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式污泥干法造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3775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连续式污泥干法造粒装置,包括干燥搅拌箱、出湿口、发热电阻丝、旋转杆、搅拌板、转动板和轴承、造粒装置;所述出湿口设在所述干燥搅拌箱的上方,所述干燥搅拌箱内设有所述旋转杆,所述旋转杆上设有转动板,所述搅拌板设在所述转动板的上方,并用所述轴承连接固定在所述旋转杆上,所述转动板上设有小孔,所述发热电阻丝设在所述干燥搅拌箱的侧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干燥搅拌箱,可以将入料口移送的含水污泥湿份蒸发逸散,满足后续污泥固型造粒工序,干燥搅拌箱下方设有过料箱和挡板,防止污泥传送过程中跑冒滴漏,所述造粒器下方设有漏板,能有效分散成品污泥颗粒,避免相互粘附团聚。避免相互粘附团聚。避免相互粘附团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续式污泥干法造粒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泥资源化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连续式污泥干法造粒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污水处理总规模及处理标准不断提高,剩余污泥产生量在不断增加。厌氧消化、填埋、堆肥等处置方式因处理不彻底,易造成二次污染在推广过程中常常受限;焚烧作为无害化处置的一个较为可行的办法也面临初始投资及处理成本过高,政府资金投入和补贴过低等诸多问题。因此,如何高效处置剩余污泥,己成为我国环保界亟待解决的难题。
[0003]现有的技术体系已经将污泥逐渐看作是一种资源。“双碳”战略目标下,在处置污泥同时产出生物质能源或者制备生物填料固碳实现污泥资源化回收可能是污泥处置最理想的出路。污泥造粒是污泥制备生物质能源或者制备生物填料固碳的必要工序,通过造粒装置进行污泥去湿干燥挤压成型,实现污泥的回收利用和储存。但现有造粒装置尚存在以下问题:(1)污泥干化造粒常采用串联式,干化设备和造粒设备分开运行,这种模式大大增加了实际占地面积,同时干化造粒工艺的其中一环出现设备故障后,后续工艺无法连续运行;(2)现有的造粒装置横向跨度长,输送过程中常出现污泥外溅或跑冒滴漏现象,使得设备整体运行环境较为恶劣,易滋生蚊蝇细菌。(3)传统污泥造粒过程中会出现污泥颗粒团聚现象,给产品保存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团聚的污泥颗粒还会堆积到出料口产生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式污泥干法造粒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连续式污泥干法造粒装置,包括干燥搅拌箱1、出湿口11、发热电阻丝12、旋转杆13、搅拌板14、转动板15、轴承16、小孔17和入料口18;所述出湿口11设在所述干燥搅拌箱1的上方,所述干燥搅拌箱1内设有所述旋转杆13,所述旋转杆13上设有转动板15,所述搅拌板14设在所述转动板15的上方,并用所述轴承16连接固定在所述旋转杆13上,所述转动板15上设有所述小孔17,所述干燥搅拌箱1侧边设有所述入料口18,所述发热电阻丝12设在所述干燥搅拌箱1的侧壁上;所述发热电阻丝12通过电流的热效应将电能转换成热能,使所述入料口18移送的含水污泥湿份蒸发逸散,所述转动板15为凹槽型,可以防止污泥从边缘流出,在所述发热电阻丝12上干化结垢,造成受热面传热效率降低,所述旋转杆13和所述转动板15带动污泥翻转均匀受热,所述搅拌板14通过剪切作用增强污泥流动性从而加速干燥热交换,所述小孔17将上层所述转动板15中的污泥定向落入下层,干燥污泥从最后一层所述转动板15落到所述干燥搅拌箱1底层,最后被移送到造粒工序。
[0007]作为优选,所述干燥搅拌箱1下方设有过料箱2,所述过料箱2内设有过料滑板21,所述过料箱2的上方设有电机箱22,所述电机箱22内设有电机23,所述过料箱2的侧边设有
挡板24;所述电机23型号为Y90S

2,所述过料滑板21将所述干燥搅拌箱底层处理好的污泥进一步传送,所述挡板24可防止污泥传送过程中跑冒滴漏,所述电机23为所述旋转杆13提供驱动力,带动所述旋转板15和所述搅拌板14的转动。
