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热管理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83876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34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及车辆,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压缩机、换热器、至少一个第一膨胀阀、散热器、水泵以及电驱换热组件,换热器包括相互换热的冷媒流路和冷却液流路,电驱换热组件包括用于与电机和电控中的一个进行热量交换的电驱直冷板;压缩机的出口与换热器的冷媒流路的入口连接,换热器的冷媒流路的出口与第一膨胀阀的入口连接,第一膨胀阀的出口与对应的电驱直冷板的入口连接,电驱直冷板的出口与压缩机的入口连接;换热器的冷却液流路的一端与散热器的一端连接,散热器的另一端与换热器的冷却液流路的另一端连接,水泵设置在换热器的冷却液流路的一端与散热器的一端之间或散热器的另一端与换热器的冷却液流路的另一端之间。另一端之间。另一端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0001]本公开涉及车辆热管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动车辆的普及和性能的提升,车辆的电驱系统(例如电机、电控等)的换热需求大。在电动车辆中,电机、电控等通常通过冷却液进行水冷冷却,由于冷却液的换热效率低,冷却速度和冷却效率较低,无法满足电机、电控等结构的快速冷却需求,容易导致电机、电控等结构出现温度过高而损坏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及车辆,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压缩机、换热器、至少一个第一膨胀阀、散热器、水泵以及电驱换热组件,所述换热器包括相互换热的冷媒流路和冷却液流路,所述电驱换热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电驱直冷板,所述电驱直冷板用于与电机和电控中的一个进行热量交换,所述第一膨胀阀与所述电驱直冷板一一对应;
[0005]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换热器的冷媒流路的入口连接,所述换热器的冷媒流路的出口与所述第一膨胀阀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一膨胀阀的出口与对应的所述电驱直冷板的入口连接,所述电驱直冷板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接;
[0006]所述换热器的冷却液流路的一端与所述散热器的一端连接,所述散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换热器的冷却液流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水泵设置在所述换热器的冷却液流路的一端与所述散热器的一端之间或所述散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换热器的冷却液流路的另一端之间。
[0007]可选地,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还包括室内冷凝器和第二膨胀阀,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室内冷凝器的入口连接,所述室内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换热器的冷媒流路的入口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膨胀阀连接,且所述室内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一膨胀阀的入口选择性导通或截止,所述换热器的冷媒流路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选择性导通或截止,且所述换热器的冷媒流路的出口与所述第一膨胀阀的入口选择性导通或截止。
[0008]可选地,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电池直冷板和第三膨胀阀,所述换热器的冷媒流路的出口与所述第三膨胀阀的入口选择性导通或截止,且所述室内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三膨胀阀的入口选择性导通或截止,所述第三膨胀阀的出口与所述电池直冷板的入口连接,所述电池直冷板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接。
[0009]可选地,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还包括室内蒸发器和第四膨胀阀,所述换热器的冷媒出口还与所述第四膨胀阀的入口连接,所述第四膨胀阀的出口与所述室内蒸发器的入口连接,所述室内蒸发器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接。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膨胀阀至少为两个,所述电驱直冷板至少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
电驱直冷板用于与所述电机和所述电控中的一个进行热量交换,另一个所述电驱直冷板用于与所述电机和所述电控中的另一个进行热量交换。
[0011]可选地,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电驱液冷板,所述电驱液冷板用于与所述电机和所述电控中的另一个进行热量交换,所述电驱液冷板的一端与所述散热器的一端或所述换热器的冷却液流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驱液冷板的另一端与所述散热器的另一端连接。
[0012]可选地,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还包括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A口与所述散热器的一端连接,所述三通阀的B口与所述电驱液冷板的一端连接,所述三通阀的C口与所述换热器的冷却液流路的另一端连接;
[0013]其中,所述B口可选择地与所述A口或所述C口连通,所述散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换热器的冷却液流路的另一端选择性导通或截止。
[0014]可选地,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还包括选择支路,所述选择支路与所述散热器并联连接,所述换热器可选择性地与所述选择支路或所述散热器中的一个进行导通。
[0015]可选地,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还包括加热器,所述加热器与所述散热器和所述换热器的冷却液流路串联连接。
