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量子共振的河流生态修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00900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量子共振的河流生态修复系统,包括水生植物模块(1)和生物膜载体模块(2),所述生物膜载体模块(2)悬浮于河流水体中,水生植物模块(1)固定于生物膜载体模块(2)上部;还包括量子共振模块(3);所述量子共振模块(3)固定于生物膜载体模块(2)下部;所述量子共振模块(3),用于持续释放量子能量波,生成磁场,提高微生物种群丰度和多样性;所述量子共振模块(3)包括至少2个量子同频共振器(5);所述量子同频共振器(5)由石墨烯、粘土、稀土化合物、负离子粉材料烧结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量子共振的河流生态修复系统,可有效改善河流水质且长效维持良好效果、现场施工量小、对污染性质差异的河流生态修复普适性好。染性质差异的河流生态修复普适性好。染性质差异的河流生态修复普适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量子共振的河流生态修复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河流生态修复
,特别是一种基于量子共振的河流生态修复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河流生态修复是指利用生态系统原理,采取各种方法修复受损伤的水体生态系统的生物群体及结构,重建健康的水生生态系统,修复和强化水体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并能使生态系统实现整体协调、自我维持、自我演替的良性循环。其任务包括水质改善、水文情势改善、河流地貌景观修复和生物群落多样性的维持与恢复。其中,水质改善是河流生态修复的前提。通过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提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以改善河流的水质。
[0003]传统河流生态修复的水质改善多采用曝气复氧、底泥疏浚、机械除藻、引水清淤等物理措施进行治理。此类修复技术通常以工程化形式实施,该模式下不仅受适用范围有限,而且不能彻底修复生态系统,使得河道水体短时间能消除黑臭现象,但治理后水质难以长效保持,甚至出现水体反黑,水质反复恶化。
[0004]以底泥疏浚、曝气复氧等工程化为主的河流生态修复方案,在作业实施阶段不仅会影响通航、产生噪声扰民问题,同时,过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量子共振的河流生态修复系统,包括水生植物模块(1)和生物膜载体模块(2),所述生物膜载体模块(2)悬浮于河流水体中,水生植物模块(1)固定于生物膜载体模块(2)上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量子共振模块(3);所述量子共振模块(3)固定于生物膜载体模块(2)下部;所述量子共振模块(3),用于持续释放量子能量波,生成磁场,提高微生物种群丰度和多样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流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共振模块(3)包括至少2个量子同频共振器(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流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同频共振器(5)由石墨烯、粘土、稀土化合物、负离子粉材料烧结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河流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同频共振器(5)成品中包含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元素:C,14.56%;Al,5.77%;Ca,0.85%;Ce,0.26%;Fe,2.01%;La,0.35%;Li,27.15%;O,34.4%;Mg,1.5%;Pt,0.2%;Ti,0.42%;Sr,0.09%;Si,12.07%;Zn,0.3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永刚白皓曲杰谈艳秋王圣阳陆玲于亚群刘下国张魁锋张浩李绍丽陈晴彭紫赟武剑费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环保集团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