[0008]作为优选,所述过料箱2的下方设有造粒装置3,所述造粒装置3内设有造粒器31,所述造粒器31的下方设有漏板32,所述漏板32下方设有风扇33,所述风扇33前方设有出料口34,所述造粒装置3的下方设有底座35,所述过料箱2侧边设有配电箱4,所述造粒器31通过机械力使干燥污泥相互粘结、增大,形成一定形状和粒度均匀的颗粒群,所述漏板32能有效分散成品污泥颗粒,避免相互粘附团聚,所述风扇33与动力装置连接,将成品污泥颗粒从所述出料口34顺畅排出,所述底座35为整体干法造粒装置提供支撑受力和减震效果,便于所述出料口34处放置出料收集装置。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益效果如下:
[0010]本技术设有干燥搅拌箱,可以将入料口移送的含水污泥湿份蒸发逸散,满足后续污泥固型造粒工序,干燥搅拌箱下方设有过料箱和挡板,防止污泥传送过程中跑冒滴漏,所述造粒器下方设有漏板,能有效分散成品污泥颗粒,避免相互粘附团聚。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2]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0013]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4]图4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二;
[0015]图5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三;
[0016]图6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干燥搅拌箱;11、出湿口;12、发热电阻丝;13、旋转杆;14、搅拌板;15、转动板;16、轴承;17、小孔;18、入料口;2、过料箱;21、过料滑板;22、电机箱;23、电机;24、挡板;3、造粒装置;31、造粒器;32、漏板;33、风扇;34、出料口;35、底座;4、配电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阐明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实施过程及性能展示,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0019]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0020]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公开,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公开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公开的主旨。
[0021]一种连续式污泥干法造粒装置,包括干燥搅拌箱1、出湿口11、发热电阻丝12、旋转杆13、搅拌板14、转动板15、轴承16、小孔17和入料口18;所述出湿口11设在所述干燥搅拌箱
1的上方,所述干燥搅拌箱1内设有所述旋转杆13,所述旋转杆13上设有转动板15,所述搅拌板14设在所述转动板15的上方,并用所述轴承16连接固定在所述旋转杆13上,所述转动板15上设有所述小孔17,所述干燥搅拌箱1侧边设有所述入料口18,所述发热电阻丝12设在所述干燥搅拌箱1的侧壁上;所述发热电阻丝12通过电流的热效应将电能转换成热能,使所述入料口18移送的含水污泥湿份蒸发逸散,所述转动板15为凹槽型,可以防止污泥从边缘流出,在所述发热电阻丝12上干化结垢,造成受热面传热效率降低,所述旋转杆13和所述转动板15带动污泥翻转均匀受热,所述搅拌板14通过剪切作用增强污泥流动性从而加速干燥热交换,所述小孔17将上层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式污泥干法造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干燥搅拌箱(1)、出湿口(11)、发热电阻丝(12)、旋转杆(13)、搅拌板(14)、转动板(15)、轴承(16)、小孔(17)和入料口(18);所述出湿口(11)设在所述干燥搅拌箱(1)的上方,所述干燥搅拌箱(1)内设有所述旋转杆(13),所述旋转杆(13)上设有转动板(15),所述搅拌板(14)设在所述转动板(15)的上方,并用所述轴承(16)连接固定在所述旋转杆(13)上,所述转动板(15)上设有所述小孔(17),所述干燥搅拌箱(1)侧边设有所述入料口(18),所述发热电阻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皓陈勇邱际常王圣阳白永刚刘下国谈艳秋陆玲张浩李绍丽陈晴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环保集团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