[0016]可选地,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还包括发动机和四通阀,所述四通阀的D口与所述散热器的一端连接,所述四通阀的E口与所述发动机的一端连接,所述四通阀的F口与所述发动机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四通阀的G口与所述换热器的冷却液流路的一端连接;
[0017]其中,所述D口可选择地与所述E口和所述G口中的一个连通,所述F口可选择地与所述E口和所述G口中的另一个连通。
[0018]可选地,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还包括暖风芯体,所述暖风芯体设置在所述发动机与所述E口之间,或所述暖风芯体设置在所述发动机和所述F口之间。
[0019]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
[0020]通过上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冷媒流路中设置有电驱直冷板,电驱直冷板用于与电机和电控中的一个进行热量交换,流经电驱直冷板的冷媒可以通过电驱直冷板直接吸收与其对应的电机或电控所产生的热量,由于冷媒的换热效率高,冷媒能够快速吸收与电驱直冷板对应的电机或电控的热量,实现电机或电控的快速冷却,保证电机或电控能够在正常温度范围内工作。
[0021]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2]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3]图1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流路图;
[0024]图2是本公开另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流路图;
[0025]图3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流路图,其中,车辆热管理系统处于电驱直冷模式;
[0026]图4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流路图,其中,车辆热管理系统处于电池直冷模式;
[0027]图5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流路图,其中,车辆热管理系统处于空调制冷模式;
[0028]图6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流路图,其中,车辆热管理系统处于冷媒回路电驱余热供暖模式;
[0029]图7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流路图,其中,车辆热管理系统处于电池余热供暖模式;
[0030]图8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流路图,其中,车辆热管理系统处于电驱水冷模式;
[0031]图9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流路图,其中,车辆热管理系统处于冷却液回路电驱余热供暖模式;
[0032]图10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流路图,其中,车辆热管理系统处于加热器供暖模式;
[0033]图11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流路图,其中,车辆热管理系统处于发动机余热供热模式。
[0034]附图标记说明
[0035]1‑
压缩机;2

换热器;3

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换热器、至少一个第一膨胀阀、散热器、水泵以及电驱换热组件,所述换热器包括相互换热的冷媒流路和冷却液流路,所述电驱换热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电驱直冷板,所述电驱直冷板用于与电机和电控中的一个进行热量交换,所述第一膨胀阀与所述电驱直冷板一一对应;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换热器的冷媒流路的入口连接,所述换热器的冷媒流路的出口与所述第一膨胀阀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一膨胀阀的出口与对应的所述电驱直冷板的入口连接,所述电驱直冷板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接;所述换热器的冷却液流路的一端与所述散热器的一端连接,所述散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换热器的冷却液流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水泵设置在所述换热器的冷却液流路的一端与所述散热器的一端之间或所述散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换热器的冷却液流路的另一端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还包括室内冷凝器和第二膨胀阀,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室内冷凝器的入口连接,所述室内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换热器的冷媒流路的入口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膨胀阀连接,且所述室内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一膨胀阀的入口选择性导通或截止,所述换热器的冷媒流路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选择性导通或截止,且所述换热器的冷媒流路的出口与所述第一膨胀阀的入口选择性导通或截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电池直冷板和第三膨胀阀,所述换热器的冷媒流路的出口与所述第三膨胀阀的入口选择性导通或截止,且所述室内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三膨胀阀的入口选择性导通或截止,所述第三膨胀阀的出口与所述电池直冷板的入口连接,所述电池直冷板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还包括室内蒸发器和第四膨胀阀,所述换热器的冷媒出口还与所述第四膨胀阀的入口连接,所述第四膨胀阀的出口与所述室内蒸发器的入口连接,所述室内蒸发器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膨胀阀至少为两个,所述电驱直冷板至少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电驱直冷板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旭中张俊岩黄梅芳赵尚仲唐一峰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