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焚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83467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垃圾焚烧系统,包括:焚烧炉、连接于所述焚烧炉的余热锅炉及烟气净化装置,焚烧炉,包括:焚烧炉下部,用于焚烧垃圾;焚烧炉喉部,连接于所述焚烧炉下部,用于排出烟气;烟气净化装置,包括:第一循环管道,用于将所述焚烧炉排出的烟气导入所述焚烧炉喉部;第二循环管道,用于将所述焚烧炉排出的烟气导入所述焚烧炉下部;第三循环管道,分别连接于所述余热锅炉及第二循环管道,用于将余热锅炉中的高温烟气与所述第二循环管道中烟气混合通入所述焚烧炉下部。所述垃圾焚烧系统能够较好地去除Nox。够较好地去除Nox。够较好地去除N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焚烧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垃圾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垃圾焚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垃圾焚烧处理产生的烟气含氮氧化物(NOx)污染物,对环境有恶劣的影响。烟气再循环是指将燃烧后的低氧烟气返回炉内主燃区,重新参与燃烧过程以降低NOx生成量,通过改变环境氛围,抑制NOx中间产物向NO的转化率,从源头抑制NOx生成,实现低氮燃烧。
[0003]公开号为CN211119357U的专利为一种生活垃圾焚烧设备,特别是图1和说明书第[0006]段

第[0019]段,所述生活垃圾焚烧设备包括再循环烟气管路,所述再循环烟气管路的入口与所述烟气净化装置出口连接,所述烟气再循环管路的出口延伸至所述焚烧炉的喉口,所述再循环烟气作为二次风通入所述焚烧炉中。CN211119357U的技术方案中引风机后再循环烟气仅从焚烧炉喉部作为二次风入炉,对NOx处理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实现炉内深度脱硝,减少炉后脱硝压力的一种垃圾焚烧系统。
[0005]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垃圾焚烧系统,包括:焚烧炉、连接于所述焚烧炉的余热锅炉及烟气净化装置,
[0006]焚烧炉,包括:
[0007]焚烧炉下部,用于焚烧垃圾;
[0008]焚烧炉喉部,连接于所述焚烧炉下部,用于排出烟气;
[0009]烟气净化装置,包括:
[0010]第一循环管道,用于将所述焚烧炉排出的烟气导入所述焚烧炉喉部;
[0011]第二循环管道,用于将所述焚烧炉排出的烟气导入所述焚烧炉下部;
[0012]第三循环管道,分别连接于所述余热锅炉及第二循环管道,用于将余热锅炉中的高温烟气与所述第二循环管道中烟气混合通入所述焚烧炉下部。
[0013]进一步的,所述垃圾焚烧系统还包括:
[0014]除尘器,连接于所述余热锅炉及所述第三循环管道。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循环管道的入口处、所述第二循环管道的入口及出口处、所述第三循环管道的入口处均设有流量阀,以控制烟气流量。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循环管道设有再循环风机,以将焚烧炉排出的部分烟气抽入所述第一循环管道;所述第二循环管道设有再循环风机,以将焚烧炉排出的部分烟气抽入所述第二循环管道及将余热锅炉中的高温烟气抽入所述第三循环管道。
[0017]进一步的,所述垃圾焚烧系统还包括依次连接于所述余热锅炉后的脱硫反应塔及布袋除尘器,所述第一循环管道一端连接于所述布袋除尘器后。
[0018]进一步的,所述焚烧炉下部包括依次连接的干燥段、燃烧段及燃尽段,所述第二循
环管道分别连通所述干燥段及燃烧段。
[0019]进一步的,所述干燥段、燃烧段及燃尽段逐渐向下倾斜,所述焚烧炉喉部连接于所述干燥段及燃烧段的上部。
[0020]进一步的,所述垃圾焚烧系统选用零泄露的材料设备,在风机、管道及阀门的连接于涂有密封剂。
[0021]进一步的,所述焚烧炉下部通入一次风,烟气与一次风混合入炉。
[0022]进一步的,所述垃圾焚烧系统还包括:
[0023]空气预热器,所述空气预热器用于给一次风加热。
[0024]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5]1、在烟气再循环从二次风位置入炉的基础上,增加了烟气再循环从一次风入炉的方式,使得炉内形成更大的低氮燃烧区,实现炉内深度脱硝,减少NOx原始生成量,减少炉后脱硝压力。
