缩部(34);以及第二伸缩缸(42),包括第二缸筒(421)以及第二活塞杆(422);所述第二活塞杆(422)的一端可滑移地安装于所述第二缸筒(421)中;所述第二活塞杆(422)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第二缸筒(421),且所述第二活塞杆(422)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车架(2);其中,所述第一缸筒(411)和所述第二缸筒(42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缸筒(411)和所述第二缸筒(421)位于所述第一活塞杆(412)和所述第二活塞杆(422)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缸筒(411)和所述第二缸筒(421)并排布置且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伸缩部(34)远离所述第一伸缩部(33)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安装孔(341a),所述第一活塞杆(412)的另一端对应设置有第一连接孔(412a),所述第二伸缩部(34)和所述第一活塞杆(412)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341a)和所述第一连接孔(412a)连接;和/或,所述第二活塞杆(422)远离所述第一活塞杆(412)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和所述车架(2)连接的第二连接孔(422a)。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部(33)包括:第一支撑框(331),包括围合的顶板(331a)、侧板(331b)以及底板(331c);所述侧板
(331b)位于所述顶板(331a)和所述底板(331c)之间,所述侧板(331b)与所述顶板(331a)、所述底板(331c)均固定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伸缩部(34)包括:第二支撑框(341),嵌套于所述第一支撑框(331),且所述第二支撑框(341)被构造为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框(331)可伸缩;所述第二支撑框(341)的伸缩方向与所述车架(2)的宽度方向相同;其中,所述第二支撑框(341)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框(331)的端部的侧面设置有所述第一安装孔(341a)。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35)包括:固定部(351),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框(341)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框(331)的端部;以及支撑部(352),可滑移地安装于所述固定部(351);所述支撑部(352)被构造为相对于所述固定部(351)可滑移,以使得所述支撑腿(35)在支撑位置和非工作位置之间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相辉玉李军王恒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