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陆先高专利>正文

深井泵及其泵筒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4013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深井泵泵筒支撑结构,泵体包括泵筒,泵筒内布置有多组导流座,每组导流座均包括轴向压紧配合的上腔体和下腔体,上腔体和下腔体之间围成高压泵水腔;导流座的外周套装内套筒,内套筒具有对上腔体和下腔体的套装接合位置紧配合的压紧部;内套筒的外圈贴紧安装于泵筒的内圈。导流座装入到内套筒内,由内套筒对上腔体和下腔体的外壁面抱紧贴合,有效减少导流座和内套筒之间间隙,避免导流座工作时,其高压泵水腔内的高压水由上腔体和下腔体之间流到内套筒内圈,有效减少高压水会挤压塑料材质的导流座外壁情况,避免导流座变形,保证导流座内部导叶结构进行水传输安全性,避免导流座工作失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深井泵。了一种深井泵。了一种深井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深井泵及其泵筒支撑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深井泵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深井泵及其泵筒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深井泵,泵体由泵筒内安装导流座,进行泵水。导流座为保证安装时顺利装入泵筒,并根据导流座工作过程中膨胀变形的工况需求,导流座与泵筒之间预留有安装间隙。
[0003]对于高扬程的泵体,导流座的上腔体和下腔体采用组装结构,然而,由于加工工艺存在加工误差,对于上腔体和下腔体采用套装结构的套装连接位置,无法做到全部贴合,达不到止漏效果,导致高压水由上腔体和下腔体之间的间隙挤出,填充到泵筒内圈,高压水会挤压塑料材质的导流座外壁,导致导流座变形,影响内部叶轮结构水传输,导致导流座工作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深井泵泵筒支撑结构,以提高导流座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深井泵。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深井泵泵筒支撑结构,泵体包括泵筒,安装于所述泵筒内的多组导流座,每组导流座均包括轴向压紧配合的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上腔体和所述下腔体之间围成高压泵水腔;
[0007]还包括内套筒,所述内套筒套装于所述导流座的外周,所述内套筒具有对所述上腔体和所述下腔体的套装接合位置紧配合的压紧部;
[0008]所述内套筒的外圈贴紧安装于所述泵筒的内圈。
[0009]优选地,在上述深井泵泵筒支撑结构中,所述内套筒内壁面紧配合的抱紧于所述导流座的外周,每组所述导流座的外圈均设置有内套筒。
[0010]优选地,在上述深井泵泵筒支撑结构中,所述内套筒的内壁面紧配合的抱紧于所述导流座的外周,所述内套筒内布置的导流座数量不少于一组。
[0011]优选地,在上述深井泵泵筒支撑结构中,所述内套筒的内壁面紧配合的抱紧于所述导流座的外周,多组所述导流座均安装于所述内套筒内。
[0012]优选地,在上述深井泵泵筒支撑结构中,所述上腔体与所述上腔体的轴向支撑端面布置有第一限位结构,以对所述上腔体和所述下腔体的轴向拼接进行限位。
[0013]优选地,在上述深井泵泵筒支撑结构中,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布置于所述上腔体轴向内端面的环形凹槽,和布置于所述下腔体轴向内端面的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和所述环形凹槽轴向插装配合。
[0014]优选地,在上述深井泵泵筒支撑结构中,所述上腔体的轴向外端面,和与之相邻的所述下腔体的轴向支撑端面布置有第二限位结构,以对相邻两组所述导流座的轴向拼接进
行限位。
[0015]优选地,在上述深井泵泵筒支撑结构中,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布置于所述上腔体轴向外端面的环形台阶,和布置于所述下腔体轴向外端面的环形压环,所述环形压环沿径向压紧配合于所述环形台阶上。
[0016]一种深井泵,其泵体包括泵筒和布置于所述泵筒内的多组导流座,所述泵筒和所述导流座之间设置有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深井泵泵筒支撑结构。