[0026]2、为解决烟气净化装置后烟气温度较低,而一次风处温度要求较高的问题,采用从余热锅炉中部抽取高温烟气,与较低温的再循环烟气进行混合的方式,获得较高温度的混合再循环烟气,不需要增加其他需耗能的加热方式,同时,该烟气与一次风混合入炉,可以加热一次风以促进干燥和燃烧过程,替代部分一次风以节省空气预热器耗能。
[0027]3、完善的调控措施,在各关键点设置阀门,实现低温和高温烟气再循环、低温烟气再循环分支以及混合烟气再循环去往干燥段和燃烧段的流量调节,通过流量的调节来配合炉膛燃烧情况,实现最佳的低氮燃烧效果。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垃圾焚烧系统的示意图。
[0029]图中:1、焚烧炉喉部;2、第一循环管道;3、第二循环管道;4、余热锅炉;5、第三循环管道;6、除尘器;7、流量阀;8、反应塔;9、布袋除尘器;10、烟囱;11、干燥段;12、燃烧段;13、燃尽段;14、引风机;15、空气预热器;16、再循环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1]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顶”、“底”、“上”、“下”、“左”、“右”、“前”、“后”、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3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3]请参见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垃圾焚烧炉低NOx系统,实现炉内深度脱硝,减少炉后脱硝压力。
[0034]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垃圾焚烧系统,包括:焚烧炉、连接于所述焚烧炉的余热
锅炉及烟气净化装置,
[0035]焚烧炉,包括:
[0036]焚烧炉下部,用于焚烧垃圾;
[0037]焚烧炉喉部1,连接于所述焚烧炉下部上部,用于排出烟气;
[0038]烟气净化装置,包括:
[0039]第一循环管道2,用于将所述焚烧炉排出的烟气导入所述焚烧炉喉部1;
[0040]第二循环管道3,用于将所述焚烧炉排出的烟气导入所述焚烧炉下部;
[0041]第三循环管道5,分别连接于所述余热锅炉4及第二循环管道3,用于将余热锅炉4中的高温烟气与所述第二循环管道3中烟气混合通入所述焚烧炉下部。
[0042]进一步的,所述垃圾焚烧系统还包括:
[0043]除尘器6,连接于所述余热锅炉4及所述第三循环管道5。
[004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循环管道2设有再循环风机16,以将焚烧炉排出的部分烟气抽入所述第一循环管道2;所述第二循环管道3设有再循环风机16,以将焚烧炉排出的部分烟气抽入所述第二循环管道3及将余热锅炉4中的高温烟气抽入所述第三循环管道5。
[004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循环管道2的入口处、所述第二循环管道3的入口及出口处、所述第三循环管道5的入口处均设有流量阀7,以控制烟气流量。
[0046]在低温和高温烟气再循环抽气口处均设阀门,以调节各自抽取量;低温烟气再循环去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焚烧炉、连接于所述焚烧炉的余热锅炉及烟气净化装置,焚烧炉,包括:焚烧炉下部,用于焚烧垃圾;焚烧炉喉部,连接于所述焚烧炉下部,用于排出烟气;烟气净化装置,包括:第一循环管道,用于将所述焚烧炉排出的烟气导入所述焚烧炉喉部;第二循环管道,用于将所述焚烧炉排出的烟气导入所述焚烧炉下部;第三循环管道,分别连接于所述余热锅炉及第二循环管道,用于将余热锅炉中的高温烟气与所述第二循环管道中烟气混合通入所述焚烧炉下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焚烧系统还包括:除尘器,连接于所述余热锅炉及所述第三循环管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管道的入口处、所述第二循环管道的入口及出口处、所述第三循环管道的入口处均设有流量阀,以控制烟气流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管道设有再循环风机,以将焚烧炉排出的部分烟气抽入所述第一循环管道;所述第二循环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沛丽王进许岩韦徐刚徐煜昊朱真真
申请(专利权)人:光大环境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