[0017]本技术提供的深井泵泵筒支撑结构,泵体包括泵筒,泵筒内布置有多组导流座,每组导流座均包括轴向压紧配合的上腔体和下腔体,上腔体和下腔体之间围成高压泵水腔;导流座的外周套装内套筒,内套筒具有对上腔体和下腔体的套装接合位置紧配合的压紧部;内套筒的外圈贴紧安装于泵筒的内圈。导流座装入到内套筒内,由内套筒对上腔体和下腔体的外壁面抱紧贴合,有效减少导流座和内套筒之间间隙,避免导流座工作时,其高压泵水腔内的高压水由上腔体和下腔体之间流到内套筒内圈,有效减少高压水会挤压塑料材质的导流座外壁情况,避免导流座变形,保证导流座内部导叶结构进行水传输安全性,避免导流座工作失效。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深井泵泵筒支撑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深井泵泵筒支撑结构,提高了导流座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深井泵。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如图1所示,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深井泵泵筒支撑结构的示意图。
[002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深井泵泵筒支撑结构,泵体包括泵筒1,泵筒1内布置有多组导流座2,每组导流座2均包括轴向压紧配合的上腔体21和下腔体22,上腔体21和下腔体22之间围成高压泵水腔23;导流座2的外周套装内套筒3,内套筒3具有对上腔体21和下腔体22的套装接合位置紧配合的压紧部;内套筒3的外圈贴紧安装于泵筒1的内圈。导流座2装入到内套筒3内,由内套筒3对上腔体21和下腔体22的外壁面抱紧贴合,有效减少导流座2和内套筒3之间间隙,避免导流座2工作时,其高压泵水腔23内的高压水由上腔体21和下腔体22之间流到内套筒3内圈,有效减少高压水会挤压塑料材质的导流座2外壁情况,避免导流座2变形,保证导流座2内部导叶4和叶轮5结构进行水传输安全性,避免导流座工作失效。
[0024]通过将导流座2在泵筒1内安装结构,由内套筒3进行导流座2的紧配合安装后,在
将内套筒3安装在泵筒1内,导流座2即可以实现与内套筒3的紧配合,减少高压水对导流座2外壁面的挤压变形,又通过将导流座2和内套筒3组装呈导流座组件的形式,降低了导流座2装入泵筒1内的安装难度,保证导流座工作稳定性。
[0025]在本案一具体实施例中,内套筒3内壁面紧配合的抱紧于导流座2的外周,每组导流座2的外圈均设置有内套筒3。
[0026]优选地,内套筒3的内壁面紧配合的抱紧于导流座2的外周,内套筒3内布置的导流座2数量不少于一组。
[0027]优选地,内套筒3的内壁面紧配合的抱紧于导流座2的外周,多组导流座2均安装于内套筒3内。
[0028]导流座2由上腔体21和下腔体22围成高压泵水腔23,泵水过程中,叶轮轴6拖动叶轮5转动,水由叶轮5带动经导叶4导流进入高压泵水腔23,高压泵水腔23内水流在叶轮5持续泵水过程中,流入相邻两个导流座2交接位置,进入下一级导流座。
[0029]相邻两个导流座2的水压低于前一级高压泵水腔23内的水压,导流座2工作过程中受高压水挤压,水流泄漏位置多发生在导流座2的上腔体21和下腔体22交接位置。基于此,内套筒3对于导流座2的抱装结构,可以采用每个导流座2的外周面均设置一个内套筒3,多组导流座2分别装配内套筒3结构后,再组装装入到泵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井泵泵筒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泵体包括泵筒,安装于所述泵筒内的多组导流座,每组导流座均包括轴向压紧配合的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上腔体和所述下腔体之间围成高压泵水腔;还包括内套筒,所述内套筒套装于所述导流座的外周,所述内套筒具有对所述上腔体和所述下腔体的套装接合位置紧配合的压紧部;所述内套筒的外圈贴紧安装于所述泵筒的内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井泵泵筒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筒内壁面紧配合的抱紧于所述导流座的外周,每组所述导流座的外圈均设置有内套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井泵泵筒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筒的内壁面紧配合的抱紧于所述导流座的外周,所述内套筒内布置的导流座数量不少于一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井泵泵筒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筒的内壁面紧配合的抱紧于所述导流座的外周,多组所述导流座均安装于所述内套筒内。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深井泵泵筒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先高徐明张群
申请(专利权)人:陆先高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